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巴黎圣母院》(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巴黎圣母院》(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名著《巴黎圣母院》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节选)
雨果
从中世纪到路易十二时代,法国每一个城市都有避难所。这些避难所好比是在淹没城市的野蛮刑法的汪洋大海中耸立在人类司法之上的岛屿。罪犯一踏进避难所就得救了。不过,他得千万小心,不要再出去。只要迈出圣地一步,他就会重新落入洪水之中。转轮、绞架、吊刑杆在庇护所四周虎视眈眈,不停地窥视着猎物。一些犯人就这样一直待到白了头,这个意义上说,避难所同样是一座监狱。
每座教堂通常有一个准备接纳请求避难者的小屋。在巴黎圣母院,就有这样一间小屋,这间小屋建在拱扶垛下侧的顶楼上,正对着隐修院。
卡西莫多在塔楼和柱廊上狂乱而又得意地乱跑了一阵以后,将爱斯梅拉达放在了这间小屋里。他这样不停奔跑的时候,美丽的姑娘自始至终没有恢复知觉,什么也感觉不到,只觉得升上了天空,在天上浮游。她不时听到卡西莫多的大笑声和吵嚷声。她半睁着眼睛,模模糊糊地,只见下面巴黎城一片密密麻麻的石板地和瓦片的屋顶,如同一幅红蓝相间的镶嵌画,她头顶上是卡西莫多可怕而快活的脸。于是她的眼睛又闭上了,她以为自己已经完了,认为人们在她昏迷时已将她处死,以为主宰她命运的那畸形鬼魂重新抓住了她,将她带走。她不敢看他,只好听天由命。
可是,当蓬头垢面、气喘吁吁的敲钟人把她安顿在那间避难的小屋里,当她感到他粗大的手轻轻解掉那擦伤她双臂的绳索时,她心灵上所受到的震撼,就好比一只船在黑夜里抵岸,旅客一下子惊醒过来似的。她的思绪也被唤醒了,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她发现自己在圣母院,想起自己被人从刽子手的掌握中抢救出来;发现英俊的弗比斯还活着,却不爱她了,还率领弓箭队追捕她。这两个念头,后一个比另一个带来更多的痛苦。她转身朝着站在她面前并使她害怕的卡西莫多,对他说:“你为什么救我?”
他惶恐不安地看着她,好像努力在猜测她说些什么。她又问了一遍。于是,他无限忧伤地看了她一眼,随即跑开了。
她待在那里,惊讶不已。
过了一会,卡西莫多走了回来。他一只胳膊挽着一只篮子,一只胳膊夹着一块床垫。篮子里有一瓶酒、面包和一些食品。他将篮子放在地上,说道:“吃吧。”他在石板上铺开床垫,说:“睡吧。”原来敲钟人拿来的是他自己的饭菜和被褥。
埃及姑娘抬头看他,想向他表示感谢,可是说不出一句话。这可怜的魔鬼确实可怕,她吓得瑟瑟发抖,只好低下了头。
这时,他对她说:“我吓着您了。我很丑,是吗?别看我,光听我说话就行。白天您就待在这里;夜里您可以在整个教堂里到处走。不过,无论白天或夜晩,你都别走出教堂。不然的话,你就完啦。人家会杀了你,而我,也会死去。”
她深受感动,抬起头来想回答他的话。他却已经走了。她思量着这个近乎妖怪的人这番奇特的话语,他的声音是那么沙哑却又那么温和,她的心被打动了。随后,她细看了一下这间小屋。它差不多六尺见方,有一个小天窗和一扇门。屋檐上装饰着一些动物头像,似乎在她周围探头探脑,伸长脖子想透过天窗看她。在她那间小屋的屋顶边上,她看见无数壁炉的顶端,全巴黎城家家户户的炉烟,在她眼前袅袅上升。这个捡来的孩子,被处以死刑,惨遭不幸,没有祖国,没有住所,没有家庭,对像这样一个可怜的埃及姑娘来说,眼前的景象是多么凄凉啊!
她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心如刀割。就在此刻,她感到一个毛茸茸的、长满胡须的脑袋悄悄钻到她手里,爬上膝盖,她不由得打了个哆嗦,低头一看,原来是可怜的山羊,那机灵的佳丽,在卡西莫多驱散刑警队时跟着逃出来,在她脚下蹭来蹭去已近一个小时,却没能得到主人的一眼顾盼。埃及姑娘连连吻它。她说:“啊!佳丽,我竟把你忘了!你却一直在想我啦!啊!你没有负心啊!”她号啕大哭,随着眼泪的流淌,她感到心中最辛酸、最悲切的苦楚随着眼泪一起流走了。
夜幕降临,夜是如此美丽,月亮是如此温柔。她沿着教堂周围高高的柱廊上走了一圈。从这高处往下望去,大地多么宁静啊!
