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
4
藏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史记》
藏 戏
马晨明 山东菏泽人。曾任《金融时报》《人民日报》记者。早年援藏。主要作品是《西藏采访笔记》。
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的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其形式和风格带着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藏戏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排比
反问
演出时间长
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
藏戏
三大
特色
问题1:藏戏有什么特色?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品一品:文中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句式转换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排比
开篇运用三个连续的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强调了藏戏的三大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表达了作者马晨明对藏戏的赞美。
反问
问题1:藏戏有什么特色?
问题2:作者从几个方面写的?
具体介绍藏戏的特色
第8-17自然段
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
第1-3自然段
唐东杰布开创藏戏
(藏戏的形成)
第4-7自然段
藏戏的传承
(第18自然段)
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马晨明是用怎样的语言具体介绍藏戏的形成和特色,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4-7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 )的故事
传奇: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超越寻常。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VS
比喻
生动形象的描写
短句
精炼准确的语言
身无分文
先 ___,组成西藏第一个戏班子,用________ 形式,表演 ,劝人 、 、共同修桥。
歌舞说唱
组织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
历史故事和传说
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
创造奇迹的传奇
58座铁索桥
齐心合力
人定胜天
艺术的传奇
唐东杰布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僧人
藏戏的开山鼻祖
唐东杰布是一个勇敢智慧、为民造福的人。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藏戏 藏文化的“活化石”
形象化的描写
藏戏的形成
藏戏的特色
戴着面具演出
人物 面具 代表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老人
白色
纯洁
象征
红色
威严
绿色
柔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布或黄布
朴实敦厚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戴着面具演出
人物 面具 代表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老人
白色
纯洁
象征
夸张
红色
威严
绿色
柔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布或黄布
朴实敦厚
夸张: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村民老人
妖魔
巫女
戴着面具演出
人物 面具 代表
唐东杰布
国王
王妃
巫女
妖魔
村民老人
白色
纯洁
象征
夸张
形象突出
性格鲜明
红色
威严
绿色
柔顺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白布或黄布
朴实敦厚
夸张: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
不管是京剧还是藏戏各类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辨其性格,辨其善恶。
说一说:藏戏的面具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
因为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根据之一。
准确性说明
形象化描写
藏戏的形成
藏戏的特色
准确性说明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15、17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准确性说明和形象化描写的?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简单
热爱艺术
演出没有舞台
艺人们
随心所欲
轻松自然
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
任其拖延 随意发挥 再三重复
观众
吃喝玩耍中看戏
形象化描写
准确性说明
夸张
比喻
反问
象征
排比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我们读文章常常发现有些内容写得很详细,有些内容写得很简略。如《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那几天,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为什么这样写呢?
交流平台
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
《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小高潮,所以要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
结合今天学习的《藏戏》,你能说说《藏戏》一课的详略安排,以及为什么这样写吗?
《藏戏》一课介绍的是藏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要让读者了解藏戏,就要从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来说。所以这两个方面要详写,而藏戏的传承、唱腔、动作及其他只是一笔带过。
藏戏的三大特色,读者感到最神秘的就是面具,只有读懂面具才能明白藏戏讲述的内容,才能真正走进藏文化,而另外两个特色,读者很容易就明白。在三大特色中,作者马晨明只详写了面具。
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马晨明通过描写藏戏,是希望我们读者能从丰富多样的语言,生动传神的描写中,初步体会藏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而也去了解藏文化。
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