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赏学习,能够说出乐曲的三要素与描绘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听赏等艺术实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对古典音乐有新的认识,并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平时接触古典音乐非常少,对民族传统音乐更是了解甚少。需要借助新颖的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古典音乐有一个新的认识。
3.教学重点:
通过听赏乐曲《渔舟唱晚》,能说出音乐的三要素。
4.教学难点:
通过听赏乐曲《渔舟唱晚》,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描述音乐的画面。
五.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体验法。
六.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古筝。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四种乐器,分别是二胡、扬琴、唢呐、琵琶。你知道这些乐器的共同点是什么吗?
生:它们都属于中国民族乐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那么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有哪些?
生:分为四大类(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师:对,那么其中弹拨乐器组中都有哪些乐器呢?
生:扬琴、琵琶、古筝等。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同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古筝。
2.介绍古筝:筝,又称古筝、秦筝、瑶筝, 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非常丰富。
【 设计意图: 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筝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识和了解古筝相关知识。】
2.进入新课:
1.介绍乐曲:
此曲由娄树华作于1936—1937年,系用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改编而成,是一首极富意境的器乐独奏曲。
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乐曲的介绍,让学生初步的了解《渔舟唱晚》。】
2.乐曲分为三段+尾声。
3.分段听赏:
第一段:教师弹奏乐曲的第一段,并提问:
(1)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是怎样的?
(速度:慢速。力度:中弱。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悠扬)。
(2)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
(3)白板展示这段音乐的画面。
【设计意图:分段赏析,深入理解。通过对音乐三要素赏析,引导学生进一步想象音乐带给我们的画面。】
4.第二段:教师弹奏,学生听赏,思考:(1)这段乐曲的速度、情绪、力度是怎样的?
(速度:渐快。 情绪:欢快。力度:渐强)。
(2)这段音乐又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呢?
(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
(3)白板展示这段音乐的画面。
(4)学唱主题旋律,教师弹古筝范唱,学生跟琴学唱。
(5)分组跟琴演唱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视唱对比感受与第一段旋律的不同力度、速度和情绪。】
5.第三段教师弹奏,学生听赏,思考:(1)这段乐曲的速度、情绪、力度又是怎样的?
(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不断加强。情绪:更加欢快)。
(2)这段音乐又让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呢?
(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浪花飞溅声音
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闹景象。)
(3)白板展示这段音乐的画面。
6.尾声部分:教师弹奏,学生听赏,思考:(1)这段音乐速度是怎样的?展开你的想象力,说一说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水流在荡桨而归的小船冲击下,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中,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2)白板展示这段音乐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听赏,感受尾声旋律的不同速度,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7.完整听赏乐曲,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乐段?为什么?
【设计意图:配合图片,完整听赏全曲,更加直观的展现音乐的分段,学生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乐段,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音乐,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拓展:
1.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典音乐的基础。
你知道的流行音乐中哪些乐曲加入古筝的音色?
2.教师弹奏一段音乐问:这首流行歌名字是什么?
(菊花台)
除了这首歌,我们再听听这两首歌是什么呢?
(青花瓷、荷塘月色)
【设计意图: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典音乐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从而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历经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所沉浸”。
希望同学们能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汲取它们的精髓,从而来美好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