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房山期末)图所示的情境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紧固锤头
C.铅球出手后向前运动
D.运动员起跳后向前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汽车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倒,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由于惯性造成的危害,A符合题意;
B.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树桩,锤柄静止,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结果就可以达到紧固锤头的效果,是利用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铅球在手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当离开手后,由于惯性,铅球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利用惯性,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助跑起跳后,身体由于惯性会向前运动,跳得更远,是利用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汽车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倒,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由于惯性造成的危害。
2.(2023八上·通州期末)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惯性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不能马上停下来,A符合题意;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惯性带来的危害,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能消除,B不符合题意;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也有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3.(2023八上·通州期末)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受力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只有不受力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BC.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 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属于非平衡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022八下·崂山期末)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D.运动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A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符合题意;
B.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不受力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2022八下·成都期末)2021年12月7日,首届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世界杯,中国乒乓球队当日包揽双冠成为最大赢家。图为樊振东发球时的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击球瞬间,乒乓球拍并没有受到兵兵球的作用力
B.发球时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
C.离开球拍后乒乓球能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
D.改变击球时力的大小、方向或作用点,都会产生不同的发球效果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击球瞬间,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乒乓球拍同时也受到了乒乓球的作用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误,符合题意;
B.击球时,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离开球拍后乒乓球能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改变击球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产生不同的发球效果,因为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形状。
6.(2022八下·泰安期末)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这是为了减小惯性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惯性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惯性大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也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车停止运动,而司乘人员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被撞伤,故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C符合题意;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7.(2022八下·五华期末)2022年2月9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逆转韩国,十六年后重新夺得亚洲杯冠军,女足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图所示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
C.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也有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重力,与足球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的阻力,B不符合题意;
C.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符合题意;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不知道所有力消失前足球的运动方向,所以足球不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由上升的物体不受向上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8.(2022八下·锦州期末)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公路上一般都设有汽车的限速标志,以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运动的汽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 )
A.汽车具有惯性 B.汽车受到了惯性
C.速度越大,汽车的惯性增大 D.汽车具有惯力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高速行驶的汽车具有惯性,刹车时不能立刻停止,A符合题意;
BD.由于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描述受到惯性的作用,BD不符合题意;
C.惯性只受质量影响,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惯性也越大,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使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
9.(2022八下·任丘期末)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们的比赛图片。关于图中的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B.乙图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丙图花样滑冰运动员姿态不变向前滑行时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丁图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壶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跳台滑雪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改变的,B符合题意;
C.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姿态不变地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滑行,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掷出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物体间的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10.(2022八下·长春期末)足球被一脚向前踢出去之后,到达最高点时受到( )
A.重力和惯性力 B.空气阻力和重力
C.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D.脚的作用力、空气阻力和重力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足球在地面附近,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被踢出后,足球和脚之间没有接触,所以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足球到达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速度,与空气发生相对运动,受空气阻力作用;足球被踢出后仍能在空气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足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力有:重力、空气阻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足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力有:重力、空气阻力。
11.(2022八下·长春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依然有惯性
B.太空中的宇航员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飞船发射时,速度大惯性也变大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仍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宇航员在太空中依然有惯性,A符合题意;
B.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B不符合题意;
