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8课内容,第14-17课讲述明朝的历史发展变迁,18-21课讲述清朝的历史发展变迁。其中14课与17课涉及到明朝的建立与灭亡,15课讲述明朝对外关系,16课列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成就。本课讲述了明朝灭亡前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带来的危机,李自成在陕北地区起义,关外东北地区满洲逐渐壮大,最终在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历史学科学习方法,对于历史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新鲜事物还有较大兴趣,因此通过图片、视频等呈现,通过生动语言进行陈述,有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 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明朝灭亡的学习,了解中国历代兴衰变幻,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学难点 了解明朝灭亡前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知道明朝灭亡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史料,说明明朝曾为世界最强国家之一,然后提出疑问:“既然它那么强,为什么会灭亡呢?”接着《公元一六四四》视频片段,使学生对明朝末年的政治与社会现实产生初步了解,请学生回答明末出现了什么危机?时局转折出现在哪一年?以1644年为线索,通过大明、大顺、大清三方势力说明这一时期的时局变幻,导入新课。 使学生产生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首先从明朝的角度出发,学习明朝衰亡的根本缘由。此时的明朝可以说是“气数已尽,在劫难逃”就算有能力再强的皇帝也无法再励精图治,重振大明雄风。这是由于明朝中后期几代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所积累下的烂摊子,刚才视频中我们已经对明朝中后期皇帝的情况有了初步理解,同学们对于明代皇帝昏庸无能的情况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呢?【学生活动】思考并举手回答,列举如正德皇帝花费大量财力兴建“豹房”,嘉靖皇帝沉迷炼丹修道,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天启皇帝沉迷木工等。【教师活动】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有着丰富的明朝历史知识储备,非常好。我们看《明史·熹宗本纪》这则材料,“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明朝从世宗(嘉靖皇帝)之后,国家纲纪衰败,神宗(万历皇帝)末年,破坏尤甚,即使这时有刚明英武的君主,也很难复兴国家。“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且熹宗(天启皇帝)平庸懦弱,宦官专权,赏赐刑法滥用,忠良志士惨遭祸害,百姓离心离德,就算不想灭亡又有什么办法呢。可见从皇帝昏庸无能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衰败的迹象。【学生活动】紧随教师古文分析翻译,思考并从史料中得出明朝皇帝昏庸的史实。【教师活动】除了皇帝之外,你们认为还有哪些人的行为推动了明朝的衰落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经教师引导得出:皇室的钩心斗角,大臣的结党营私贪腐成风以及宦官的专权跋扈都进一步推动了明朝衰落。【教师活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个有名的宦官专权朝代,分别是东汉、唐朝(中后期)和明朝,明朝的宦官专权源于明成祖朱棣,因其上位得到了许多宦官的帮助,明成祖也非常信任宦官,便设置了东厂,开始了明朝的宦官专权,明末天启皇帝宠信的魏忠贤是明朝宦官专权的巅峰,形成了以他为首的“阉党”。【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明代宦官专权跋扈的史实。【教师活动】天启年间,一批以东林书院为核心的文人官员通过文笔弹劾“阉党”,在崇祯皇帝时扳倒了魏忠贤,东林党人上位,但这些人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治国才能。陈辽先生在《东林党新论》中说“他们(东林党)可以在明主的统治下做出一些好事,但在昏君主宰政权时,除了攻击奸党外,再无其他能耐。他们与齐、楚、浙三党、与阉党、与阉党残余的区别之处,仅在与东林误国,而东林的对立面则害国。”可见,东林党等官员的崛起并没有改变明朝衰败的现实,其结党营私、贪腐成风、钩心斗角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明朝的衰败。【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以东林党为例,了解明代官员争权夺利的史实。【教师活动】中央内部皇帝、皇室、大臣、宦官整体的政治腐败,会对整个明朝地方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社会动荡。因中央内部结党营私,地方官员为自身未来发展则会选择站队,结党营私问题更加严重;因中央内部贪污腐败,地方官员为了自身升迁便会想办法贿赂上级官员,因此会通过盘剥下属官员与百姓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最终增大百姓生活负担;社会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因此贪赃枉法,盘剥百姓,百姓因此民不聊生。【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明代地方官员贪赃枉法盘剥百姓的原因。【教师活动】土地兼并问题也是导致明代地方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个朝代建立之初,因对于大片无主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不会出现土地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但随着承平日久,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会利用自身的权力财力强取豪夺,兼并土地,普通老百姓则会被侵占土地,或被迫将土地低价卖出,导致没有经济来源,流离失所。拥有土地的小农因官员的盘剥与苛捐杂税也会难以生存。万历、天启、崇祯年间许多富豪、藩王、地主占据大量土地,正是明代地方土地兼并问题严重的体现。【学生活动】通过教师讲解,了解明代地方土地兼并严重的史实与原因。【教师活动】此时,上层腐败,下层社会动荡、土地兼并,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火药已经准备好,只差一根火柴,这个火柴是什么?【学生活动】一次天灾人祸导致的官逼民反。【教师活动】是的,在陕西崛起的李自成势力便是因这一系列原因开始农民起义,势力不断壮大,最终灭亡明朝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建立过程,我称之为“几经沉浮,昙花一现”,李自成的势力多次遭到镇压,但不久后都会东山再起,正式建立政权灭亡明朝后却又是昙花一现,其中的原因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我们说,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腐败严重,赋税加派,阶级矛盾尖锐;而其直接原因在于陕西北部的连年灾荒,官府催征如故。如果只是单纯的连年灾荒,政府处置得当的话,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关键是在于原本就政治腐败,再加上陕北的连年灾荒,就导致问题集中爆发,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学生活动】阅读《陕西通志》描述明末陕北灾荒的情况,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活动】在陕北地区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李自成在此崛起。