(有删改)
【注】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不料弗比斯被人刺伤,爱斯梅拉达被当作是刺杀弗比斯的女巫,并且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候,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对避难所的介绍,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为下文写卡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救进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作了铺垫。
B.“卡西莫多在塔楼和柱廊上狂乱而又得意地乱跑了一阵以后”中,“狂乱”是因为情势紧急,“得意” 是因为救出了爱斯梅拉达。
C.回答不上爱斯梅拉达“你为什么救我”的质问,卡西莫多先是“惶恐不安”,而后“无限忧伤”“随即跑开”,这主要体现了他的懦弱与无能。
D.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有衬托人物心情的重要作用,如“夜幕降临,夜是如此美丽,月亮是如此温柔”等等。
2.从文中看,爱斯梅拉达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分析。
3.雨果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美丑对比”原则,请结合文本加以列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黎圣母院(节选)
【法】维克多·雨果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应该说明,他们的残忍和狠心并不亚于我们给读者介绍过的那个可怕的乞丐集团里的人,那都是群众当中最下层的人物。除了嘲笑那不幸的犯人的口渴之外,四周没有人出声。的确,那当儿他的样子不只显得可怜,而更是显得古怪和难以接近。他那涨得紫红的脸上淌着汗,眼睛闪着狂野的光,嘴里冒着愤怒和痛苦的泡沫,舌头一半吐出在嘴唇外面。还得说明,在那当儿,人群中找不出哪个好心的男人或女人敢于送给那受苦受难的人一杯水,那刑台的可恶的石级被当做十分可耻和丑恶的东西,善人们是不愿意上去的。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个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么?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把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次写到“犯人”伽西莫多乞求“给水喝”,突出了人们的冷漠无情,为后文写波希米亚姑娘给水喝做铺垫。
B.伽西莫多伸出黑黑的嘴,“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的行为,让美丽的波希米亚姑娘心生厌恶,所以她把手缩回去了。
C.小说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突出了伽西莫多狼狈处境中,波希米亚姑娘不计前嫌的善良救助。
D.文中对比手法运用得最为突出,美与丑的外貌对比,姑娘和观众对伽西莫多的态度对比等,小说在对比中凸显了主题。
5.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是画他的眼睛。”请分析划线句表现了伽西莫多怎样的心理活动。
6.选文最后写道“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你觉得是否合理?请阐明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早上,她(艾丝美拉达)醒来发现夜里睡了个好觉。这件奇特的事使她感到诧异,她好久未睡过一次好觉了。一线明媚的朝晖透过窗洞射进来,照到她的脸上。在看见阳光的同时,她发现窗洞口有个东西吓了她一跳,那是卡西莫多那张丑脸。她不情愿地闭上眼睛,不过没有奏效;透过她的玫瑰色眼睑,那个侏儒、独眼、缺牙的假面孔,似乎一直浮现在她眼前。于是,索性一直把眼睛闭着,她听到一个粗嗓门极其温和地说,“别怕,我是您的人。我是来看您睡觉的。这无妨吧,对吗?您闭着眼睛,我在这儿看,这对您不会怎么样吧?现在我要走了。看,我在墙后面,您可以睁开眼睛啦。”还有比这些话更惨痛的,那就是说这些话的声调。她睁开眼睛一看,其实他已不在窗口了。她走向窗口,看见可怜的驼背在一处墙角缩成一团,姿态痛苦而顺从。她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过来吧。”她轻轻地对他说。
看到她的嘴唇在动,卡西莫多以为她在撵他走,于是站起来,跛着脚,低着头慢慢地走出去,甚至不敢向姑娘抬起充满失望的目光。她喊道:“过来嘛!”他却继续走开去,于是她扑到小屋外,朝他跑去,抓住他的胳膊。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他重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她,看见她要把他拉到她身边,整张脸孔顿时露出快乐和深情的光辉。她想让他进屋去,可是他坚持待在门口,说道:“不,不。猫头鹰不进云雀的巢。”
这时,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小山羊睡在她脚下。两人好一会儿纹丝不动,默默地对视着,他觉得她那么优美,她觉得他那么丑陋,她每时每刻在卡齐莫多身上发现更加丑陋之处。目光从罗圈腿慢慢移到驼背,从驼背慢慢移到独眼,她弄不懂一个如此粗制滥造的人怎能生存于世。然而在这一切又包含着不胜悲伤和无比温柔,她慢慢开始适应了。
他首先打破沉默。“您是救我回来?”