C.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2.(2022八下·朝阳期末)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人民群众最喜爱的运动项自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击出后,仍受到球拍的弹力作用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力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D.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面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乒乓球被击出,不受球拍的作用力,由于惯性而继续飞行,A不符合题意.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和乒乓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弹力的产生,物体间必须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2022八下·锦州期末)下列描述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所以运动状态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由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状态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运动速度和方向都没有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没有改变,C符合题意;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运动方向一直在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14.(2022八下·新抚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 转动的指针 B. 投出的篮球
C. 转弯的火车 D. 扶梯上的人
【答案】D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转动的指针,运动的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投出的篮球,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B不符合题意;
C.转弯的火车,运动的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C不符合题意;
D.扶梯上的人,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运动状态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改变时,运动状态在改变。
15.(2022八下·巴彦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的一项是( )
A. 纸飞机离手后还会继续飞行
B. 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牢牢套在锤柄上
C. 小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D. 运动员跳远时提前助跑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纸飞机离开手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飞翔,这是利用了惯性,A不符合题意;
B.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则可以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急刹车时,人由于具有惯性向前撞击车体或飞出车外的事故发生,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C符合题意;
D.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16.(2022八下·广州期末)如图所示,车厢顶上有一个小球自由落下,落在地板上A处,由此可以判断车厢在( )
A.向右减速运动 B.向右加速运动
C.向左匀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车厢向右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即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右侧,A符合题意;
B.车厢向右加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运动,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左侧,而不是右侧,B不符合题意;
C.车厢向左匀速运动,当小球自由落下时,由于惯性,小球要落在正下方,而不是偏左或偏右,C不符合题意;
D.车厢向左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左侧,而不是右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7.(2022八下·新会期末)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是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的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
B.运动员静止时没有惯性
C.运动员由静止变成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D.运动员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C符合题意;
D.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运动员受平衡力时,可能仍然静止,只有受非平衡力,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速运动的物体,惯性保持不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多选题
18.(2023八上·丰台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冰壶被掷出后,会沿水平冰面滑行得越来越慢。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掷出后的冰壶继续运动时,冰壶受到手的推力
B.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C.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冰壶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D.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B.冰壶离开手后,与手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不受到手的推力,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合力不为0,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19.(2023八上·房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等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C.同学百米赛跑到终点后很难停下来,是因为同学具有惯性
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会慢慢停下来
【答案】A,B,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A.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符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所以同学百米赛跑到终点后很难停下来,C符合题意;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运动员对地的压力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填空题
20.(2023八上·徐汇期末)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 ,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由于受到 力,足球最终将落回地面。
【答案】运动状态;相互;惯性;不平衡;重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说明头部给球施力的同时,球也给头部施力,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足球具有惯性,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
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在重力和阻力作用,做变速运动,受力不平衡。
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足球最终会落回地面。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重力会下落。
21.(2022八上·南昌期中)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例如: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
【答案】伽利略;牛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伽利略研究了单摆的运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研究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生万有引力。
22.(2022八上·香坊月考)下图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属于力改变了物体形状的是 ;(填写序号)属于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填写序号)
①紧握的玻璃瓶 ②战斗机加速升空 ③二人拧干衣服 ④比赛中攻门的足球
【答案】①③;②④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①紧握玻璃瓶可以使物体发生轻微的形变;②战斗机的发动机产生巨大牵引力,可以使飞机加速运动,改变飞机的运动状态;③二人用力拧干衣服,可以发现衣服发生了形变;④比赛中足球受到运动员的脚的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由此可知①③属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②④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析】力改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3.(2022八下·巴彦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 相同,在同样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 (填“越快”或“越慢”),运动时间越长。
【答案】初始速度;越慢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到达斜面底部小车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到达斜面底部,小车的动能相同,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的速度相同,因此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
小车速度减小的原因是受到阻力的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距离最远。
【分析】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距离最远。
24.(2022八下·芜湖期末)全国范围内多地都已开展“一盔一带”的安全守护活动。2022年3月1日芜湖出台电动车管理办法,要求必须佩戴安全头盔。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碰撞时,乘客由于 ,身体继续运动而造成伤害。
【答案】惯性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当电动车发生意外碰撞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
【分析】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
25.(2022八下·海南期末)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行,如图是中国冰壶队决赛的情景。掷球员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壶由于 继续向前运动;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3八上·房山期末)小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准备了小车、斜面、毛巾、棉布、木板(三种接触面对运动物体阻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毛巾、棉布、木板),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正确的操作是 ;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
