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尝试运用“主题 + 问题链”教学模式,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整合能力,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设置一系列问题,通过一定的内在逻辑,将知识有顺序、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结构自主地解释历史,进行价值判断,贯彻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落点于具体人物——戍边英雄陈祥榕,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五课,承接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三子目“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为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作铺垫。本课主要通过清朝安定边疆的种种措施叙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共有六个子目,我将本课的教学主线整合为对内实现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势力和对外反对西方的殖民侵略两条线。 本设计将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前提,即第一子目“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第二部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成果,即第二子目“清朝的疆域”,将成果放于过程之前讲述,设置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部分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调整了教学内容结构,重新梳理教学内容顺序,新的第三子目为“疆域的奠定”,其中共四个二级子目:(一)成功驱荷夷,东南收宝岛;(二)册封定西南,驻藏掣金瓶 ;(三)神炮镇东北,和谈尼布楚;(四)西征平西北,英雄终东归。因雅克萨之战与噶尔丹发动叛乱都与沙皇俄国有关,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将雅克萨之战先于噶尔丹叛乱讲述,通过这两个部分内在的逻辑,更加突出当时清朝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借助相关史料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紧扣教材主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渗透家国情怀,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五大核心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掌握史料分析和历史图片识读能力,对于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所授的班级学生整体历史基础较好,素质较高,课前已进行充分预习,容易跟上紧凑的课堂节奏。但理解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采取的措施方面还有所欠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教师帮助将其知识进行联系、整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目标
了解和认识清朝安定边疆等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识读历史地图,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海南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素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能通过阅读史料对清朝疆域措施进行评价,有理有据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认识到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后,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树立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责任担当。(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海南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视频为2021届清华美院动画毕业设计《万华镜》 设问: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稍后谈谈你的感受。 追问: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什么时期?(秦汉时期) 过渡: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期。为安定边疆,清朝作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由此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发表感想。 思考回答问题。 1、通过视频,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2、通过问题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自主学习】 任务:阅读课本,简述清军入关为维护统治采取的措施。(提示:从军事上、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回答) 【教师总结】 正是因为清朝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上沿袭了历代王朝的传统,才能在中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统治,这些维护统治的措施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并进行展示。 1、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提取和概括历史信息能力; 2、理解到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前提。
二、清朝的疆域 【展示地图:清朝疆域图(1820年)】 设问:清朝的疆域仅次于元朝的疆域,在我国历史疆域版图上位列第二,它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呢?范围到哪里呢? 让学生在地图上圈划出教材提及的疆域四至,提醒学生注意“跨”“至”“接”“达”“至”“临”“到”“至”八个字和方位。 过渡:清朝疆域的奠定离不开清政府所作出的努力,清军入关之后,其实面临着内忧外患,以东南为例,我们来看当时清政府作了哪些努力? 学生在地图上圈划。 1、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2、以大任务来统领整个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
三、疆域的奠定 (一)成功驱荷夷,东南收宝岛 1、郑成功收复台湾 【展示史料: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 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连横《台湾通史》 问题设计: 材料中的“贵国”是哪个国家? “久为贵国所据”指的是什么事件?(荷兰;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郑成功如何“来索”? (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乘船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将敌人围困于赤坎城和台湾城,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领导这场战争胜利的郑成功被称为什么? (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民族英雄) 教师补充丘逢甲关于郑成功的评价:“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进一步介绍郑成功因有效经营台湾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被人尊称为“开台圣王”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请同学根据地图提示来回答,注意台湾的名称变化和与统一政权颜色的差别。) 【展示地图:三国鼎立形势图(东南局部)、隋时期全图(东南局部)、明时朝形势图1433年(东南局部)】 答案提示: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开发台湾的开始;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纳入元朝版图(提醒学生注意台湾地区与元朝版图颜色是一样的);在福建沿海抗清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将其作为反清复明的据点。 借助地图政权颜色的异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南海诸岛自古以来也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补充】 清初沿袭明朝的制度,在海南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展示清朝疆域图1820年(东南局部)】 设问:为什么这张地图上台湾在中国行政区划上隶属福建省? 【教师总结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图,知道钓鱼岛在台湾地方政府行政管辖之下,深刻认识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展示史料】 材料:台湾雄峙东海,横亘千余里,土田膏腴,家多殷实,顾民气易动难静。 ——清·林豪《东瀛纪事卷上》 追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提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册封定西南,驻藏掣金瓶 1、清廷对西藏地方的管辖 【温故导入】 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回答唐朝、元朝时期关于西藏采取的措施,认识到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渡:清初,西藏内忧外患不断,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呢?