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6:32:33

文档简介

2022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D C B A B A A B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D D C C D B B C D D B
综合题(共50分)
26.
(1)① F ② C ③ G ④ I ⑤ E、F (每个字母1分,共6分)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每点2分,两点全写记4分)
(3)因月球表面没有大气。(2分)
27.
(1)④,⑤ (每个2分,共4分)
(2)B ,上升; A ,下沉(每个1分,共4分)
(3)乡村(或者城郊), 城市(每个2分,共4分)
(4)A B(或者A流向B) , C D(或者C流向D)(每空2分,共4分)
28.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每空2分,共4分)
地表径流(1分),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分);
地表径流(1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分)。
促进各种水体的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过程,塑造地表形态;使陆地淡水得到更新。(任意写两点得4分)
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水资源遭到污染。(写一点得2分,共4分)
(5)①夏季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②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排水不畅;
③路面硬化导致下渗作用减小,地表径流增多。(答两点以上,得4分)长沙市同升湖高级中学
2022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50分,单选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选错或者多选记零分。)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
A. ④木星 B. ③水星 C. ②地球 D. ①火星
2. 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银河系 B. 河外星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北京时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3. 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4. 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
A. 加拿大、墨西哥 B. 印度、中国 C. 格陵兰岛、挪威 D. 英国、西班牙
5.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不仅会影响通信,威胁卫星,而且会破坏臭氧层。臭氧层作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 )
A. 波长较短可见光 B. 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C. 波长较长的可见光 D. 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A.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外部圈层的温度总体上高于内部圈层 D.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7.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 图中C层 B.软流层 C.图中E层 D. 下地幔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四地,气温最低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9. 该图反映的现象是( )
①海洋气温比陆地低 ②海洋气温比陆地高
③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④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A.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
10.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古生代、三叶虫 B.新生代、哺乳类
C. 中生代、恐龙 D. 新生代、鱼类
12. 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湿热草原环境 B. 湿热的森林环境C.温暖广阔的浅海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小明暑假到日照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题。
13.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 大气环流 B.热力环流 C. 温室效应 D. 季风环流
14. 下图是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A. B.
C. D.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风的形成 D. 海陆热力差异
如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6. 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 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
C. 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 D. 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17. 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A. 海平面上升 B. 沿海地壳下沉 C 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 该区植树造林
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溶蚀作用 B. 海浪侵蚀 C. 岩浆活动 D. 风化作用
19. 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化作用 D. 海浪侵蚀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约75°S,30°W)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
A. 1.5千米 B. 8.5千米 C. 12.5千米 D. 22.5千米
21. 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 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 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 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 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下图为某地流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导致沙丘发生移动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 流水侵蚀 B. 物理风化 C. 风力搬运 D. 风力沉积
23. 图示沙丘移动方向为(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南向北 D. 自北向南
雅丹地貌是指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垄脊常与主风向一致(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雅丹地貌形成于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25. 对雅丹地貌形态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堆积物软硬程度 B. 堆积物颜色 C. 风力大小 D. 风向来源
综合题(50分)
26题(12分)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
结合上述示意图,看题作答。(6分)
①碧空无云的蔚蓝色是大气的 (填字母)作用形成的;
②多云的天没有晴天气温高是大气的 (填字母)作用导致的;
③秋冬季节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气温高是大气的 (填字母)作用增强实现的;
④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填字母);
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特点的是 (填字母)。
(2)简要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4分)
(3)简要分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2分)
27题(16分) 下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
3000
) (
高度(米)
) (
A
) (
B
) (
C
) (
D
) (

) (

) (

) (

) (

)
(
2000
)
(
1000
)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4分)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空气____,冷点是____地,空气____;(4分)
(3)若此图描述的是白天“城市热岛”环流,A地是___,B地是____ 。(4分)
(4)A、B之间大气流动的方向是 ,C、D之间大气流动的方向是: (4分)
28题(22分)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青海湖参与 的水循环,洪泽湖参与 的水循环。(4分)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对水循环的________(1分)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2分)我国大江大河上游段多级水库的建设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1分)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什么?(2分)
(3)海陆间循环除了能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外,其意义还有哪些?(4分)
试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某些地区水资源出现枯竭的人为原因有哪些?(4分)
(5)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造成太原、兰州等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