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23.2)
1.D.【解析】“艺术世界比现实人生更纯粹”错误,文中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的世界”,不
能推导出艺术世界与现实人生的比较。
2.A【解析】“材料一为艺术创作,材料二为艺术欣赏”说法有误,两则材料都主要从艺术创造的
角度来论述。
3.A【解析】其他三项是景随情生。
4.①前两句风景是“实”(1分),后两句由风景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情思)是“虚”(1分),化实
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1 分)。②在画中添了个黄鹂,就把诗人
的情思如实画出来(1 分),以实为实,不能动人,就失去了“言外之情”。(指出“实”和“虚”
的内容各 1分,“化实为虚”的效果 1分,“以实为实”相关表述无误 1分)
5.C【解析】A项周蓉之所以重视自己的外貌和着装,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作为中国女性形象使者的
自尊,并不是因为“爱美、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B项周蓉“认识到自己的虚荣”与文
本塑造的形象不符,周蓉之所以自嘲,是因为她在法国几近于“流亡”,不再是国内的知识女性。
D项没有表现周蓉在法国生活的状态,表现的是法国人对中国女性认识的偏见。
6.C【解析】“对乔治 桑小说的看法存在明显的分歧”错误,老先生所说“无趣”“过时”是法国
青年的看法,从老先生对周蓉的好奇,以及留下联系方式,可以看出他欣赏周蓉对乔 治桑的见解。
“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错误,两人的对话引出了周蓉对中国工人、农民后代的身份的认同和
自尊,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周蓉的家国之爱。
7.①小说开头通过照镜子,表现了周蓉对自己仪表的重视,引出下文;(1分)②结尾出现镜子,
写出周蓉日渐衰老,“流亡”异国之久。(1分)③通过镜子写出了周蓉外在形象的美好(1分)以
及作为中国人的自尊及爱国的深情(1分)。
8.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周蓉的塑造来表现家国情怀。①周蓉在意外国人如何看待自己,体现了她对
中国人、中国职业女性形象的珍视和维护;②当教授质疑周蓉的身份时,周蓉感到不快,体现了
她作为中国人自尊,她对中国工人、农民的后代的身份的认同;③周蓉想通过教授在大学谋职的
念头瞬间打消,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归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爱。④周蓉“流亡”法国多年,她对祖
国的思念不淡反浓,她比在国内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与祖国骨肉难离的情感。(答对 1 点得 2分,
任 3 点可得 6分)
9.A【解析】运:运转。
10.C【解析】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
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11.B【解析】“利吾家”的“家”指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
的“家”指家庭。
12.B【解析】孟子直接回应了梁惠王的问题,“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3.(1)不是因为想跟小孩的父母结交拉关系,不是因为想在乡人朋友里博取声誉。(所以:
的原因或因为;内交:结交;要誉:博取(谋取、获取)名誉。关键词各 1分,大意 1分)
(2)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这四端,不足够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充:扩充、充实;保:安定、保全;事:侍奉。关键词各 1分,大意 1分。)
(3)从来没有讲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从来没有讲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遗:
抛弃。义:讲道义,名词作动词。后:轻慢、怠慢。关键词各 1分,大意 1分)
参考译文:
1
梁惠王说: 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 大王,
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
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
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
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
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
(那么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求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
从来没有讲求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 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
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死在那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
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 土地方
圆百里的小国也能够统治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
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
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攻打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
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
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
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14.B【解析】两首词的“风雨”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人生的风雨(苦难)。
15.①举止狂放(1分):上阕后两句与下阕“舞裙”“歌板”写出了词人的醉酒簪花、倒戴冠帽、
歌舞清欢(1 分)狂放不羁的行为(1 分)。②内心狂傲(1 分):下阙“付与时人冷眼看”(1
分),表达了词人对世俗的蔑视与激愤。(1分)(能从行为举止与内心个性两个方面概括“狂”
各 1 分,结合对应的诗句、关键词 1分,分析 1分。与答案关键信息或表述相近即可。)
16.(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4)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5)将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17.①不离不弃(或 “情有独钟”“寄予深情”)②化险为夷(或“力挽狂澜”)③博大精深(每空
1分,共 3分。)
18.C(画线句与 C 项中的“像”意为“如,比如”,都表示举例。A 项中的“像”表示作比较,B
项中的“像”表示比喻,D项中的“像”表示推测。)(3分)
19.答案示例一:《古船》在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问世,(1分)它在文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
分)主人公隋抱朴的骨子里有儒家的仁爱与担当,(1 分)这体现在他的许多行为中。(1 分)(答
成四个或三个短句,语言简明,信息完整即可得满分,共 3分)
示例二:《古船》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问世(1 分),在文坛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 分),主人
公隋抱朴的许多行为显示出骨子里的儒家的仁爱与担当(1 分)。(符合句子逻辑,语言简明,信
