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1)背景:
①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人民内部矛盾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结合国情自己探索。
③1956年论十大关系、双百方针奠定基础
(3)意义: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1957年春,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3、转向: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2)内容:①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经济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2 探索失误:三面红旗--左倾错误开始
4、、表现: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毛泽东: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2 探索失误
5、大跃进
特点:以钢为纲 大炼钢铁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错误实质: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危害:浪费了大量资源,农业生产的下降;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破坏了生态环境。
教训: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
思考:其特点错误的实质危害教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工业上,“以钢为纲,全面跃进;农业上,“以粮为纲,农业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 探索失误
5、人民公社化
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特点:“一大二公”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错误实质: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
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教训: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
思考:其特点错误的实质危害教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2 探索失误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再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6、 三年自然灾害。
(2)影响
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许多地区因严重缺粮而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省份农村非正常死亡人口急剧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等原因,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1000万。……原本希望快一些让人民群众过上较好的日子,结果却出现如此空前的灾难。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的后果和教训。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960年冬,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1960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1962年,七千人大会
结果: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接近并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水平。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四)纠正工作失误:调整国民经济
1.3 政策调整
(2)措施:
(1)目的:克服困难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7、①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8、②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③1964年三届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年--1966年)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出现修正主义。
2.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导火索:1965年11月,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正式开始: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通知》(五·一六通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3.全面发动: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首次接见“红卫兵”
二、动乱中受挫—— “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
(二)概况
4.动乱:
(1)“一月风暴”:1967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2)“二月抗争”:老一辈革命家(谭振林、陈毅、叶剑英、聂荣臻等)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抗争,但遭到压制打击,被诬称为“二月逆流”
(3)1968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
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了“斗(争)、批(判)、改(革)”运动
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
①民主与法制遭到肆意践踏
③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改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林彪携妻子出逃,后飞机失事,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称“九一三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5.调整整顿:
(1)1972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批林批孔运动)
(2)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评价:
(四)教训: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尊重规律: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②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60年代中国的外交
(1)背景:
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阻挠大陆解放台湾;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②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爆发局部武装冲突,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③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奉行相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④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2)外交政策:
“两个拳头打人”(两个拳头出击)既反美又反苏:“一大片”,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3)结果:
中国迎来了外交的第二次高潮。
3.2 伟大成就
3.2 伟大成就
2、70年代:一大片,一条线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影响: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新高潮,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恢复席位:(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作用减
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③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大力支持中国。
(2)意义①说明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
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②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日关系发展
根本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
中国:
苏联
①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西欧、日本崛起,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面临苏联压力
①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1972《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影响: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四、伟大的建设成就
曲折中发展 伟大的建设成就 ——核心素养落实
领域 建设成就
工业
国防
农业
教育 医疗
时代 精神
外交
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人造卫星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杂交水稻),提倡科学种田,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事业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打开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
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从一五计划时期到四五计划时期,逐步建成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梳理50—70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伟大的建设成就?
形成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涌现。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21、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二大仍把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但中共三大却指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中共工作中心的这一转变( )
A.推动了中国革命重心的区域性转移 B.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出现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深入分析
22、1926年,毛泽东主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讲授农民运动的课程。农讲所还组织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设置包括地租率、主佃关系、田赋等36个调查项目。这一时期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 A.旨在推动工农武装割据 B.配合了解放区土地改革
C.开辟了民主革命新道路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
23、据1927年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统计,在当时先后举办了五届农民讲习所,毕业学员共计445人,其中三分之一由中央农民部分派为各地特派员,三分之二则分遣原籍。这些讲习所的举办在当时(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
C.促进了土地革命高潮到来 D.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24、“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25、1924年1月4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延信中说道:“我在上海得到共产国际与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期间通过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提纲。……从孙中山的演说中可以看出,他已开始接受提纲的猜神。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三民主义以及对待工人阶级政党及其经济组织的态度上”。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
A.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有推动作用 B.国民党开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国共两党直接接受共产国际领导 D.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26、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重要论述,主要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 ) A.青年学生要始终发挥时代的先锋模范作用
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C.不断发扬学习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思想解放意识
D.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贏得广泛群众基础的发展理念
27、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国家发生了激烈冲突
28、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自序》中写道:“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录》,以正后之君子。”这里顾炎武旨在( )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B.宣传维护传统儒学 C.批判封建君主制度 D.倡导务实求真思想
29、《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明代家庭为描写中心的长篇白话小说,全书共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铺陈展开。可见这部小说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A.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B.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思想影响很大
30、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本课思维导图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