她点点头,说道:“对。”
他懂了她点头的意思,“咳!”他说,好像要说完有点儿犹豫不决。“可是……我聋呀。”
“可怜的人!”吉卜赛姑娘以一种善意的怜悯表情大声说道。
他痛苦地笑了笑,“您没发现我缺的就是这个,是吗?对,我聋。我生来就是这样。很可怕。不是吗?而您呀,这么漂亮!”
在这个不幸的人声调中,对自己不幸的感受是如此深切,她听了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何况他也不会听见。他继续说下去:
“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像现在这样丑。我拿自己与您相比,我很可怜我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怪物呀!我大概像头牲畜,您说对吗?您是一道阳光,一滴露珠,一支鸟儿的歌!我呢,我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是人,也不是兽,一个比石子更坚硬、更遭人践踏、更难看的丑八怪!”说着,他笑起来,这是世上最撕裂人心的笑声。他继续说:
“是的,我是聋子。不过,您可以用动作和手势跟我说话。我有一个主人就用这种方法跟我谈话。还有,我从您的嘴唇翕动和您的眼神就会很快知道您的意思。”
“那好!”她笑着说。“告诉我您为什么救我。”
她说话的当儿,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我懂了。”他回答道。“您问我为什么救您。您忘了有天夜里,有一个人想把您抢走,就在第二天,您在他们可耻的耻辱柱上帮了他。一滴水、一点怜悯,我就是献出生命也报答不了啊!您把这个不幸的人忘了;而他,他还记得呢。”
她听着,心里深受感动。一滴眼泪在敲钟人的眼里滚动,不过没有掉下来,好像吞下眼泪是一件荣誉攸关的事。
“听我说,”他深怕这眼泪流出来,继续说。“我们那边有很高的塔楼,一个人要是从那里掉下去,还没落到地上就完蛋了;只要您乐意我从上面跳下去,您一句话也不必说,丢个眼色就够了。”
这时,他站起来。尽管吉卜赛姑娘自己是那样不幸,这个古怪的人仍引起她几分同情。她打个手势叫他留下来。
“不,不。”他说。“我不该留太久。您看着我,我不自在。您不肯转过头去,那是出于怜悯。我去待在某个看得见您,而您看不见我的地方,那样会更好些。”
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属小口哨,说:“给,您需要我,要我来,不太害怕看到我时,您就吹这个,我会听到它的声音。”
他把口哨往地上一放,赶忙避开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注]相关情节补充: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姑娘艾丝美拉达白天靠跳舞卖艺为生,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垂涎艾丝美拉达的美色,骗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艾丝美拉达在旅馆幽会时,妒火中烧的克洛德从房中弹出,抽出匕首,插进了菲比斯的胸膛。克洛德逃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艾丝美拉达被逮捕后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纹刑。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带入圣母院避难。节选部分是从艾丝美拉达被带入圣母院开始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对阳光的描写,衬托出艾丝美拉达被救后内心的平静与舒畅,与后文艾丝美拉达看到卡西莫多后的反应形成了反差。
B.当艾丝美拉达试图拉住卡西莫多时,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战,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
C.作者运用夸张的笔调,集侏儒、独眼、缺牙、肢脚、罗圈腿、驼背、耳聋等诸多“丑”的因素于一身,勾勒出卡西莫多丑得出奇的形象。
D.卡西莫多之所以救艾丝美拉达,有着感恩的心理,因为他在耻辱柱上时,艾丝美拉达曾给他喂水喝,让他感受到美丽女孩内心的善良与怜悯。
8.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艾丝美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心理变化过程。
9.雨果《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照原则”的典范,请就节选部分简要分析文中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及艺术效果。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巴黎圣母院(节选)
(法)雨果
副主教克洛德垂涎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美色,唆使养子伽西莫多拦路劫持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被官兵抓住,判鞭刑。
群众有等候观赏公开行刑的习惯,他们用观看刑台来消磨时间。
当伽西莫多给拖到刑台顶上的时候,当人们能够从各方面看见他被人用绳子和皮条绑在刑台的轮盘上的时候,场内爆发了一阵笑声和喊声,人们认出他就是伽西莫多。
人家叫他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村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群众看见了伽西莫多赤裸的驼背,突起的的胸脯,长着许多硬皮和汗毛的肩膀,便爆发出一阵哄笑。正当大家笑闹的时候,施刑的大头目比埃拉爬上了平台,到了犯人身边。
随着轮盘的转动,比埃拉抬起胳搏,皮鞭挥起,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到那可怜人的肩膀上。人们看见成千条血水在那驼子的黑的肩上流淌,皮鞭在空中挥动时把一些血珠也溅到了观众的身上。伽西莫多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
轮盘停止了转动,施刑人停止了鞭打,笞刑算是执行完了,可是对于伽西莫多,这还未完事,他还要在刑台上示众一个钟头。当“公诉”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