(3)实验推理得出: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将做 。
【答案】(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2)远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可以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当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可以推理,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就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可以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
(2)接触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当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可以推理,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就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7.(2023八上·通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1)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 相同;
(2)小明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 。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表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1)速度
(2)长;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该实验中需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图中,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粗糙程度越来越小,即阻力越来越小,由图可知,小车滑行的距离越来越长,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面完全光滑,没有阻力,小车一直运动下去,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分析】(1)物体从相同高度处下落,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长,若物体不受力会一直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8.(2022八下·呼和浩特期末)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问: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 越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
(3)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1)速度
(2)阻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3)改变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每次实验时的重力势能相等,运动到斜面底端时转化的动能相等,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就越小,速度减小的就越慢,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物体受到阻力,改变了运动状态,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1)斜面上下落的物体,下落高度相同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速度相同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行越远,若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9.(2022八下·新抚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华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由于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 (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而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所受阻力不同。通过实验发现,小车在 (填“木板”“棉布”或“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远。由此可以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一直做 运动;
(2)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力是 (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于是小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B点摆到右侧最高点C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是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小球摆到C点如果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处于 状态。
【答案】(1)速度;接触面粗糙程度;木板;匀速直线
(2)改变;非平衡力;静止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的质量相同,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以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车的重力大小,所以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保持不变;小华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而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所受阻力不同。
通过实验发现,木板最光滑,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远;毛巾最粗糙,小车在毛巾上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的距离最近。
木板平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得最慢,由此可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物体的速度将不再减小,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受到阻力的作用,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小球经过B点摆到右侧最高点C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运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小球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作用。
小球摆到最高点C点时,速度为0,如果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没有力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将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1)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到达水平面时是速度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不同,摩擦力越小,物体运行越远;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会改变;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30.(2022八下·海南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时,计小车从斜面 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 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结论:表面越光滑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推埋:如果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力,它将做 。
【答案】(1)同一;初速度
(2)毛巾
(3)小;慢;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本实验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具有相等的初速度,需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由图示知道,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即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从实验事实知道,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具有相等的初速度,需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2)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31.(2022八下·惠州期末)如图是小亚和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后,由于 小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 相等。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
(3)图乙中小亚说“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小华认为“风吹树摇,风停树静,这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的观点是 ____。
A.小亚说的对 B.小华说的对
C.两人说的都对 D.两人说的都不对
【答案】(1)惯性
(2)初速度;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2)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等。
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没有受到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小亚的观点中,“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说明小车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小华的观点中,“风吹树摇”,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风停树静”,说明树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综合两人所说的现象,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更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两人的说法都不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2)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行越远,若不受力,运动的物体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五、科普阅读题
32.(2023八上·延庆期末)阅读《冰壶比赛》,并回答题。
冰壶比赛
