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5:51:21

文档简介

官渡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A C D A C A A C B B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项 B D D D B B D D C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
(1)措施:①设置郡县;②开通“五尺道”;③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当地事务。(每点2 分,任意两点4分)(回答“赐滇王印,管理当地百姓”亦可得2分)
(2)影响:①促进了云南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联系;②推动了西南民族交融,维系了民族团结。(4分)(回答“连接滇、川、藏的茶叶运输、茶文化传播与交融”亦可得2分)
(3)作用:①加强了地域间的联系;②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④有助于推动地方开发与区域发展。(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回答“增强了地区民族凝聚力”亦可得2分)
26.(14分)
(1)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②外商企业垄断我国航运业;③洋务运动的开展。(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或“列强侵华加剧”亦可得2分)
意义:①促进了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挽回部分航运利权;②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③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回答“对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亦可得2分)
(2)原因:①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推动;②稳定的国内环境;③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④招商局自身的探索与创新。(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回答“建国后的重新改组”亦可得2分)
27.(12分)
(1)特点:①通过论著深刻反映中外民族矛盾,表达爱国思想;②反帝主张异常坚决,追求民族独立;③正视现实,救亡图存。(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回答“打上了时代救亡图存的烙印”亦可得2分)
(2)时代价值:①真切反映社会现实;②激发国人的爱国精神。(4分)(回答“塑造了一批批经典的艺术形象”或“鼓舞抗战士气”亦可得2分)
(3)关系: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关;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机遇;个人努力与奋斗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回答“个人发展深受时代环境影响”亦可得2分)
28.(12分)
示例一:
信息:明中期以前,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所占比重大,长期领先世界。(2分)
说明:秦汉以后,小农经济不断发展成熟,大一统王朝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形态,历代统治者为维护专制统治,重视与政治统治和农耕经济密切相关的科技发展,加之频繁的对外交往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推动了古代中国科技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伟大科技成就。(6分)从表格数据可知,从秦汉至明朝中期,中国科技发明均占到世界科技发明成就的一半以上,处于领先地位。(2分)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外传过程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分)
示例二:
信息:明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所占比重较小,开始走向落后。(2分)
说明:明中期以后,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牢固占据主导地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此外,海禁政策的实施阻碍了中国与海外的交流,致使明清中国科技发展逐步停滞,科技成果进入总结整理阶段。与此相反,西方国家迎来了近代科学的重大突破,科技成果层出不穷。(6分)从表格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果数量只占世界4%,与世界的差距不断扩大。(2分)
总之,明中期以后中国科技的落后使中国的发展逐渐缺乏动力,迟滞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的转型。(2分)
(信息提取准确,2分;原因描述,6分;举例或结合表格数据说明,2分;总结,2分)官渡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8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
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论述井田制:“死徙(无论埋葬或搬家)无出乡,乡田同井
(一井田中的各家),出入相友(相互伴随),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
睦。”据此可知,井田制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保障了国家税收
C.体现了民本思想
D.确保了有田同耕
2.“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
皆由等衰。”此材料可用来说明周代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家国一体政治格局形成
C.贵族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政治雏形初现
3.“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的观点产生于战国时期,意思是根据变化的时代来制定
法令,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教。据此判断,以下人物中,赞同该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商鞅
D.孟子
4.“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
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
为了。”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缺乏统治大国经验
B,缺乏共同文化心理
C.法家思想激化矛盾
D.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1页·共8页
5.云南金马碧鸡的传说源于西汉时期,《汉书·郊祀志下》载:“或言益州有金马碧
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汉宣帝)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据此可知
A.西汉时云南与内地联系加强
B.金马碧鸡传说毫无历史根据
C.古代益州地区普遍信仰金马碧鸡
D,谏大夫为西汉时期云南最高长官
6.图1为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图1所示现象
长沙那
今國界
图1
A.缓和了南北间的民族矛盾
B.彻底改变人口的分布格局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D.使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7.“两税之外又出现了‘急备、供军、折估、宣索、进奉’等临时加派,成为经常的
附加税:而且代役税已并入两税,很快又另有以召雇为名的征役、以和市为名的科
配。”材料意在强调两税法
A.实施中存有弊端
B.放松了人身控制
C.简化了税收名目
D.激化了社会矛盾
8.宋代“风俗侈靡,日甚一日”,财婚风气愈演愈烈,上至宗室高官,下至村氓凡夫,
嫁娶无不言财为先,婚姻聘财、嫁妆较之前代,数额更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
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B.门第观念淡薄
C.门阀制度衰落
D.择偶观念变化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