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23: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十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为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全面抗战开始后的形势以及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进程。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展开,本课主线为抗日战争的进程。第一部分为全面抗战到相持阶段的主要状况。第二部分为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了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第四部分介绍了抗战后期史实以及抗战胜利的影响。本课内容较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
【教学目标】
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正面战场抗战进程及其结果;分析中日实力对比图表,理解正面战场众多战役失败的原因及抗战的艰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王明、汪精卫的观点,理解《论持久战》发表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了解工厂和高校内迁的基本史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梳理敌后战场开辟的过程,了解中共在敌后积极抗战的史实;分析材料,知道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以及皖南事变的发生,并围绕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基本措施展开讨论,认识国民党在抗战的局限性以及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知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过程与标志,感受到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思考,理解中国战场为东方主战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了解中共七大七大召开的重要意义以及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进程;展开小组讨论,探讨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革命先烈的应用奉献以及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及作用。
【教法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于山西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入本课抗日战争的学习。
一、正面战场
师:先回顾一下,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主要史实。
时间 日军侵华事件
1931年9月 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东三省全部沦陷,开始局部侵华
1932年1月 袭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 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1937年7月7日 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师:通过表格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在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对14年抗日战争形成整体的认识,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师:卢沟桥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并一步步实施其侵略计划,这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是如何进行抵抗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史实。
过渡:全面抗战开始后,在中国军队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形成了正面战场,正面战场的抗争在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总结归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发生了哪些战役。(学生梳理)
(一)1.自主学习:总结归纳这一时期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结果。
时间 正面战场大会战 结果
1937.8-11 淞沪会战 上海沦陷
1937.9-11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获胜
忻口会战 太原失守
1938.1-5 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徐州沦陷
1938.6-10 武汉会战 广州武汉失守
1941.12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胜利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正面战场在抵抗日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胜利:像台儿庄大捷、平型关大捷等,但是大部分战役都失败了。那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接连失败的原因何在?
材料1:抗战爆发时中日国力与军力对比: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9万吨 239.7万吨
钢产量 55.6万吨 635万吨
石油产量 0.22万吨 39.3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10% 80%
军力 总兵力 202.9万人 60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背兵源 50万人 409.7万人
军舰 66艘 200艘
军舰总吨位 5.9万吨 77.1万架
飞机 600架(作战飞机仅305架) 2625架
学生:从表中可以发现中国国力弱、兵力有限等。
教师:这一时期,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物质基础也十分有限,与此相比,日本国力雄厚,军事力量上更是占据十足优势。面对武器装备优良、作战能力强悍的日军,虽然国军将士英勇不屈,不怕牺牲,但是终究无法抵挡日军的接连进攻。
(二)《论持久战》的发表
思考:中国速胜?中国必亡?
过渡:虽然中国有败退之势,但是日本也未能实现灭华企图,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形,国内出现了一些偏激的认识与言论,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想一想这两则材料分别反应了哪种观点?
材料2: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材料3: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没有一个帝国主义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破产的,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量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我们已经抗战两年,我们差不多已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胜利道路的一半。”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学生:共产党内一些人认为中国战争即将胜利;国民党一些人则认为中国国力无法与日本比拟,无法再坚持作战。
教师:虽然国民党中一些人寄希望于苏联出兵和英美干涉,认为再坚持几个月国内形势会有所转变;但是以国民党副总裁的亲日派汪精卫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民党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再战必亡”。在中国共产党内呢,“亡国论”是没有的,不过一些干部把抗战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200万正规军上,急于打大仗,认为中国战争即将胜利。于是,“亡国”还是“速胜”?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在这危急关头,1938年5月(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论持久战》。
材料4: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之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加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教师结合《论持久战》原文讲述:《论持久战》全面总结了前一阶段的抗战经验,指出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存在着两个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抗战不可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也就是说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我们所讲的正面战场的不同阶段便是以此为依据划分的。
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胜利的光明前景,并且提出了一套夺取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极大的鼓舞和坚定了广大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息和决心。
《论持久战》发表的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
(三)工业与高校内迁
过渡:当士兵们在战场上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支持着他们,完成了抗战史上的两大壮举,工厂内迁和高校内迁。
教师讲述:工厂的迁移携带着大量笨重的机器,运载工具主要是木船,上空有日本飞机的追逐、轰炸,沿途还有种种劫掠,这些爱国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工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工厂迁到内地。内迁后,不仅生产原有产品,而且努力生产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用品,支持抗战事业。华北、华南各著名高校师生则带着大批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1938年4月,经过多次迁移后,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存在了8年11个月之久,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师:在国民政府证明战场进行英勇抗日的同时,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也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其力量不断壮大。
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作用: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师: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3.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概况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刀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教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面临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材料5:除直接消灭共产党的势力外,还要捣毁其机关的设施,铲除地下组织,毁坏生活资料,以经济封锁相配合……
——日军华北方面军《剿共施策要纲》1941年