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证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他愤怒、憎恨、失望,脸上布满了厚厚的阴云。
这时,他远远望见一个神甫骑着骡子经过,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像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克洛德。
伽西莫多的脸色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投石子。突然,伽西莫多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他打破缄默,用嘶哑愤怒的如动物般的声音吼叫:“给水喝!”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市民笑得更加厉害。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睛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
只见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巴黎圣母院》,陈敬容译,有删改)
10.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伽西莫多的“愤恶、僧恨、失望”,既是为围观者冷漠、歧视、侮辱他的言行,也是自己懦弱的天性、隐忍的表现。
B.副主教克洛德的出现与离去,让伽西莫多的心路经历了从燃起被解救的希望到堕入失望乃至于绝望深渊的跌宕过程。
C.围观群众,不仅是酷刑的旁观者,也是对伽西莫多的施暴者,他们的言行折射出当时善良人性普遍缺失的社会现实。
D.美丽纯洁、诚挚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是灰暗现实中的一抹亮色,她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友善之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11.小说节选部分叙写副主教克洛德经过刑台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12.小说节选部分结尾伽西莫多的“眼泪”蕴含了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探究。
答案
C理解偏离文意。卡西莫多惶恐不安、无限忧伤的原因是他喜欢爱斯梅拉达,想要帮助爱斯梅拉达,但由于耳聋听不清爱斯梅拉达的话,并不是“他的懦弱与无能”。
①绝望(恐惧)。她虽然被卡西莫多救进巴黎圣母院,但她并不了解卡西莫多,所以非常恐惧,只好听天由命。②感动。卡西莫多给她送来了饭菜和被褥,并且告诫她别走出教堂,这使她深受感动。③平静。在圣母院暂时脱离了危险,并且小山羊的到来宽慰了她凄苦的心,她内心得以平静下来,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3.①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构成对比。②外貌英俊的弗比斯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构成对比。③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貌和高尚的心灵构成对比。④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专一和弗比斯的薄情构成对比。⑤弗比斯英俊的外貌和丑恶的心灵构成对比。
4.B“美丽的波希米亚姑娘心生厌恶,所以她把手缩回去了”错误,结合“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这些内容可知,波希米亚姑娘把手缩回来是害怕伽西莫多,而不是厌恶。
5.(1)第一处划线句表现他对波希米亚姑娘的愤怒。
(2)第二处划线句表现了他心中的惭愧和对波西米亚姑娘的感激。
6.(1)观众是在波希米亚姑娘善良举动的感化下,对伽西莫多从叫骂、嘲笑的冷漠态度,变为由衷拍手。
(2)侧面表现了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和美好。
(3)突出了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
7.B“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说法不当,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卡西莫多是害怕自己的丑陋外形吓到艾丝美拉达。
8.①开始时的厌恶。虽然知道卡西莫多救了她,但卡西莫多丑陋的外形让她难以接受,她只能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②平静地接受了卡西莫多的丑陋。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默默地对视着,慢慢开始适应了。③相处后的感动与同情。她为卡西莫多不顾安危的报恩行动而感动,对卡西莫多的遭遇深表同情。
9.具体体现:①艾丝美拉达的美丽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的对照;②卡西莫多丑陋的外表与他善良、懂得感恩的内心形成了对照。艺术效果: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增强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10.A“伽西莫多的‘愤恶、僧恨、失望’……也是自己懦弱的天性、隐忍的表现”错误,伽西莫多的“愤恶、僧恨、失望”来自于围观者冷漠、歧视、侮辱他的言行。
11.①揭露了克洛德的虚伪、无耻、残忍;
②突出了伽西莫多悲苦无助的处境和绝望痛苦的心情;
③为下文爱斯梅拉达的出场作铺垫;
④与爱斯梅拉达形成丑美对比,反衬出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宽容。
12.①感激的泪:感激爱斯梅拉达在他口渴难忍、求告无门时给他喂水。
②自责的泪:为自己误会了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的用意而自责。
③悔恨的泪:为自己不辨好坏,听信神谕教唆劫持爱斯梅拉达的荒唐行径而悔恨交加。
④觉醒的泪:爱斯梅拉达的善举唤醒了伽西莫多内心的善良,让他的心灵从蒙昧中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