冰壶比赛是一项集技巧与智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
与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不同,冰壶赛道冰面非常奇特,并不是平整光滑的表面,而是还有一层薄薄的冰粒,如同细小的“鹅卵石”或“小疙瘩”。原来制冰师每次在制冰时,会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喷洒水珠,这些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此过程被称之为“打点”。这些冰粒的作用是使冰壶在运行的时候底座不会与冰面完全接触,如果冰面做成光滑的平面,整个冰壶会如同吸盘一样“吸”在冰面上。所以“打点”是为了减小摩擦,使冰壶运动得更顺畅。
冰壶比赛技术比较单一,一般说来包括投壶技术和擦冰技术。投壶技术最为关键,通常说的投壶是指把冰壶用适当的力量和旋转通过预先设定的路线投到指定的目标点,由于冰壶出手后投壶者不再控制冰壶,投壶实际包括准备投壶到壶出手的这段动作过程。投壶的力量对冰壶的路线有很大的影响,力量越大,路线越直,力量越小,路线越弯曲。所以目标点和瞄准点不是一点,投壶的瞄准线和壶的实际运行路线并不重合。比赛中投壶者通过合适力量获得想要的冰壶的运行轨迹。
冰壶比赛中的擦地,实际叫做“刷冰”,是冰壶比赛的另一重要技术之一。刷冰的主目的在于,通过冰刷的摩擦,使冰面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小冰壶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可以改变冰壶前进的方向、速度和距离。刷冰的强弱程度能决定冰壶实际停留的位置。
在总体战术的指导下,通过投壶运动员和刷冰运动员的密切配合,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冰师在制冰时“打点”的目的是 ;
(2)运动员将冰壶投出后,冰壶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的原因是 ;
(3)运动员通过刷冰可减小摩擦力,其原因是 ,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此方法减小摩擦的实例 。
【答案】(1)减小摩擦
(2)冰壶具有惯性
(3)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滑梯的表面做得比较光滑,这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1)冰面与冰壶底部完全接触时,冰面与冰壶底部间的空气非常少,冰壶上表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在冰面上,而冰面打点后,冰壶底部和上表面都有大气压的作用,减小了冰壶所受的压力,从而减小与冰面间的摩擦。
(2)冰壶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会继续向前滑行。
(3)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滑梯的表面做得比较光滑,这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分析】(1)物体间紧密接触时,接触位置气体少,大气压小,产生的压力大,摩擦力较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3)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物理试卷 沪科版 八下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2023八上·房山期末)图所示的情境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B.紧固锤头
C.铅球出手后向前运动
D.运动员起跳后向前运动
2.(2023八上·通州期末)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惯性
3.(2023八上·通州期末)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受力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物体只有不受力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可能作匀速圆周运动
4.(2022八下·崂山期末)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D.运动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2022八下·成都期末)2021年12月7日,首届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世界杯,中国乒乓球队当日包揽双冠成为最大赢家。图为樊振东发球时的情景,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击球瞬间,乒乓球拍并没有受到兵兵球的作用力
B.发球时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
C.离开球拍后乒乓球能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
D.改变击球时力的大小、方向或作用点,都会产生不同的发球效果
6.(2022八下·泰安期末)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这是为了减小惯性
B.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7.(2022八下·五华期末)2022年2月9日中国女足在亚洲杯决赛中逆转韩国,十六年后重新夺得亚洲杯冠军,女足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如图所示是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踢足球时,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力
C.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8.(2022八下·锦州期末)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公路上一般都设有汽车的限速标志,以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运动的汽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 )
A.汽车具有惯性 B.汽车受到了惯性
C.速度越大,汽车的惯性增大 D.汽车具有惯力
9.(2022八下·任丘期末)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运动员们的比赛图片。关于图中的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只受重力的作用
B.乙图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丙图花样滑冰运动员姿态不变向前滑行时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丁图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冰壶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10.(2022八下·长春期末)足球被一脚向前踢出去之后,到达最高点时受到( )
A.重力和惯性力 B.空气阻力和重力
C.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D.脚的作用力、空气阻力和重力
11.(2022八下·长春期末)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依然有惯性
B.太空中的宇航员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C.飞船发射时,速度大惯性也变大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仍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2.(2022八下·朝阳期末)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人民群众最喜爱的运动项自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被击出后,仍受到球拍的弹力作用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大于乒乓球对球拍的力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D.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面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2022八下·锦州期末)下列描述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
14.(2022八下·新抚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 转动的指针 B. 投出的篮球
C. 转弯的火车 D. 扶梯上的人
15.(2022八下·巴彦期末)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伤害的一项是( )
A. 纸飞机离手后还会继续飞行
B. 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牢牢套在锤柄上
C. 小汽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D. 运动员跳远时提前助跑
16.(2022八下·广州期末)如图所示,车厢顶上有一个小球自由落下,落在地板上A处,由此可以判断车厢在( )
A.向右减速运动 B.向右加速运动
C.向左匀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
17.(2022八下·新会期末)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是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的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
B.运动员静止时没有惯性
C.运动员由静止变成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D.运动员不受力时静止,受力才能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多选题
18.(2023八上·丰台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参加冰壶比赛时的情境。冰壶被掷出后,会沿水平冰面滑行得越来越慢。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掷出后的冰壶继续运动时,冰壶受到手的推力
B.掷出后的冰壶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
C.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冰壶所受的合力不为零
D.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冰壶的运动状态不变
19.(2023八上·房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等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C.同学百米赛跑到终点后很难停下来,是因为同学具有惯性
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会慢慢停下来
三、填空题
20.(2023八上·徐汇期末)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 ,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由于受到 力,足球最终将落回地面。
21.(2022八上·南昌期中)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例如: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的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
22.(2022八上·香坊月考)下图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属于力改变了物体形状的是 ;(填写序号)属于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填写序号)
①紧握的玻璃瓶 ②战斗机加速升空 ③二人拧干衣服 ④比赛中攻门的足球
23.(2022八下·巴彦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 相同,在同样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 (填“越快”或“越慢”),运动时间越长。