材料6:(新四军)危害民族,为敌作怅,丧心病狂,抗敌叛变……撤消该军番号,军长革职,交军法审判,依法惩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就皖南事变通电》1941年
学生:材料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十分复杂:日本企图消灭共产党势力、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材料二中涉及皖南事变,国民党叛变了革命,还在事变后诬陷中国军队是叛军。
教师: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三个月亡华”的策略是不可行的,于是开始逐渐改变进攻策略,一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实行封锁;一方面对国民党进行以政治诱降,同时还辅以军事打击。于是国民党逐渐消极抗战,并将其政策的重点转到反共反人民方面。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在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决定北撤到长江以北苏皖敌后地区时,精心策划了聚歼新四军部队于泾县茂林地区的反动阴谋即皖南事变,新四军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在这种危急的社会情形下,共产党丝毫不曾退缩,面对日军“囚笼政策”与国民党反共倾向,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种种应对措施。首先针对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决定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参战部队达105个团,因此被称为“百团大战”。战争持续了三个半月、作战1800多次,歼灭日军数万人,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摧毁敌人大量据点,使日本的囚笼政策化为泡影。共产党借助这次战争的胜利,在敌后战场打开了一个缺口,使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地主战场。而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进行打击;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具体包括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三三制为原则进行民族选举、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减租减息指的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三三制具体是指在边区机关和政府建设中,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鼓励、团结各阶级人民参加抗战;而自力更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严重的物质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师:那么结合中共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表现,结合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思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可以从统一战线、敌后战场、根据地建设等方面思考,可以结合课堂笔记)
材料7: 国民党在敌后的部队建立不起根据地,向民间掠夺则更结怨于老百姓。在日军的“扫荡”下,许多部队陷入“游而不击”、东躲西藏的状态之中,时间长了,有的就逃回了大后方,有的则投降日本当了伪军。
——摘编自徐焰《“坐”岂能“大”——解读中共的持久战》
材料8: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部队以及它所领导的民兵游击队,已经代替国民党而成长为抗战的主力了。事实上,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几乎推出了抗日战线而主要从事反共……因此,日军的作战完全以消灭解放区和“扫荡”共产党军为目标了。
——(日)历史学会编《太平洋战争史》
学生: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并始终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得民族战争所必需的国内团结能够坚持下来;在敌后战场,一面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一面进行抗日宣传、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战中来。是抗日战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采取的减租减息、三三制等措施极大的团结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全国高涨的革命热情,这种抗战热情又转化为抗日战争中物质力量或者精神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凝聚抗战力量功不可没。
教师:与国民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是抗战过程中的中流砥柱(皖南事变等),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赢得了民主党派、国际社会的称赞,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也得以扩大,并逐渐确立了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区别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领导力量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抗战战线 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域,划分战区阻击敌人 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
依靠的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
作战规模和方式 多是大兵团会战,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基本.上是游击战和运动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三、东方主战场
师: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称霸世界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教材总结归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背景、过程。
(1)背景
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形成: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国际活动
(1)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师:上图是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开罗宣言的内容。
(2)参加开罗会议
时间、地点 1943年11月,开罗
与会国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
内容 通过了《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师: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生:3.中国战场的地位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教师:随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法西斯势力节节败退,抗日战争迎来了曙光。为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系统的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建设新中国做准备,1945年4-6月,在延安举行了中共七大,毛泽东在会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一是通过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各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二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这次会议的召开使得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教师:这时的国际形势也一片大好,1945年5月苏联占领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展开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签字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教师:抗战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同学们根据板书以及材料,讨论有哪些因素促使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生:两大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国际社会的援助、人民浴血奋战等。
老师:同学们基本上都回答出来了,促使抗战胜利的因素包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前后两大战场的相互配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根据地建设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配合;战争的正义性以及人民的浴血奋战。可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抗日战争史,就是一部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民族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用舍生忘死的英雄行为谱写的革命斗争史。像在百团大战中为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时壮烈牺牲的左权、中国远征军的著名将领戴安澜,以及无数为了革命奉献出自己生命的先烈,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才有了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强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的讲述则引导学生感悟抗日战胜的胜利来自不易、学习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抗日战争的胜利的伟大意义
教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得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在这个伟大的新征程上,中国又面临怎样的问题与选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课后作业】
根据学习拓展部分提供的材料,结合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史实,思考东京审判的意义与不足。
【课后总结】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主战场,通过几次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力量不断壮大,最终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与盟国相互支持、协同作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
抗战: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西迁:工业、高校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百团大战
坚持抗战,打退反共高潮
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远征军入缅作战
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导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原因、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