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隋
的统一与灭亡
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南朝
北朝
温故知新
隋朝的建立
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南北统一
隋朝的统一
灭陈(589年)
隋朝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南北统一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修建这么长的运河需要哪些条件?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知识人才,劳动力人
隋文帝杨坚的励精图治
杨坚(在位581年-604年)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赋税与土地制度改革,统一江南等。
1,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2,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杨坚的励精图治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是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贵哦里强盛的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的开凿
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开始)
三地:三个中心
( )
( )今( )
( )今( )
四段:分为四 段
( )渠
( )渠
( )
( )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洛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永济
通济
邯沟
江南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从605年起。
人物:隋炀帝
概况: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思考
三点:(北)涿郡 --洛阳-- (南)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从北至南)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最重要的三点?
大运河分为哪四段?
大运河连接哪五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洛阳
思考
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何会走向灭亡?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胡曾《汴水》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匹。……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五六。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以妇女供役。……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思考
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总的来说是好事,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当时为开凿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思考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15年 37年
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立兼并混战的局面,第一次实现全国大一统。 结束自西晋以后的长期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统一局面。
政治制度 1.丞相、三公九卿制 2.郡县制 1、三省六部制
2、科举制
伟大工程 长城 大运河
灭亡原因 1、法律严酷 2、兵役、徭役繁重 1、为政刻薄,精于搜刮
2、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对后朝的影响 1、汉承秦制 2、汉接受秦亡教训,修身养息 1、唐承隋制
2、唐接受隋亡教训,贞观之治
隋朝的创举-开创科举制度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
科举制: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手中.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