24.(2022八下·芜湖期末)全国范围内多地都已开展“一盔一带”的安全守护活动。2022年3月1日芜湖出台电动车管理办法,要求必须佩戴安全头盔。这是为了防止发生意外碰撞时,乘客由于 ,身体继续运动而造成伤害。
25.(2022八下·海南期末)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成功举行,如图是中国冰壶队决赛的情景。掷球员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冰壶由于 继续向前运动;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四、实验探究题
26.(2023八上·房山期末)小诺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准备了小车、斜面、毛巾、棉布、木板(三种接触面对运动物体阻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毛巾、棉布、木板),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正确的操作是 ;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
(3)实验推理得出: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将做 。
27.(2023八上·通州期末)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1)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 相同;
(2)小明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 。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表明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28.(2022八下·呼和浩特期末)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给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因为这个结论在地球上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直到一千多年后,才有伽利略等人对他的结论表示怀疑。并用实验来间接说明。这个实验如图所示,他是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观察、比较小车沿不同的平面运动的情况。问:
(1)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
(2)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 越小,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 ;
(3)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9.(2022八下·新抚期末)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小华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由于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 (填“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而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所受阻力不同。通过实验发现,小车在 (填“木板”“棉布”或“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远。由此可以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一直做 运动;
(2)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力是 (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于是小华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B点摆到右侧最高点C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是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小球摆到C点如果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小球将处于 状态。
30.(2022八下·海南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1)实验时,计小车从斜面 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小车在 表面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结论:表面越光滑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推埋:如果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不受力,它将做 。
31.(2022八下·惠州期末)如图是小亚和同学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车从斜面上自由滑下后,由于 小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2)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 相等。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 ;
(3)图乙中小亚说“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小华认为“风吹树摇,风停树静,这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你的观点是 ____。
A.小亚说的对 B.小华说的对
C.两人说的都对 D.两人说的都不对
五、科普阅读题
32.(2023八上·延庆期末)阅读《冰壶比赛》,并回答题。
冰壶比赛
冰壶比赛是一项集技巧与智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被誉为冰上的“国际象棋”。
与速度滑冰、花样滑冰不同,冰壶赛道冰面非常奇特,并不是平整光滑的表面,而是还有一层薄薄的冰粒,如同细小的“鹅卵石”或“小疙瘩”。原来制冰师每次在制冰时,会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喷洒水珠,这些水珠遇冷迅速凝固成冰粒,此过程被称之为“打点”。这些冰粒的作用是使冰壶在运行的时候底座不会与冰面完全接触,如果冰面做成光滑的平面,整个冰壶会如同吸盘一样“吸”在冰面上。所以“打点”是为了减小摩擦,使冰壶运动得更顺畅。
冰壶比赛技术比较单一,一般说来包括投壶技术和擦冰技术。投壶技术最为关键,通常说的投壶是指把冰壶用适当的力量和旋转通过预先设定的路线投到指定的目标点,由于冰壶出手后投壶者不再控制冰壶,投壶实际包括准备投壶到壶出手的这段动作过程。投壶的力量对冰壶的路线有很大的影响,力量越大,路线越直,力量越小,路线越弯曲。所以目标点和瞄准点不是一点,投壶的瞄准线和壶的实际运行路线并不重合。比赛中投壶者通过合适力量获得想要的冰壶的运行轨迹。
冰壶比赛中的擦地,实际叫做“刷冰”,是冰壶比赛的另一重要技术之一。刷冰的主目的在于,通过冰刷的摩擦,使冰面温度升高,造成冰面熔化,在冰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小冰壶受到的摩擦力,这样可以改变冰壶前进的方向、速度和距离。刷冰的强弱程度能决定冰壶实际停留的位置。
在总体战术的指导下,通过投壶运动员和刷冰运动员的密切配合,才可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冰师在制冰时“打点”的目的是 ;
(2)运动员将冰壶投出后,冰壶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的原因是 ;
(3)运动员通过刷冰可减小摩擦力,其原因是 ,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此方法减小摩擦的实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汽车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倒,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由于惯性造成的危害,A符合题意;
B.锤头松了,将锤柄向下撞击树桩,锤柄静止,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结果就可以达到紧固锤头的效果,是利用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因为铅球在手的作用下向前运动,当离开手后,由于惯性,铅球还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利用惯性,C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助跑起跳后,身体由于惯性会向前运动,跳得更远,是利用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汽车突然减速或突然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向前倒,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由于惯性造成的危害。
2.【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不能马上停下来,A符合题意;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惯性带来的危害,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不能消除,B不符合题意;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也有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惯性不是力。
3.【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BC.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D. 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方向不断改变,属于非平衡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答案】A
【知识点】平衡状态的判断;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错误,符合题意;
B.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若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不受力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5.【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击球瞬间,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力,乒乓球拍同时也受到了乒乓球的作用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误,符合题意;
B.击球时,乒乓球受到球拍的作用,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态,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离开球拍后乒乓球能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改变击球时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产生不同的发球效果,因为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形状。
6.【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惯性大小决定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雨天路滑,车辆需减速行驶,惯性大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也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车停止运动,而司乘人员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被撞伤,故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C符合题意;
