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B. 可以用保温杯来代替烧杯做有关测定中和热的实验
C.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并记录温度的次数是次
D. 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若所使用的稀溶液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稀盐酸,则会导致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高
2.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已知 ,则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即为
B. 已知;则
C. 已知,则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D. 已知白磷,红磷,,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3.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 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与稀硝酸缓慢反应
B. 和在低温时也可发生爆炸,而和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
C. 、混合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无明显现象,点燃或放电时可剧烈反应
D. 可缓慢分解放出无色气泡,加入后无色气泡生成速率会明显加快
4. 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水化法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起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B. 、、对应的反应速率:
C. 、、对应的平衡常数数值:
D. 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均可提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
5. 汽车尾气含烃类、、与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与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是熵增大的反应
B. 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C.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只是增大反应的速率
D. 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6. 如图为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图。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前采取的措施是( )
A. B. C. D.
7. 已知反应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减小 B. 减小压强,增加
C. 更换高效催化剂,增大 D. 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变大
8. 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通过调节容器体积改变压强,达平衡时如下表:
平衡状态
容器体积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的过程中平衡发生了逆向移动 B. 的过程中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C. 的过程中的转化率不断增大 D. 与相比,中的物质的量最大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B. 电解质,但液态不导电
C. 和溶于水后能导电,故KC和为电解质
D. 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是非电解质
10. 相同体积、相同的某一元弱酸溶液和某一元强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产生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常温下,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将的溶液加水稀释倍后
C. 溶液中存在
D. 的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12. 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溶液:
D. 和混合溶液:
13. 已知,三种金属硫化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点无沉淀生成
B. 可用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 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增大
D. 该温度下,的
14. 准确移取某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用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溶液进行滴定
B. 随着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由小变大
C. 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15. 马航失联事件震惊中外,事件发生后,联合搜救部门启用了“金枪鱼”水下搜救器展开水下搜救,其中电池是一种可用作水下动力的优良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总反应式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极做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B. 工作时电解液中的移向电极
C. 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不断减重
D. 当电极上生成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
16. 我国有着丰富的海风资源,在海水中建立风电设备,防腐蚀是一个突出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铁构件表面的镀铜破损后依然会保护内部钢铁不被腐蚀
B. 可将钢铁构件与电源负极连接减缓腐蚀发生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D. 海水中发生化学腐蚀的速率大于电化学腐蚀速率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18分) 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
反应为。
该反应在常温下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密闭容器的容积不再改变。::
形成 ,同时形成 健。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将不同量的和分别通入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 平衡量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实验中,从反应开始至平衡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实验条件下平衡常数______取小数点后两位。
若实验达到平衡时与实验平衡状态中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用含、的数学式表示。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来生产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的变化。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增大的是______。
降低温度 再充入和
将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
18. (18分) 碘化钠在医疗及食品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实验室用、单质碘和水合肼为原料制备碘化钠。已知:水合肼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
尿素
制取次氯酸钠和氧氧化钠混合液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若该实验温度控制不当,反应后测得三颈瓶内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制备水合肼时,应将___________滴到 __________ 中填“溶液”或“尿素溶液”,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
碘化钠的制备采用水合肼还原法制取碘化钠固体,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在“还原”过程中,主要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也可以用硫化钠或铁屑还原碘酸钠制备碘化钠,但水合肼还原法制得的产品纯度更高,其原因_________。
测定产品中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称取样品并溶解,在容量瓶中定容;
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溶液作指示剂:
用的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反应方程式为;,重复实验多次,测得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为____________写名称。
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19. (16分)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甲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材料不能代替左侧电极的是 __________填序号。
A.石墨 镁 C.银 铂
实验过程中, 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 _____。
Ⅱ该小组同学用乙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后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查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电解过程中,极溶液的 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电解过程中,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和 __________。
