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21:0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
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
B. 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可精确地计算出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C.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般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均属于种群的特征
2. 下列有关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荒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B. 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C. 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体
D. 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
3. 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窄
B. 温度为35 ℃时,相对湿度为90%时更有利于蝗虫的生存
C. 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D. 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相同
4.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时期组成,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
A. 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
B. 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
C. 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
D. 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全面围封、禁牧的措施
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B. 英吉利海峡各营养级的生物量金字塔都是倒置的
C. 次级消费者能量只有初级消费者的10%体现能量流动单向性
D. 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包括其产生的粪便和尸体
6. 下列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都不存在倒置情形
B. 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能量不输出也不输入
C.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D. 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动物在接受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时,均可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
B. 在控制动物危害的防治技术中,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防治都属于化学防治
C. 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物理信息合理利用的结果
D.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8.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据生态学原理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减少人口数量即可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先保证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在今后治理环境,解决更多的环境问题
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
D. 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自然资源、能源等的开发和利用
9.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在我国云南昆明举行,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旨在号召大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B.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评估其是否会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 COP15的举行有利于掌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10.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施“退耕还林”运用了种植业与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B. 屠宰场利用废血提取生产凝血酶属于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C. “过腹还田”可使牛羊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流入农作物,促进农作物生长
D. 为提高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要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投入和产出,如秸秆、人粪尿等
11. 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 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被利用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12.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而引起垂体合成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以维持水盐平衡
B. 一次性摄取大量的葡萄糖时,体内胰岛A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量会增加
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引起二者分泌的机理不同
D. 某人食入大量酸性物质导致血浆pH降低,通过神经调节后,血浆pH又能恢复正常
13. 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
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14. 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
A. 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 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 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 D. 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15. 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切除胰腺及垂体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 该实验前后对照,不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 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 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16. 下列有关人体内的腺体及其相关激素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时,对下丘脑分泌TRH的抑制效果增强
B.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调节机体代谢,作用后被灭活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食物中糖类的消化与吸收,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D. 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会增强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
17. 人体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关于此期间发生的内环境变化及调节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饮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增加
B. 口渴时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C. 出汗时体温增高、冷觉感受器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 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
18. 麻风杆菌是可以引起麻风病的一种细菌,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下列关于人体第一次接触麻风杆菌后发生的反应,正确的是( )
A. 人体唾液及体液中的溶酶体对麻风杆菌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B. 麻风杆菌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此过程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有关
C. 消灭寄生于细胞内的麻风杆菌,既需要细胞免疫参与,也需要体液免疫参与
D. 该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来自于机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19.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是人体内一种参与血压调节的蛋白,在肺、心脏、肾脏和肠道细胞中广泛存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囊膜的刺突糖蛋白可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然后入侵人体细胞。以下关于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
B. 新冠病毒不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
C. 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浆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 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
20. 下图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一个HIV感染者体内HIV浓度与T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高于健康人
B. 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催毁大多数HIV病毒
C. 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死因是体液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 据图分析,不经治疗,HIV感染者感染后通常最多存活9到10年
