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游击队歌
一、听赏歌曲《到敌人后方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说这是哪个时期的背景吗?
2、在这个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的抗日队伍,有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武装力量活跃在敌人的后方,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你知道他们是那支队伍吗?
抗日战争时期
游击队
3、歌曲情绪怎么样?
4、它给你怎样的感受?
轻快、有力、流畅、生动、活泼
游击战士乐观豪迈、机智勇敢、勇往直前的的性格。
师:《到敌人后方去》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旋律挺拔矫健,节奏富于弹性而灵活多变,描绘游击健儿神速出击的形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反映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游击队歌》。
二、听赏《游击队歌》
1、初次听赏,整体感受。
这首歌曲描绘了游击战士怎样的形象?
机智、勇敢、乐观、灵活、顽强的英雄形象。
2、再次欣赏,分析歌曲。
师:分析它的曲式结构、歌曲情绪、歌曲风格、力度变化、节奏、拍号。
曲式结构:
歌曲情绪:
歌曲风格:
力度变化:
节奏:
拍号:
密集、活跃、富于变化
A+A’(a+b)
轻快、有力、流畅、生动、活泼
进行曲风格
由弱到中强
4/4拍
师总结:《游击队歌》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3、反映了游击战士怎样的思想情感?
歌曲表现了游击战士不畏艰难,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形,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刻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
三、学唱歌曲《游击队歌》
第四拍
弱起节奏
2、师:你知道什么是弱起或弱起小节吗?
歌曲或乐曲的某一段(句)由弱拍或者强拍的弱位置开始的,叫做弱起。弱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也称不完全小节。
3、弱起节奏练习
1、师:本文开头是第几拍开始的,采用了什么节奏形式?
4、教唱曲谱。
第一句、第三句、第七句
(2)教唱歌谱。(由慢到快练习) 注意:换气处(快吸慢呼)
(1)师:请同学们在歌谱中找出与下面这句相似的旋律。
5、用“beng”模唱曲谱。
师:现在我们用“beng”视唱曲谱,要求用轻快、有力、活泼、流畅的声音演唱。树立机智、勇敢、灵活、顽强的“游击战士”形象。
6、带词演唱。
(1)朗读歌词,注意歌词正确读音。
(2)师:请同学们用刚刚的歌唱状态小声带词演唱。(教师跟唱引导)
(3)教师纠正不准确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注意咬字清晰,积极歌唱状态。
(4)分组进行练习,播放音乐。
(5)师:同学们唱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完整的演唱一遍。
7、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用行进速度。
A段表现游击战士勇敢机智,灵活善战,力度稍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A’段表现游击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力度稍强,用坚定有力、充满必胜的信心来演唱。
四、作品简介
1、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贺绿汀:(1903—1999),中国伟大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森吉德玛》;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等。
2、创作背景。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8年抗日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在一个冰冷的煤舱里,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随即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迅速流传到全国各地。
五、演唱歌曲《游击队歌》
(1)边唱边拍手,进行节奏练习。
节奏跟上,学生分组对接进行拍打。
(2)边唱边踏步,感受歌曲行进速度。
注意重音在左脚,踩稳节拍。
找学生上台表演。
六、课堂小结
在抗战时期,那么艰难的时刻,游击战士都能保持乐观、积极、勇敢的状态,在今天这个美好的社会,更加需要同学们把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保持,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七、下课
作业:背唱《游击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