息完整即可得满分,共 3分)
20.B【解析】原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接受着 任务”搭配不当,应为“承担着 任务”;
二是“重要的一项能力创新”属定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创新”。(3分)
21.①一条专供货物出舱的通道 ②连接舱外空间的外舱门 ③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答对一
空给 2分,共 6分。)
22.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材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事件背景,国外媒体将科学家搬上屏幕,引起了广泛关注,
2
是王导演邀约的背景。第二部分是王导演的发言,其核心是“科学家应该得到关注”。第三部分为
科学家对邀约的态度,证实与潘院士持相同观点的科学家不少。第四部分是潘院士的发言,其核
心是“科学家的战场在幕后”(科学家要重实干,不能博虚名),与前文王导演的观点刚好相对。
材料主要围绕科学家群体要“赫赫扬名”还是“默默实干”这一组对立的核心观点展开,写
作过程中应围绕这一组思辨性概念展开论述。
写作过程需要注意完成情境任务,要清楚表明写信人的立场,不赞同谁的观点,明确写信对
象,“阐明你的理由”要求考生要对不赞同的观点指出不合理(不可行)之处,并加以阐述论证。
(二)写作角度与立意参考
引导语明确指出给你不赞同的一方写一封信,实际就是针对“科学家应该得到关注”“科学家
需要实干”这两个观点之一进行驳论。如果选择不赞同王导演的发言,可以借助潘院士的观点“科
学家的战场不在台前而在幕后”,也可以结合现实中部分科学家“流量化”“饭圈化”等现象展开
论述。如果选择不赞同潘院士的发言,可以借助王导演的观点“让更多杰出但不为人知的科学家
走向台前”,也可以结合当下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主流舆论展开论述。
立意参考:
1.宣传过人未必强,实干示人始得真
2.褪宣传浮华,显实干本真
3. 发展创新靠实干,弘扬精神需宣传
4.实干精神藏于胸,流传世间助国赢
(三)评分标准
结合材料包括结合材料的内容和结合材料的含意。材料的内容为王导演邀约被科学家拒绝事
件,含意为谈“扬名”与“实干”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材料是评分的重要依据:
1. 完全不提及材料内容及含意,在 30分以下打分;如果只谈含意,根据写作情况,在 30-35
之间打分。
2. 仅在首尾段提到材料,中间只谈含意,根据写作情况,在 34-41之间打分。
3. 能在行文中结合材料,就事论理,在 42分以上打分。
54-60分:中心突出,充分结合材料,表达流畅,有明显亮点。主要表现为:写信对象准确,
观点鲜明,批驳的观点明确,行文过程充分结合材料,能够深入探究“赫赫扬名”和“默默实干”
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议论有理有据。思想健康向上,认识深刻,完成
情境任务,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采,结构严谨,材料丰富且具有时代色彩等,850字以上。
48-53 分:中心突出,充分结合材料,表达流畅,有亮点。主要表现为:写信对象准确,观
点鲜明,批驳的观点明确,行文过程充分结合材料,写作中涉及“赫赫扬名”和“默默实干”的
辩证关系的内容,议论有理有据。思想健康向上,认识有一定深度,完成情境任务,语言流畅,
结构完整,材料丰富等。
42-47分:中心明确,结合材料,表达一般。主要表现为:能够选择反对的一方观点(“赫赫
扬名”或“默默实干”)展开论述,能够结合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但只是就事论事,未有
进一步思考;写作有一定思路但逻辑思维不够强,材料单薄。
36-41 分:中心不够明确,提及材料,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观点、态度不明确,对写信
对象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不明确,或立意有偏差;首尾或行文中有两三处提及材料,结构比较
混乱;语言不够通顺或有明显逻辑漏洞;未采用信件格式(写成议论文,完全没有书信的对话交
流特征)。
30-35 分:偏离题意,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偏离题意,作文只谈含意,不提材料或只在
3
开头结尾提及;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逻辑;文体不明。
30分以下:完全不提材料(内容及含意),离题。
其它项
(1)平均分在 42-45分之间。
(2)1个错别字扣 1分,不设扣分上限。字数不足者,每少 50字扣 1分,没有标题扣 2分。
(3)残篇评定: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个字扣 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不超过 20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不超过 10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2分,不评 0分。
只写标题的,给 1-2分,不评 0分。
(4)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打 0分。
(5)抄袭试卷的阅读材料内容,或抄袭相关文章的,10分以下。
(6)卷面不整洁的,酌情扣 1-2分。
4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孜动,用擦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策;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签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所以反映为艺术,也应孩虚实结合,才有生
命。思想家还认为艺术要主观和客现相站合,才能创造美的形象。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的思
想。
子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金的虚无;以实
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才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
清人笪重光《画荃》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
皆成妙境”。这些话也是对于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
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头
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三岔口》这出京戏,并不熄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
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塵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
思”。
诗人欧阳修有首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祺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
思家。”这里情感好比是水,上面飘浮着景物。一种忧郁美丽的基本情调,把几种景致联系了
起来。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于是成就了一首空灵优美的抒情诗。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蜻蛴,齿如欹犀,螓首城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镂全错采、脖墳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
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
动起来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像。有了这二句,就
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中
高二语文试卷第I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