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古诗三首
zhòu
1.白天(跟“夜”相对)。
应用:白昼,昼夜不停
gēng
1.用犁把土翻松。
应用:耕田,春耕,深耕细作
1.桑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边缘有锯齿,可喂蚕,树皮可造纸。果实称桑葚,紫黑、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可吃,也可造酒。
2.(sāng)姓。
1.天刚亮。
应用:拂晓,破晓,雄鸡报晓,春眠不觉晓
2.知道。
应用:晓得,通晓,家喻户晓
3.使人知道。
应用:晓谕,晓以利害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泛指治田除草,从事田间劳动。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阴:树荫。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解释: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解释: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赏析:诗人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刻画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从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一窥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这充满童趣的乐事是多么令人向往啊!童年的岁月纯真难忘,愿我们也有着像诗中儿童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让我们学会珍惜,莫让时光虚度。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
肥····农村的劳动非常繁忙。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
(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 )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
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天真可爱)。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宿新市徐公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稚子弄冰》《新柳》《桑茶坑道中》《秋凉晚步》《初秋行圃》等多首。
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银钲:一作“银铮”。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一作“玻瓈”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和
气的小孩(脱冰嬉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拓展:
稚子弄冰,忽然冰块落地,碎成一片。此时稚子心中会有什么想法呢?
太可惜了,好好的银钲被我摔碎了。只好今天晚上用金盆再冻一个了。
诗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稚子弄冰的情形?
色泽上,“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盆”脱出的冰犹如“银钲”;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这首诗应当是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代表作有《村晚》等多首。
村晚
宋朝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陂:池塘的岸。
衔:口里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漪,水波。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陂塘(pō bēi) 涟漪(yī qí)
耘田(yún gēng) 稚子(zì zhì)
玉磬(qìn qìng) 供耕织(ɡònɡ ɡōnɡ)
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
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
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