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专题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专题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08:1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专题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20 cm处时,移动光屏能找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B
解析:距离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像,所以u=30 cm=2f,则f=15 cm。现将物体移动至凸透镜前20 cm处时,即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B。
2.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后的光路图,如图Z2-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等于10.0 cm
B.该透镜成的是虚像
C.该透镜成的是正立的像
D.该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像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此透镜的焦距为10.0 cm,故A正确;透镜的焦距为10 cm,蜡烛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C、D错误。
A
3. 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1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
A.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B.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C.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D.不能呈现像
解析:如题图所示,u=40 cm-20 cm=20 cm,v=60 cm-40 cm=20 cm,此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u=v=2f=20 cm,所以f=10 cm,将蜡烛移至10 cm刻度处,u′=40 cm-10 cm=3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
A
4.物体在凸透镜前30 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20 cm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像的性质可知: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由此可得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当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本题中物距30 cm大于像距20 cm,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
B
5. 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 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 B.一定是正立的
C.一定是放大的 D.一定是缩小的
C
解析:把焦距为12 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 cm处,此时的物距有两种情况:①物距为12 cm+6 cm=18 cm,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物距为12 cm-6 cm=6 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所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故C正确。
6.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时u=15 cm,v=30 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有f2f,即f<15 cm<2f,30 cm>2f,解得7.5 cmD
7.(20-21·临沂郯城期末)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16 cm处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8 cm时,得到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析: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 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2f>u>f,即2f>16 cm>f,解得16 cm>f>8 cm。当物体移到离透镜8 cm处时,此时uD
8.(21-22·临沂兰山区期中)汽车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成像,将车侧后方路况呈现在显示屏上,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当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
C.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D.普通后视镜与电子后视镜成像原理相同
解析: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则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当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故B正确。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普通后视镜是凸面镜,其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而电子后视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两者的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B
9.某发光物置于凸透镜前8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 4 cm B. 5 cm C. 8 cm D. 10 cm
B 
解析:当物距为8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2f >8 cm>f,即8 cm>f >4 cm,故B正确。
10.(2021·滨州中考)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 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 cm B. 30 cm C. 40 cm D. 50 cm
A   
解析:由题意可知v=30 cm,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说明成的像是实像,此时有两种可能,则:30 cm>2f或2f>30 cm>f;解得f<15 cm或15 cm11.(2021·江西中考)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 cm B. 20 cm C. 30 cm D. 40 cm
解析: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则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像出现在光具座70~80 cm之间,故A符合题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则此时的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40 cm,像出现在光具座100 cm以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30 cm,此时的物距等于1倍焦距,不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如果凸透镜的焦距为40 cm,此时的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不符合题意。
A
12.(2021·临沂沂水一模)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6 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f=2 cm B. f=5 cm C. f=7 cm D. f=9 cm
解析:根据题意AOB
13.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分别离凸透镜20 cm、14 cm、6 cm时,各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
A. 10 cm>f >6 cm
B. 10 cm>f >7 cm
C. 14 cm>f >10 cm
D. 20 cm>f >14 cm
解析:当物体离凸透镜20 cm时,成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即20 cm>2f,解得f<10 cm ①;当物体离凸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因此物体位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14 cm<2f,解得7 cmB
14.(21-22·临沂沂水期末)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32 cm
B.一定小于12 cm
C.一定在12 cm到16 cm之间
D.一定在16 cm到24 cm之间
解析:由题图可知,物距u=32 cm,像距v=24 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可知,u>2f,即32 cm>2f ①,2f >v> f,即2f >24 cm> f ②,由①②解得:12 cm< f<16 cm。故选C。
C
15.(21-22·临沂临沭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解析:由题意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题中成像满足u=v=2f。欲再模拟照相机,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u>2f,像距f < v < 2f,故应使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光屏靠近透镜。故选C。
C
16.(21-22·临沂郯城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
B.光屏上承接到放大的虚像
C.仅向右移动凸透镜,光屏上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D.把蜡烛移到40 cm刻度线上,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D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20.0 cm,像距为v=30.0 cm,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能承接到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此时,f< 20 cm< 2f,30 cm >2f,解得10 cm< f< 15 cm,故A错误;将凸透镜移至60 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为u=30.0 cm,像距为v=20.0 cm,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仅将凸透镜移至40 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u=10.0 cm,u< f,可知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 cm< f <15 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解析:蜡烛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15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此时像的位置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物距在2倍焦距以外,即2f >15 cm >f,30 cm >2f,所以15 cm >f >7.5 cm,故A正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将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A
1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B.若将蜡烛放置在25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
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
C.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缩小的像
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远视镜片,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解析: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减小,像逐渐变小,故A错误;将蜡烛放在25 cm刻度处,此时的物距为25.0 cm,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当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远视镜片,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像会成在光屏的左面,所以需要将光屏左移,故D正确。
D
19.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6 cm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 cm处向8 cm处移动的过程中,成虚像且像逐渐变大
D.成实像时,若只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再次成像时,像变大
解析:由题图知,当物距为20 cm时,像距也为20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 cm,则f=10 cm,故A错误。当u=16 cm时,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故B错误。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 cm处向8 cm处移动的过程中,物距一直小于焦距,成虚像,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故C正确。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物距,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变小,故D错误。
C
20.(21-22·临沂蒙阴期末)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整。
解析:(1)根据图示的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可知,凸透镜的中心高于光屏、烛焰的中心,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就要使凸透镜向下调整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20.(21-22·临沂蒙阴期末)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解析:(2)根据题意,当烛焰距凸透镜3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30 cm=u=2f,所以f=15 cm。
15
(3)小明在期末复习凸透镜成像的知识时,想到了“太空教师”王亚平第一次完成太空授课展示的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如图乙所示):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缩小“倒影”,此时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倒影”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3)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近,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会变大。
凸透镜  
变大
照相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