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2 15:04:5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图片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如何展开的?
第3课 土地改革
目录
一、寻“苦”源
——土改的原因
二、断“苦”根
——土改的经过
三、翻“苦”身
——土改的意义
悯农(其一)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一方面,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地主的剥削;另一方面,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官吏数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体制,以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则使得所有农民都得承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压迫和剥削。当时的一首民谣集中概括了这种社会状况:“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路三条:投河、上吊、坐监牢。”
——董志凯、陈廷煊《土地改革史话》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 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农夫犹饿死” 的根源是什么?(4分)
答:反映:中国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
根源: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李自成:均田免赋
洪秀全:有田同耕
孙中山:平均地权
为解决中国农民的这种悲惨命运,在历史上有哪些人提出过怎样的解决方案?结果如何?
【想一想】
这些方案都没有改变中国农民的命运,是不成功的方案。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没收地主土地,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哪些?
建国后为什么还要实行土地改革?
寻“苦”源
土地改革的原因
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新生政权的巩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旧解放区
1949年10月以前,全国大约有1.19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改。
1949年冬,华北及河南部分地区共0.26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土改。
尚有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2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3
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根本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断“苦”根
土地改革的经过
新解放区土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6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式颁布。由此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拉开了帷幕。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章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三章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6条明文规定:保护富农所有
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阅读材料,说说“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2: 1950年6月初,毛泽东说:“至于富农问题,我还是主张保存富农,以不动为好。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反封建,城乡资产阶级都要保留,这有利于生产。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生产落后,保存富农有利于刺激中农的生产积极性。”
——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占大量土地,不劳动。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地主
占较多土地,参加农业劳动。采取资本主义剥削方式(雇工经营,获取雇工剩余价值)。
富农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反官僚)
富农具有资本主义特性
等同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不属于
革命范畴
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的朋友,保护他们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富农-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
阶级成分
相同
保护富农
孤立地主
减少阻力
中农放心
利益无损
贫雇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斜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五条
革命军人、烈士家属、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小贩以及因从事其他职业或因缺乏劳动力而出租小量土地者,均不得以地主论。
与过去党的土改政策相比有何不同?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对地主,限制了没收其财产的范围,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新解放区土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新解放区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土地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了吗?
土地私有的性质变了吗?
土地改革在哪些地区,什么时间开始进行的?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回归教材思考抢答
翻身农民热烈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拔除地主界碑、烧地契
土改进行时
1952年底完成
土地改革地区
约3亿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其他生产资料,以及房屋等。
西 藏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地区
中央人民政府对 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民主改革任务。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西藏达孜县的农奴焚烧地契、债约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异同 项目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地主占有大多数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分配形式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相同点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均为土地私有制
“耕者有其田”
比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三、土地改革意义
翻“苦”身
土地改革的意义
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时间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某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1、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材料2: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3: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材料4: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粮食的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获得农民拥护,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最低收购价政策
2014-2019年,我国连续16年发布“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农机购置补贴
农村信息高速公路
2020年益农信息社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修通修好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如培训和代替农村用户或种养大户等主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当地的大宗农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代购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等物资,如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具、家电、衣物等。 )
土地改革
背景
过程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
意义
制度:结束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知识小结
中考真题
1.(2022年广西贵港)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5%,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土地公有制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2.(2022年江苏常州)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被彻底废除。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3.(2022年湖南怀化)下图是我国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中考真题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A
4.(2022年广西百色)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次改革
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了人民公社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