D.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也有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球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重力,与足球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的阻力,B不符合题意;
C.不计空气阻力,球在空中飞行时只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符合题意;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不知道所有力消失前足球的运动方向,所以足球不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由上升的物体不受向上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8.【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所以高速行驶的汽车具有惯性,刹车时不能立刻停止,A符合题意;
BD.由于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描述受到惯性的作用,BD不符合题意;
C.惯性只受质量影响,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惯性也越大,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使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
9.【答案】B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跳台滑雪运动员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是改变的,B符合题意;
C.花样滑冰运动员能姿态不变地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滑行,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掷出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物体间的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
10.【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及单位;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足球在地面附近,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作用;被踢出后,足球和脚之间没有接触,所以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足球到达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速度,与空气发生相对运动,受空气阻力作用;足球被踢出后仍能在空气中运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足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力有:重力、空气阻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惯性力。足球在最高点时受到的力有:重力、空气阻力。
11.【答案】A
【知识点】重力及其大小的计算;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宇航员在太空中依然有惯性,A符合题意;
B.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B不符合题意;
C.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太空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惯性的大小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12.【答案】D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乒乓球被击出,不受球拍的作用力,由于惯性而继续飞行,A不符合题意.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的力和乒乓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B不符合题意.
C、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受重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运动的乒乓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弹力的产生,物体间必须接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答案】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苹果从树上自由下落,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所以运动状态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罚点球时,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由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状态改变,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运动速度和方向都没有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没有改变,C符合题意;
D.小孩和秋千一起来回运动,运动方向一直在改变,所以运动状态改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14.【答案】D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A.转动的指针,运动的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A不符合题意;
B.投出的篮球,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B不符合题意;
C.转弯的火车,运动的方向改变,运动状态改变,C不符合题意;
D.扶梯上的人,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不改变,运动状态不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改变时,运动状态在改变。
15.【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纸飞机离开手后,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会继续飞翔,这是利用了惯性,A不符合题意;
B.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当锤柄停止运动时,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则可以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急刹车时,人由于具有惯性向前撞击车体或飞出车外的事故发生,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C符合题意;
D.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
16.【答案】A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车厢向右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右运动,即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右侧,A符合题意;
B.车厢向右加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运动,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左侧,而不是右侧,B不符合题意;
C.车厢向左匀速运动,当小球自由落下时,由于惯性,小球要落在正下方,而不是偏左或偏右,C不符合题意;
D.车厢向左减速运动时,由于惯性,小球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向左运动,小球会落在车厢的左侧,而不是右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7.【答案】C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B不符合题意;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C符合题意;
D.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可知,运动员受平衡力时,可能仍然静止,只有受非平衡力,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加速运动的物体,惯性保持不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受到了力的作用。
18.【答案】B,C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AB.冰壶离开手后,与手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不受到手的推力,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冰壶在水平冰面滑行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合力不为0,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物体的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19.【答案】A,B,C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及其现象;力的合成与应用
【解析】【解答】A.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时,运动员对地的压力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符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匀速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B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所以同学百米赛跑到终点后很难停下来,C符合题意;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运动员对地的压力与地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一定为零;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0.【答案】运动状态;相互;惯性;不平衡;重
【知识点】力作用的相互性;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说明头部给球施力的同时,球也给头部施力,故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足球具有惯性,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能继续向前运动。
在飞行过程中足球在重力和阻力作用,做变速运动,受力不平衡。
力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于重力的作用,足球最终会落回地面。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重力会下落。
21.【答案】伽利略;牛顿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解答】伽利略研究了单摆的运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研究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分析】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牛顿发生万有引力。