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年少时喜好枪马棍棒。但出身贫农,小时候曾被舍入寺庙当和尚,并给地主牧羊,十几岁父母双亡,经历打拼逐渐在起义军中占据一席之地。最初李自成跟随闯王高迎祥起义,因其战功卓著,被尊为闯将,后因高迎祥去世,他也被尊为“闯王”,也称“李闯王”。李自成的崛起,除了他卓越的战功,还有得民心的政策,怎样的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他的起义队伍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必须符合农民需求,减少贫富差距,减少赋税数量。【教师活动】是的,李自成队伍壮大的过程中,他提出“均田免赋”的政策,针对土地兼并、土地不均的情况要求平均土地;针对赋税过重的情况要求免除赋税。因此,李自成的队伍得到百姓的支持,从而有了“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口歌,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但是,李自成不收赋税,他的财政来源基本是抢劫掠夺地方豪强地主而来的,这样的政策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得出李自成这一政策虽然短时间可以迅速壮大实力,得取民心,但不利于未来的长远统治发展考虑,没有建立统一战线,发展生产,目光短浅,这也是李自成大顺政权迅速失败的原因。【教师活动】现在,两大势力已经齐聚,只差东北虎视眈眈的满洲骑射手。第三部分,我们就讲一讲清王朝的崛起过程。我将之称作“八旗龙兴,势如破竹”清朝因八旗而著称,逐渐崛起,历经几代人的建设,逐渐建立起统一的强大帝国。清朝最初并不叫清朝,满族的族名最初也不叫满洲。满清实际上是兴起于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部族,他与宋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的女真一样,都是以渔猎为自己最原始的生产方式。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大金政权,为了和宋代的金区分,史称后金。1619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军一战,基本奠定了与明代战争的胜局。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称盛京,今日还有沈阳故宫留存。【学生活动】思考学习,了解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初步发展的史实。【教师活动】与完颜阿骨打施行猛安谋克制一样,努尔哈赤也建立了适于女真部族的管理制度——八旗制度。女真部族以旗为单位,平时渔猎,战时作战,最初分为黄、白、蓝、红四旗,后来因实力逐渐壮大又扩充了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四旗,统称为八旗。在征服蒙古高原与中原地区的过程中,也逐步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八旗制度为清军的崛起和入关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活动】思考学习,了解八旗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功能。【教师活动】努尔哈赤的继任者皇太极在位时期主要进行了两项名称的改变,一是在1635年将族名从女真改为满洲,一是在1636年将国号从大金改为大清。从此,确定了满洲族的名称与大清帝国的国号。1643年,顺治皇帝登基,清军做好了入关的准备。【学生活动】思考学习,了解满洲族名和大清国号的形成过程。【教师活动】1644年,三方势力汇聚北京,明清之际历史风云变幻。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于4月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便在紫禁城北的景山歪脖子树上自缢,他的自杀标志着明朝的灭亡,明朝276年的统治就此结束。关于对崇祯皇帝的评价,一直是历史学家经常讨论的问题,崇祯皇帝与夏桀、商纣等亡国之君不同,他并不是因昏庸或残暴导致明朝灭亡,而是因前朝积弊导致大势已去。请同学们阅读《明史·庄烈帝本纪》中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说一说你的认识。【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材料内容,得出崇祯皇帝继承了万历、天启等皇帝留下的烂摊子,曾想要励精图治向往太平,可惜大势已去,朝廷中官员结党营私,疆场上将士骄傲堕落,内有农民起义军,外有清军叩关,无可奈何。故对崇祯皇帝应当有更为辩证的评价。【教师活动】明朝灭亡后,接替明朝的下一个统一政权并不是李自成的大顺,而是满洲的大清,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吴三桂。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山海关明军守将吴三桂本与李自成商订投降,但因李自成部将刘宗敏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故“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清朝,放清军入关。大家觉得这个故事的真实程度如何?如果你是吴三桂,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投降清朝?【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这种说法只是小说家言,吴三桂更多地是看到了李自成政权没有长远打算的特点,看出清朝势如破竹势力壮大的特点,决定投降清朝。【教师活动】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后的历史发展,想一想吴三桂降清在明清之际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影响。【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对吴三桂降清之后的情况产生了解,思考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在明清之际的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教师活动】吴三桂投降清朝后,与清军联手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不久后失败,清军入关后占据北京,入主中原,开始了对全国的统一。请大家思考:满洲入主中原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历史是种种偶然事件组成的必然趋势。明朝后期腐朽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其失败,清政权正处于充满生机的发展期,这些是清军入关的必然趋势。而吴三桂为了个人利益投降,打开山海关让清军入了关,这则是偶然事件。如果吴三桂没有放清军入关,清朝虽不能快速建立政权,但对大顺和大清势力的分析,清军入关也只是时间问题。【教师活动】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明朝的灭亡原因,大顺的崛起与快速衰落以及清朝的崛起壮大,这节课我们除了历史知识还学到了什么道理?【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在面对问题时不应该逃避,应该及时面对并处理解决,否则只会恶性循环,到最后无法逆转。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有长远打算,不能目光短浅,没有规划,否则只能昙花一现。【教师活动】本课我们通过对大明、大顺、大清三个政权在明朝末期这一时间线的情况分析,以明朝灭亡原因分析为重点,了解了1644年中国历史局势的变化情况。清朝在吴三桂的帮助下入主中原,将如何对国家进行管理?如何巩固清朝的疆域版图?且听下回分解。【学生活动】整合回顾本课所学,联络前后内容,对下节课所学产生一定预期。
板书设计
习题演练
教学反思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