21. 今年9月,“奶茶”疫苗上市,是一种国产吸入式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该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其成分是活的有复制缺陷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携带有编码新冠病毒抗原分子—S蛋白的基因,侵染人体细胞后不会复制,但能表达并释放S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后,将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B. 作为加强针使用,“奶茶”疫苗能使机体内新冠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增加
C. “奶茶”疫苗接种太方便啦,不用留下观察30分钟,也不用担心有过敏反应
D. 若在接种疫苗前曾感染人5型腺病毒,将会导致疫苗效果显著下降
22. 将迎春花嫩枝生长状况相同的四组枝条进行如图处理,其中甲保留顶芽,乙、丙、丁切去顶芽,将丙的顶芽放回原位置,丁的顶芽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后将琼脂块置于原顶芽位置。四组枝条均给予相同的单侧光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丙、丁三个枝条的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
B. 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
C. 表现为弯曲生长的是甲、丙、丁
D. 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甲、丙、丁将直立生长
23.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B. 研究发现早熟桃的种子发育过程中可以产生生长素和乙烯,由此推测二者共同促进果实发育
C. 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
D.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可促进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24.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以下对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直接参与植物的细胞代谢
B. 越冬植物进入秋冬季节,赤霉素相对含量减少,脱落酸相对含量增加
C. 乙烯可以促进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 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青鲜素等,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 (12分) 哺乳动物血钙含量过低会发生肌肉抽搐。而血钙含量受降钙素(降血钙作用)和甲状旁腺素(升血钙作用)的共同调节。为验证两种激素的上述作用,某研究团队用下列材料和用具做验证实验,其结果如图(不考虑激素起作用后的变化)。实验材料和用具:3组大小和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降钙素溶液和甲状旁腺素溶液,注射器,钙离子测定仪器等。请回答:
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对血钙的调节结果
(1)实验开始时(a时)给3组实验小鼠注射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当__________组出现_____________症状时说明降钙素有降血钙作用。
(2)出现上述症状后(b时)再分别给3组实验小鼠注射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若出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证明甲状旁腺素具有升血钙作用。
(3)降钙素与甲状腺激素都是由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研究发现,切除小鼠的垂体或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后,小鼠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发生改变,而降钙素的含量基本不变,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0分)生态果园是当下悄然兴起的一种养殖模式,该系统包括果园、家禽、家畜、蚯蚓、蚯蚓养殖床。果园为家禽、家畜提供食物和生活空间;家禽、家畜散养,它们的粪便分别为蚯蚓、果园提供食物、肥料;蚯蚓在蚯蚓养殖床养殖,为家禽提供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包括__________,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供__________利用。
(2)为满足家禽、家畜的营养,人们还需为其提供饲料,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果园中的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1×103 KJ,则家畜同化的能量流向蚯蚓最多为________KJ。
(3)与普通果园相比,该果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害虫治理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从未使用农药,但害虫数量一直较少,没有泛滥成灾,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一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________信息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20分)很多植物的开花跟昼夜长短有关,光周期能诱导植物产生开花激素。有的植物只有在昼长夜短时才能开花,称为长日照植物;有些植物只有在昼短夜长时才能开花,称为短日照植物。某同学做了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菊花开花的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菊花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分别为下部叶子、顶端(即分化为花芽的部分)接受短日照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果说明菊花属于____________(填“长日照”或“短日照”)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___(填“叶”或“顶端”)。
(2)据图推测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应该是______________(填“叶”或“顶端”),而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应该是____________(填“叶”或“顶端”)。
(3)为了证明光周期诱导菊花产生开花激素,引起了植物开花,某同学借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植株经短日照处理后,切取一小段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取长日照处理的菊花植株若干,在顶端下方切一小口,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第三步:将经短日照植株带叶枝条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甲组切口上,将空白琼脂块放在乙组植株切口上。
第四步: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观察植株是否开花。
①第一步的目的是用琼脂块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处理过的甲、乙两组植物均应置于_________(填“长”或“短”)日照条件下培养,温度、水分等条件均应保持______________。
③乙组实验是_________实验,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预期实验结果是:甲组植株____________,乙组植株_______ 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D 【解析】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
B.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是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最终得到的是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是精确值,B错误;
C.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以帮助人们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C错误;
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空间特征,D正确。故选D。
2.D 【解析】A.荒漠中的生物有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如植物根系发达,A正确;
B.某个地方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B正确;
C.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C正确;
D.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不完全相同,D错误。
3.C 【解析】A.温度为32.5 ℃时,蝗虫对湿度的适应范围最广,因为蝗虫的数量一直保持最多,故A错误;
B.根据题干分析,温度为35 ℃时,相对湿度95%更有利蝗虫生存,故B错误;
C.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蝗虫生活的最适湿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C正确;
D.温度与湿度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湿度影响产卵等生命活动,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A.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也可能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
B.放牧不一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方向,B错误;
C.据题图并结合趣意可知,高山嵩革的生长季随围封时间增加而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C正确;
D.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的正常生长,应采取适度围封、适度放牧的措施,D错误。故选C。
5.A 【解析】 A.生态金字塔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A正确;
B.生物量金字塔一般是正金字塔,有的是倒置的,如树、虫子、鸟,B错误;
C.次级消费者能量只有初级消费者的10%~20%,体现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错误;
D.各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同化量不包括其产生的粪便,某个体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其上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D错误。故选A。
6.D 【解析】A.自然生态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存在倒置情形,如大树上的昆虫,A错误;
B.生态系统处于稳态时,能量输出与输入大致相等,B错误;
C.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D。
7.B 【解析】A.动物在接受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时,均可能有神经系统的参与,A正确;
B.在控制动物危害的防治技术中,利用化学物质进行的防治可能属于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B错误;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推迟黄麻开花从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物理信息合理利用的结果,C正确;
D.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正确。故选B。
