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练习》教学设计
课题 《活动与练习》 课时 1
学习目标 分析2首民歌乐谱,了解其创作手法——“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2.用“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体验创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难点:用“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进行旋律创编。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播放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视频。师: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生:维吾尔族。师:歌名是什么?生:《青春舞曲》。师: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歌各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呢?本节课就跟随老师一起探索民歌的创作手法,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新课教授唱一唱 说说两首民歌有什么共同点学生通过演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两个乐句的句头和句尾的规律。生:每个乐句的句头的旋律不同,句尾的旋律相同。什么是“换头合尾”?生自己总结“换头合尾”的定义,师补充、总结。试一试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条旋律,请大家结合刚才讲的民歌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来进行大胆的创作。(出示旋律)节拍 四二、四三拍子的规律节奏型 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前十六后八节奏等小组合作,创作旋律,每个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展示环节师弹奏黑板上的旋律,生跟唱,并评价。生个人展示。课堂小结师:民歌的形成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口口相传的歌曲,并没有人创作,我们之所以探究创作手法是在后人整理记谱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创作规律,从而有了这些创作手法,民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的知识,通过本节课,希望大家喜欢民歌,鼓励大家多去尝试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