22.【答案】①③;②④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解答】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①紧握玻璃瓶可以使物体发生轻微的形变;②战斗机的发动机产生巨大牵引力,可以使飞机加速运动,改变飞机的运动状态;③二人用力拧干衣服,可以发现衣服发生了形变;④比赛中足球受到运动员的脚的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由此可知①③属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②④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析】力改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3.【答案】初始速度;越慢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到达斜面底部小车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到达斜面底部,小车的动能相同,小车的质量不变,小车的速度相同,因此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
小车速度减小的原因是受到阻力的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距离最远。
【分析】同一小车在同一高度,到达水平面的初始速度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距离最远。
24.【答案】惯性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乘客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当电动车发生意外碰撞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乘客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身体向前倾倒而造成伤害。
【分析】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原因。
25.【答案】惯性;运动状态
【知识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冰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最终停下来,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6.【答案】(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
(2)远
(3)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可以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当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可以推理,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就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可以保证三次实验小车到达水平面初速度相同;
(2)接触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当接触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可以推理,小车运动时若不受阻力,小车就会一直运动下去,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7.【答案】(1)速度
(2)长;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该实验中需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所以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图中,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粗糙程度越来越小,即阻力越来越小,由图可知,小车滑行的距离越来越长,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运动的路程越长。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下去,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面完全光滑,没有阻力,小车一直运动下去,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分析】(1)物体从相同高度处下落,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长,若物体不受力会一直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8.【答案】(1)速度
(2)阻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3)改变
【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小车每次实验时的重力势能相等,运动到斜面底端时转化的动能相等,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就越小,速度减小的就越慢,因此物体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物体受到阻力,改变了运动状态,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分析】(1)斜面上下落的物体,下落高度相同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速度相同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行越远,若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9.【答案】(1)速度;接触面粗糙程度;木板;匀速直线
(2)改变;非平衡力;静止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控制小车的质量相同,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只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所以让小车从相同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车的重力大小,所以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保持不变;小华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因而使小车在不同表面上所受阻力不同。
通过实验发现,木板最光滑,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距离最远;毛巾最粗糙,小车在毛巾上受到的阻力最大,运动的距离最近。
木板平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最小,速度减小得最慢,由此可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物体的速度将不再减小,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受到阻力的作用,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小球经过B点摆到右侧最高点C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方向、运动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小球受到的是非平衡力的作用。
小球摆到最高点C点时,速度为0,如果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没有力改变小球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球将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1)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时,到达水平面时是速度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不同,摩擦力越小,物体运行越远;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运动状态会改变;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30.【答案】(1)同一;初速度
(2)毛巾
(3)小;慢;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本实验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具有相等的初速度,需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2)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在不同材料的表面上受到的阻力不同,由图示知道,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即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从实验事实知道,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由此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上具有相等的初速度,需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2)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滑行时运动状态最容易改变;
(3)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变化越慢,运动状态变化越慢,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
31.【答案】(1)惯性
(2)初速度;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3)D
【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小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2)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等。
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没有受到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小亚的观点中,“静止的小车,如果不去推它,它就不会运动,这说明,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说明小车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小华的观点中,“风吹树摇”,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风停树静”,说明树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综合两人所说的现象,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更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两人的说法都不正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惯性是物体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2)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行越远,若不受力,运动的物体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2.【答案】(1)减小摩擦
(2)冰壶具有惯性
(3)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滑梯的表面做得比较光滑,这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知识点】惯性及其现象;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1)冰面与冰壶底部完全接触时,冰面与冰壶底部间的空气非常少,冰壶上表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在冰面上,而冰面打点后,冰壶底部和上表面都有大气压的作用,减小了冰壶所受的压力,从而减小与冰面间的摩擦。
(2)冰壶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会继续向前滑行。
(3)通过刷冰,在压力一定时,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滑梯的表面做得比较光滑,这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分析】(1)物体间紧密接触时,接触位置气体少,大气压小,产生的压力大,摩擦力较大;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3)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