已知和可以构成碱性电池,其中在电池中作正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为 ,则该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A.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需要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两只大小不同的烧杯、二只大小相同的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捧,故A错误;
B.保温杯的意思就是能隔热保温,而且无需放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更方便,而且隔热效果更好,故B正确;
C.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一组要记录次温度,而我们实验时至少要做组,所以至少要记录次温度,故C错误;
D.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若所使用的稀溶液的物质的量稍大于稀盐酸,保证盐酸完全反应,则所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不变,故D错误。故选B。
2. 【解析】A.固体溶于水放热,由中和热可知,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故A错误;
B.已知;, 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更多,则,故B正确;
C.已知,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C错误;
D.已知白磷,红磷,,则白磷比红磷能量高,不稳定,故D错误;故答案选B。
3. 【解析】A.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浓度为外界因素,故A错误;
B.和在低温时也可发生爆炸,而和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说明比活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故B正确;
C.、混合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无明显现象,点燃或放电时可剧烈反应,温度和压强均为外界因素,故C错误;
D.可缓慢分解放出无色气泡,加入后无色气泡生成速率会明显加快,充当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属于外界因素,故D错误。故选:。
4. 【解析】图中分析可知,点乙烯转化率为,起始::,
起始量
变化量
平衡量
对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故A正确;
B.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转化率增大,故,、、对应的反应速率:,故B错误;
C.温度升高乙烯转化率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对应的平衡常数数值:,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乙烯转化率增大,升温平衡逆向移动,乙烯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
5. 【解析】只使用催化剂便可使尾气发生转化,故此反应能自发进行。
A.因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熵减小,故A错误;
B.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熵减小,,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根据,则,因此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6. 【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合成氨的流程图,其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的措施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液化分离出氨气,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氮气和氢气的循环使用,也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故选:。
7. 【解析】A.因为正反应放热,因此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不变,故B错误;
C.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不变,故C错误;
D.、一定,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增大,对平衡的影响相当于减压,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无影响,不变,故D错误;
8. 【解析】A.到的过程中,体积缩小了一半,平衡时物质的量由 变为 ,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此时应为气态,故A正确;
B.到的过程中,体积继续缩小,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由 变为 ,说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说明在压缩的某个过程中变成了非气态,结合项分析,到的过程中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结合、项的分析,平衡首先逆向移动然后正向移动,的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状态下的物质的量最小,即转化率最大,的物质的量最大,故D正确。
9. 【解析】A.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即,故 A错误;
B. 是电解质,但液态不能发生电离,不导电,故B正确;
C.是盐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生成,属于电解质,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硫酸钡是难溶的盐,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但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10. 【解析】因为强酸完全电离,一元弱酸部分电离,因此要有相同的,一元弱酸的浓度必须比强酸高,由于体积相等,因此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大于强酸,因此产生的也比强酸多,反应过程由于不断被消耗掉,促使一元弱酸继续电离,这就延缓了浓度下降的速率,而强酸没有的补充途径,浓度下降的更快,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反应速率取决于浓度,由于开始时浓度相等,因此反应速率也相等在图中反应速率就是斜率,后面强酸的反应速率下降得快,斜率也就更小,曲线更平坦,最终生成的体积也比一元弱酸少,因此曲线在一元弱酸下面,故B正确。
11. 【解析】只要溶液中存在,则该溶液呈中性,常温下,任何水溶液的,不一定为中性溶液,故A错误;
B.酸无论如何稀释都不能变为中性或碱性溶液,所以的溶液,稀释倍后,溶液的,故B正确;
C.水解生成,为可逆反应,水解离子反应为,溶液呈碱性,,,,所以,故C错误;
D.溶液的,可知,故,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
12. 【解析】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物料守恒为,由两守恒式可知,存在质子守恒式为,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则,故C错误;
D.由物料守恒可知,,,则,故D错误。故选B。
13. 【解析】A.,则,故越大,越小。所以平衡曲线右上方为不饱和溶液,平衡曲线左下方为过饱和溶液,点不饱和,没有沉淀析出,故A正确;
B.的溶解度大于,向混有的少量的溶液中加入固体,可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即转化为更难溶的,达到除去的目的,故B正确;
C.向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由于悬浊液中存在固体,溶液依然是饱和的,所以不变,故C错误;
D.当,,即时,,;故D正确。故选C。
14. 【解析】A.滴定管使用必须用标准液润洗,否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A错误;
B.碱滴定酸,氢离子浓度逐渐减小,则随着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由小变大,故B正确;
C.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锥形瓶中为无色溶液,则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时停止滴定,故C错误;
D.滴定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消耗的标准液偏大,则测定酸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故选:。
15. 【解析】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原电池工作时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被还原,应为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A.原电池工作时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故A正确;
B.铝为负极,电极为正极,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B正确;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氧化银被还原为银,负极铝溶解,不断减重,故C正确;
D.中的化合价为价,当电极上析出即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故D错误。故选D。
16. 【解析】A.钢铁构件表面的镀铜破损后,为负极,为正极,被腐蚀的是,不能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腐蚀,故A错误;
B.钢铁与电源负极连接作阴极,可以减缓腐蚀,故B正确;
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为,故C错误;
D.海水中发生化学腐蚀的速率小于电化学腐蚀速率,故D错误。
17. 不能; 、;
; 放热;;
且;
。
18.;:;
溶液;尿素溶液;
;被氧化后的产物为和,不引入杂质;
淀粉;
。
19.I.
从右向左;滤纸上有蓝色沉淀产生
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