4 昆虫备忘录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交流,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语言运用:能观察到一种昆虫,并撰写昆虫备忘录。
思维能力:关注拟声词,感受语言的独特美。
审美创造:体会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昆虫备忘录》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汪曾祺。文中描写了有复眼的蜻蜓、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昆虫里的霸王——独角仙和蚂蚱四种昆虫,本课和以往学习的课文不同,在一个大题目下有四个小篇章,每个小标题旁边画有相对应的小昆虫,图文结合,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昆虫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中昆虫的探究欲望。
关注语言:本课的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在知道了蜻蜓有复眼之后,结尾作者特别孩子气的说“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这些语言正是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独角仙”的开头非常有意思,谁能料到,名字中带“仙”的昆虫里的霸王, “呜——扑!”这个恰到好处的拟声词的助力,让人不禁心里嘀咕:这“独角仙”是有多笨啊!语言非常有趣!
关注复眼:复眼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通常在昆虫的头部占有突出的位置,昆虫的复眼是由千万个小眼组成的,复眼具有突出影像的边框、增大清晰度的功能。人们仿效苍蝇复眼结构制成了用于科研的“蝇眼照相机”,它还可以拍摄电影的特技画面,使电影产生神奇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昆虫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下面这些昆虫你都见过吗?
预设:小蚂蚁、小蜜蜂、蝴蝶
2.教师过渡:生活中你观察过昆虫吗?有没有想过把他们记录下来?有一位作家叫汪曾祺,他就把自己喜欢的昆虫记录下来,写成了备忘录。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调动学生以往积累的有关昆虫的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二、了解作者,揭题释题
1.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出生,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揭题释题
(1)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昆虫备忘录,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5)
(2)教师提出问题:你在哪里用过这个“录”字呢?
预设:目录、录制
师生交流:“录”是指记载、抄写。而为了不让自己忘记,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就是“备忘录”。汪曾祺先生记录的是昆虫,所以叫《昆虫备忘录》。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1)(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记录 平凡 距离 款款 丝绸 膜翅 瞎点 有益 大约 斑纹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出示课件8)读准多音字“蚂”,明确先理解字在词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的方法。
预设:“蚂蚁”中的“蚂”读“mǎ”,“蚂蚱”中的“蚂”读“mà”。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整体感知,了解昆虫的秘密
(一)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9)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3.师生交流:(出示课件10)文中有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二)小组合作,了解昆虫秘密(出示课件11)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这四个部分介绍的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内容画出来,然后一起来交流吧!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相关问题。
1.聚焦“复眼”
教师提出问题:“复眼”这部分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有意思?(出示课件12)
(出示课件13)预设1:三个“?”,表明了作者的猜测,这可真有意思。
预设2:“噌——飞了”表现了复眼昆虫的机警。“噌”这个拟声词真有意思。
预设3:“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这句话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作者充满了丰富的想象,真有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蜻蜓 苍蝇 有意思的猜测 有意思的拟声词 有意思的语言
2.聚焦“花大姐”(出示课件14)
(1)教师引导:其他几个部分还有什么你感兴趣的内容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吧!
(出示课件15)预设1:从“款款地落下”“折好”“黑绸衬裙”“收拢”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瓢虫像舞蹈演员一样,从空而降,体态优雅。这样的动作描写真有意思。
预设2:“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这句话形象地描写瓢虫翅膀的色泽和质感,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相关画面。这样的样子描写真有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瓢虫 有意思的动作描写 有意思的样子描写
(2)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出示课件16)
句子一: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可以改改口味,吃蚜虫。
句子二: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师生交流:第二句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3.聚焦“独角仙”(出示课件17)
师生交流:“呜——扑”这样的拟声词表现了独角仙的莽撞笨拙。“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举例说明独角仙力气大。
教师相机板书:独角仙
4.聚焦“蚂蚱”(出示课件18)
师生交流:“蚂蚱”别名又叫“挂大扁儿”,分为尖头蚂蚱、土蚂蚱。“顶讨厌”这样的词语让语言亲切自然,充满童真童趣。
教师相机板书:蚂蚱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总结方法,图表对比
1.方法总结,完成表格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9)课文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昆虫。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关键词、列表格的方法来记录,我们以“花大姐”为例来做一个表格记录吧!(出示课件20)
学生根据内容,完成表格,并汇报。
教师小结:列表格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更好的记住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以花大姐为例,通过表格方式指导学生将文本的信息梳理成表格,为落实教学目标做一份自己的备忘录,做出来具体化的过程指导。)
2.图表对比,感知特点(出示课件21)
师生交流:图文式:以文为主,以图为辅;表格式:以表格形式精简列出昆虫各种信息。
3.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22)观察一种昆虫,注意观察昆虫的外形、活动、习性等,也可以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试着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学生同桌交流,并思考相关问题。
4.结构梳理(出示课件23)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4)
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篇短文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活动等,写得情趣盎然。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5、26)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描写昆虫的诗句。
七、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7-29)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0)
教师布置作业:记录你观察到的一种昆虫,并撰写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昆虫备忘录》这篇文章详细、生动地描绘几种昆虫的特点:蜻蜓、瓢虫、花大姐等等。作者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将这些昆虫的知识通过儿童化的语言介绍给大家,阅读它,读者绝对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就像步入了童话世界,能充分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把握昆虫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而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
1.新课的导入:教学前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在上课时将自己查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在课上告诉其他同学,既增长他们课外科学知识,又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老师出示常见的昆虫图片,用最直观地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探求昆虫奥秘的兴趣。
2. 问题情境的设计: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围绕“你觉得哪部分内容最有意思?”展开交流。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老师在一旁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他们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如在教学“独角仙”中,通过“你觉得它哪里有趣”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呜——扑”。让学生在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有自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在户外活动中很少关注这些小生灵,教师及时教育要爱护它们,学会细致地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