请同学们结合小标题,一起来了解册封、驻藏和金瓶指的是什么? 【教师讲授】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补充材料,扩展知识面】 达赖和班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首领,它传承继任采取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教认为活佛圆寂后,会重新转世降生,被认定是活佛转世的儿童被称为“转世灵童”。之前是由西藏自行确定灵童,但在转世灵童的选择上,其实,也充满了各种势力在背后的暗箱操作,西藏的政治环境是不稳定的。 2、管辖的有效性 【展示知识点】 根据清廷对西藏地方的管辖,设置问题。 设问:驻藏大臣权力有什么变化?对西藏有什么影响?(权力和地位加强;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领土。) 【教师讲授】 教师讲授金瓶掣签制,重点介绍金瓶掣签制保证了转世灵童选定的公正性,既能有效防止分裂局面,又能加强清朝中央政府对选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监督,保证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西藏的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 【展示知识点,补充材料】 材料一: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 ——六世班禅 材料二:当时汉、藏各族贸易的重要场所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县),“商旅满关,茶船遍河”,呈现出汉、藏等各族间贸易的繁盛景象。 ——《中国古代史·下册》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英国殖民者试图分裂西藏的意图,六世班禅为什么能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提示:清廷册封制度的有效性;六世班禅认可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三)神炮镇东北,和谈尼布楚 过渡:清初北方边疆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外患是主要问题。 【展示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图片】 设问:这个武器叫什么名字?它铸造于何时?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康熙十五年(1676年);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展示史料】 “若辈非创以兵威,则罔知惩畏,将至蔓延,遂决意征剿” ——《朔方备乘》 借助史料,学生更好理解雅克萨之战是清朝抵抗外国侵略势力的正义战争,沙俄被迫同意谈判,而后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维护了国家主权,有效遏制了沙俄的侵略计划。 【教师总结】 武力——谈判——维护领土主权 过渡:俄国还唆使当时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发动叛乱。 (四)西征平西北,英雄终东归 1、平叛 【展示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图和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借助两张图片,引导学生提取表象信息: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展示图片中细节图,让学生进一步读图,理解图中深层信息。 设立伊犁将军 设问:平定叛乱只是短暂维持安宁的一种手段,为保证新疆长久的安定,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哨所) 【展示史料】 材料:如乌鲁木齐,“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市街宽敞,人民杂辏,茶寮酒肆,优伶歌童,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繁华富庶,甲于关外”。 ——《中国古代史·下》 设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在新疆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 (平定了叛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祖国统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展示图片】 明末,土尔扈特部为了避免继续遭受准噶尔部的欺辱甚至是被对方吞并,西迁到当时还没有被沙俄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设问: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原因。(小组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图例) 答案提示:①清朝国力强大,对西北边疆采取有效措施,局势稳定、经济发展;②沙皇俄国的控制与压迫;③土尔扈特人民认同热爱自己的祖国 阅读史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根据地图提示回答问题。 认识。 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读图,认识。 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 思考回答问题。 知道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读图。 回答问题。 分析史料,思考回答问题。 分析地图,思考回答问题。 1、一则史料多次使用,从不同角度对其信息与内涵进行解读,学生从而形成更全面、丰富的认识; 2、观察并识读各时期疆域图,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将历史地图中的信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3、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培养领土主权意识。 5、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认识到清朝在台湾建制对台湾对国家所起的作用,助于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6、学生回忆旧知的过程中,整合关于西藏地区的历史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7、学生意识到西藏首领权力过大和传承继任制度容易导致政治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助于理解后面清朝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采取的措施; 8、学会在具体的时空下考察历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9、通过提问,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在潜移默中认同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0、运用图片史料,丰富史料类型。读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 11、将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有机联结; 12、培养学生历史读图能力,提取图片表象信息,挖掘图片背后内涵,透过现象看本质,领会图片背后所传达的价值取向,升华情感; 13、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认识到国家统一的利,助于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1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结合已有知识结构自主地解释历史,进行价值判断,培养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一)总结本课知识 经过清朝前期的努力,中国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二)加深认识,升华情感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科书为什么选取1820年的清朝疆域图? 这时清朝的领土与主权既得到了自我的学理与法理确定,又得到了邻邦俄罗斯等国的承认、强势的欧洲列强的认同。1820年是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间坐标。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小组讨论)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设问:对比1820年清疆域图与现中国疆域,你有什么发现? 清朝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领土面积变小 【戍边英雄陈祥榕】 借助戍边英雄陈祥榕,学生知道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思考自己能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做些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 感悟,思考 知识结构化,用颜色区分清朝边疆措施,进一步理解清朝因地制宜的边疆原则; 2、抓住本课的重难点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地推动历史探究的过程,最后升华家国情怀;; 3、引发思考,留有疑问,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兴趣。 4、从历史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强化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责任担当。
教学反思
本设计注重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此同时,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引导学生去深入史料,在史料探究的过程中展现学生风采。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此处以史料教学的方式进行突破,深化理解。从表象感知到深度析因,从疑惑态度转变到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责任担当,内化国家主权领土意识,传承爱国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本课内容过多课堂节奏稍快,对于学生的引导方面还需要加强,语言还需进一步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