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守株待兔》 优质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 守株待兔》 优质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15: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内容概述】
人文主题
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精读课文及《池子与河流》一篇课文略读课。寓言是一面“生活的镜子”,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接触,给予一定的感情认识。能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文编排
《守株待兔》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努力,而抱有心存侥幸,指望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则很谦和。埋在土里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了。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处尊重,和睦相处。《鹿角和鹿腿》则讲述了一只鹿狮口逃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 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
语文要素
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帮助学生形成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第一学段教材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已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单元核心目标】
1.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人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单元任务群目标】
任务群类型 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词语表中的29个词语。 2.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3.积累“邯郸学步”等9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2.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3.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人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5.能积极参与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6.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7.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2.实践活动: (1)和家人讲一讲寓言故事。 (2)和同学尝试表演寓言故事。
【单元任务群设计】
5 守株待兔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或深刻的道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思维能力:比较“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与《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的异同。
审美创造:品味寓言故事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的文言文。课文通过种田人偶然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这一道理。
关注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言的特点有: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关注学法指导:学习本课时,可以立足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的经验,从读准字音,停顿准确和想象、补白文言文故事中的省略处着手,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大概内容。
关注积累:
郑人买履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关注词语: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的“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借助图片理解 “耒”,了解这一农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说出“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释题
1.看图猜成语。(出示课件3)
(1)教师导入: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用简练的语言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请你根据下列图片,猜一猜故事名称。
预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坐井观天
(2)教师拓展:这些成语都属于寓言,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预设:《亡羊补牢》《画龙点睛》《揠苗助长》等。
2.看图讲故事。(出示课件4)
出示“守株待兔”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下图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谁来讲一讲?
学生汇报并交流。
3.教师引入课文: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篇文言文《守株待兔》,看看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五蠹》,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4.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守株待兔,学生齐读课题。(出示课件5)
5.教师提出问题:“守、株、待”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预设1:守:守着。 株:树桩。 待:等待。
预设2:守株待兔:守着树桩,等着兔子。
(设计意图:作为一则广泛流传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很多学生都知道,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入手,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联系已学过的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音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出示课件6)
(2)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二读,读好停顿。(出示课件7)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停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巡视,分组齐读,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3.识字游戏。(出示课件8)
教师提出问题;小兔子都去哪了?
预设:释 冀 耕 宋
三、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教师提出问题: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疏通文意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出示课件9)
预设1:我们可以读注释,也可以看插图。
预设2:我们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
2.教师提出要求:朗读课文,运用上面的方法了解故事大意吧!(出示课件10)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11)
预设:株:树桩。可以联系插图理解。
走:跑。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因:于是。
释:放下。拓展词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联系文中另一个字“耕”和词语“耕耘”来理解。
冀:希望。注意与“翼”比较区分。
3.教师提出问题:理解了词语意思后,谁来说一说故事大意?(出示课件12)
师生交流: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4.教师出示自读提示:了解了故事大意后,我们再读一遍课文,然后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吧!(出示课件13)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5.梳理故事结构: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课件14)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教师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这篇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仅39个字,却把故事讲述得很完整。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以读为本。通过老师范读、指导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颤。在此基础上,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如此循序渐进,读懂故事。)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出示课件15)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耕、释、其”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16、17、18)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
六、课后作业(出示课件20)
用自己的话把《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说出“阅读链接”的《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围绕问题,感悟道理
1.教师引导:齐读课文,读完说一说故事大意。思考:兔子为什么而死?(出示课件21)
预设1: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出示课件22)
预设2:兔子跑得快,撞到树上,所以撞死了。
教师板书:遇到兔子撞桩而死
不费力捡兔子
2.合作交流:一只兔子撞到树上,这事儿是不是天天有呢?种田人对这件事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出示课件23)
(1)出示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预设1:种田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旁。
预设2:种田人在想: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教师板书:放下农具等兔子
(2)教师引导:如果此时你是这位宋人,你守在树旁会想些什么?(出示课件24)
预设:兔子,兔子,快来吧。我等着你呢!