8.C 【解析】A.人口增长会对环境造成压力,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除了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A错误;
B.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先破坏再治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B错误;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D错误。故选C。
9.A 【解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保护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评估其是否会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避免生物入侵,B正确;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进行保护,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正确;D.COP15的举行有利于掌握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D正确。
10.A
11.C 【解析】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H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会产生CO2,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乳酸不会引起③pH的显著变化,但会略微变化,B错误;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被利用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共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C正确;
D.③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⑤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C。
12.C 【解析】A.剧烈运动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下丘脑合成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以维持水盐平衡,A错误;
B.一次性摄取大量的葡萄糖时,体内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量会增加,B错误;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都会增加,引起二者分泌的机理不同,C正确;
D.大量酸性物质导致血浆pH降低,通过体液调节后,血浆pH又能恢复正常, D错误。故选C。
13.B 【解析】A.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做出规律性的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钠离子通道打开的短暂时间内,钠离子内流量相应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B正确;
C.神经递质不进入受体细胞,只与受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
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B。
14.A 【解析】 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此可见,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故选A。
15.D 【解析】A.切除胰腺及垂体后,机体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故可以研究外源激素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该实验有对照实验,切除胰腺及垂体前和切除后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正确;
C.根据图解体重的变化可知该实验结果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生物体重方面起协同作用,C正确;
D.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激素含量过大,反而会影响生物体的正常发育,D错误。故选D。
16.B 【解析】 A.TRH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合量偏低时, 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 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TRH增加。故A错误;
B.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的髓质细胞分泌的激素, 肾上腺素能提高机体代谢, 增加耗氧量,激素在作用后被灭活, 故B正确;
C.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但不能促进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故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由垂体储存和释放。故D错误。故选B。
17.B 【解析】A.饮水后,血浆浓度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A错误;
B.口渴时,血浆浓度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由于产生渴觉,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B正确;
C..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出汗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出汗时,机体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正确;
18.C 【解析】麻风杆菌是一种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机体细胞后,机体先进行细胞免疫,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其裂解死亡,并将抗原暴露到体液中;接着再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A、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存在于细胞中,唾液及体液中含有的是溶菌酶,,A错误;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麻风分枝杆菌侵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此过程主要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B错误;
C、消灭寄生于细胞内的麻风杆菌, 需要细胞免疫释放出靶细胞中的抗原, 再由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所以消灭寄生于细胞内的麻风杆菌,既需要细胞免疫参与,也需要体液免疫参与,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人体第一次接触麻风杆菌后发生的反应”可知,该免疫过程中产生抗体的浆细胞来自机体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19.D 【解析】A.巨噬细胞能够识别新冠病毒,不具有特异性,A错误;
B.新冠病毒可以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
C.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于入侵细胞内的病毒必须依赖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得以清除,C错误;
D.康复的病人体内会有相应的记忆T、B细胞,D正确。故选D。
20.C 【解析】A.艾滋病人群的免疫能力较低,他们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高,A正确;
B.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表示HIV,图中看出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催毁大多数HIV病毒,B正确;
C.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抗原会直接刺激B细胞而进行免疫,因此体液免疫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并且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错误;
D.据图分析,不经治疗,HIV感染者感染后通常最多存活9到10年,D正确。故选C。
21.C 【解析】A.接种吸入式新冠疫苗后,将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
B.作为加强针使用,“奶茶”疫苗能使机体内新冠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增加,B正确;
C.“奶茶”疫苗接种后需要留观30分钟,也要观察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
D.若在接种疫苗前曾感染人5型腺病毒,将会导致疫苗效果显著下降,D正确。
22.D 【解析】A.甲、丙三个枝条的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A错误;
B.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因为无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发育,B错误;
C.甲、丙表现为弯曲生长,丁直立生长,C错误;
D.若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甲、丙、丁将直立生长,D正确。故选D。
23.C 【解析】A.生长素浓度过高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高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作用,A错误;
B.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C正确;D.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A、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不能直接参与代谢,A错误;
B、越冬植物的生长减慢,赤霉素的含量减少,而抗逆性强的激素脱落酸含量增加,B正确;
C、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
D、青鲜素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与分裂,从而抑制发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但其残留会损害人体健康,D错误。故选:B。
25. (1)A组注射生理盐水,B、C组都注射等量的降钙素溶液;B、C;肌肉抽搐
(2)A、B组注射生理盐水,C组注射等量的甲状旁腺素溶液
(3)TSH会使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素而不会分泌降钙素或降钙素不是由分泌甲状腺激素的细胞产生的
26.(1)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者(蚯蚓、土壤中的微生物)
(2)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所含的能量;0
(3)充分利用废弃物中能量(充分利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4)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家禽捕食果园害虫,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害虫种群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5)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27.(1)短日照;叶
(2)叶;顶端
(3)①短日照植株产生的开花激素
②长;相同且适宜
③对照;排除琼脂块对植株产生的影响
④开花;不开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