(3)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种田人的好心情呢?(出示课件25)
预设:喜滋滋 乐呵呵 心花怒放 喜气洋洋
神采飞扬 手舞足蹈 喜出望外
3.教师引导:齐读最后一句话,思考: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出示课件26)
(1)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出示课件27)
预设:这个人没有再得到兔子,被宋国人嘲笑。
教师提出问题: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出示课件28)
预设1: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怎么会天天有呢?
预设2:对意外的事怎么能心存侥幸呢?不劳而获能行吗?
教师板书:被人嘲笑
二、联系生活,深化寓意
1.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农夫的行为可笑吗?生活中有没有和守株待兔的农夫类似的人呢?(出示课件29)
预设1:偶尔买一次彩票中了奖,之后就寄希望于靠中奖过日子。
预设2:有一次没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
2.总结提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出示课件30)
预设: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设计意图:这个寓言故事是通过塑造“愚人”形象来揭示寓意,在“读懂故事"环节,通过抓住宋人的行为来体会宋人的想法,帮助学生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宋人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再抓住故事结局讨论,弄清偶然现象与必然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故事到道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体会人物形泉,读懂寓言就水到渠成了。)
三、背诵课文,阅读链接
1.回归原文,积累背诵。(出示课件31、32)
教师指导背诵:借助插图和提示,同桌背诵、指名背诵。
2.拓展学习阅读链接《南辕北辙》。(出示课件33)
(1)引出《南辕北辙》。
教师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比如课后的“阅读链接”中这篇改写自《战国策》的寓言《南辕北辙》。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先了解故事大意,再想想这个人所犯的错误,然后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了解故事大意,和同桌交流。
(3)教师引导:先来说说故事大意吧!(出示课件34)
学生交流汇报: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4)教师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出示课件35)
预设:故事中的人,一心想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他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5)教师提出问题: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出示课件36)
预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方向错了,条件再有利,也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什么异同?(出示课件37)
预设:相同点:两个人都不动脑筋,做了愚蠢的事情。
不同点:一个做事不努力,妄想不劳而获;另一个虽然努力,但是方向不对,劳而无功。
4.教师小结:做事一定要努力,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同时还要确定好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成功。
四、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8)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9)
《守株待兔》讲的是宋国一个农夫偶尔得到一只兔子,从此他整天守着树桩,等被撞死的兔子,结果被人嘲笑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教师板书: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3.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0)
课外阅读其它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如《刻舟求剑》、《买椟还珠》、《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1)
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课文中的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我觉得他为了一次偶尔撞树而死的兔子而不去管理田地,是个不想靠劳动生活的人。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2)
教师布置作业:找到这些寓言故事读一读:《郑人买履》、《邯郸学步》、《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虽然《守株待兔》这篇课文讲述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但在本单元中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展现的,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读懂“不努力,而抱有侥幸的心理,指望靠好运气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一深刻寓意。告诫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文言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连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想象对孩子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潜力,他们也喜欢发挥想象。因此,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兔子为什么会撞死在树桩上?”“农夫捡到兔子后会想什么,做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对寓意也就有了清楚的认识。
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文言文语言精练,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古人称读为‘吟”“咏”。学生在只有在读中,才能更好的体会到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读,做到不添字不掉字,通顺流利即可。二读,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要想读出韵律和节奏之美,我播放了课文视频朗读进行范读,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出示课文停顿,让孩子在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节奏美。三读,读出感情。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学生已经知道文言文的大意,再次让学生进行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读,在品读中背诵课文。
理解寓意突破重难点。明白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之后,已经知道寓意,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联系生活实际说的方法把寓意说出来。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充分的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把寓言告诉道理牢记于心。
文言文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引导学生概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指明了方向,授之以渔。最后的阅读链接,以文带文,内扩外延,开展群文阅读,引导学生走入更广阔的寓言故事的天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本课的重点在于熟读成诵,并通过熟读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韵律,从而消除畏惧文言文心理,进而喜欢阅读文言文。但在教学时对文意的梳通上用力过多,读、诵、背用力不够,应避繁就简,以读促悟,以悟带读,由此提高学习文言文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