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本课从课前准备到实施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考虑学情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并依托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与单元主题保持一致,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本课从教学内容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1)涉及内容多,但线索清晰,可以按照区域划分进行梳理;(2)涉及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统一多民族国家、金瓶掣签等,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加强理解;(3)内容前后关联性强,既需要回顾学过的内容作为铺垫帮助理解,又需要联系当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下中国。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两学期的历史学习,普遍保有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积累。但是,与城区学校学生相比,基础相对较弱,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还是比较模糊,需要加强理解;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前后关联的内容容易混淆时空,需要帮助梳理。 七年级学生可塑性比较强,致敬戍边英雄作为本课边疆治理的延伸,可以在学生们心中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总体目标:掌握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2.通过分区域、列时轴,梳理清王朝边疆治理的举措(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3.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理解清王朝在边疆治理过程中的举措与影响(素养目标:史料实证)。 4.通过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清王朝能够拥有广阔疆域的原因,培养合作探究、总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5.知道新疆、台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国人应尽的责任;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决心。(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清朝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与影响。 教学难点 清朝能够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一)东南:台湾 (二)西南:西藏 (三)西北:新疆 (四)东北:黑龙江流域 清朝的疆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 预习第18课,并在课本上进行勾划和补充; 绘制清朝疆域图; 思考清朝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域? 按照老师要求进行预习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
导入新课 (3分钟) 从学生绘制的疆域图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五份进行展示; 出示材料:“有清一代的最大贡献,厥为对边疆的经营,使得近代中国的广大版图得以真正巩固而确定”(吕士朋《清代的理藩院》) 引出课题,解释核心概念——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不同民族存在差异,但都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之内。 看到自己或身边同学绘制的疆域图比较兴奋; 观察、思考、理解 由学生的自己绘制的疆域图进行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由疆域引入课题。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4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8,并思考以下问题: 1.清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2.清朝是第几个入住中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3.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何巩固自身在全国的统治?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勾划相关信息,组织答案进行回答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教材并提取信息的能力
清朝对边疆的治理 (22分钟) 东 本环节需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完成一个区域:时轴信息的填充以及巩固边疆的方式总结 (一)东南沿海:台湾 1.地图定位:东南沿海——台湾 2.梳理脉络:引导学生用时间轴梳理大事件 ①1624年、1661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出示图片:荷兰入侵、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图 出示材料:课本P95郑成功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 阅读课本P89《人物扫描》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成功是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的民族英雄;是台湾同胞心目中的“开台圣王” ②1683年、1684年、1885年:清朝在台湾建制 出示图片:设“台湾府”后在台湾发行的“康熙通宝” ③总结清朝巩固东南边疆的方式:武力出兵、设置机构 3.关照当下:今日台湾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用历史史实证明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二)西南边疆:西藏 1.地图定位:西南边疆——西藏 2.梳理脉络:学生用时间轴梳理大事件 ①1653、1713、1727、1751、1792、1793年 ②出示图片: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出示图片《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及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藏行使主权制度化、法律化。 ③阅读P91《相关史事》,结合图片《金奔巴瓶》,了解金瓶掣签制度。 ④总结清朝巩固西藏地区的方式:册封、设置机构、制定制度、颁布法律、修庙(阅读P91第二段以及P95《知识拓展》) 3.关照当下:西藏总体稳定有序,但也有个别不稳定因素存在。 引导学生对比六世班禅与藏独分子的做法,用历史史实证西藏湾自古是中国领土。 (三)西北边疆:新疆 1.地图定位:西北边疆——新疆 利用地图介绍背景:康熙年间,新疆天山以北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年间,天山以南维吾尔人生活的“回部”叛乱。 2.梳理脉络:学生用时间轴梳理大事件 ①康熙年间、乾隆年间、1771年 ②出示图片《伊犁将军府》 ③出示图片《土尔扈特部万里归途》以及文字资料 ④引导学生思考: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方式与西藏相比,有什么不同?(武力平叛) 总结清朝巩固疆域的方式:武力平叛、善待百姓、设置机构、安置回归部落。 3.回顾历史:历史上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辖,引导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东北边疆:黑龙江流域 1.地图定位:东北边疆——黑龙江流域 2.梳理脉络:学生用时间轴梳理大事件 ①17世纪中期、1685-1686、1689 ②出示图片组:雅克萨之战、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纪念碑 ③出示图片:《尼布楚条约》划定边界图 ④引导学生思考:对黑龙江流域的治理方式与西藏、新疆相比,有什么不同? 总结清朝巩固疆域的方式:反侵略、谈判 课堂小结: ①1分钟记忆(按区域分类) ②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总结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 ③投屏学生的其他分类整理:人物、内外、方式(和平、暴力) 学生分组,各自完成本组任务(3分钟) 第一组: 画出时间轴、列出大事件 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时间轴提供的大事件总结归纳清王朝巩固边疆的方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回顾、回答。 第二组: 画出时间轴、列出大事件。 派出代表回答、完善时间轴。 3.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4.根据时间轴提供的大事件总结归纳清王朝巩固边疆的方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回顾、回答。 第三组: 1.画出时间轴、列出大事件。 2.派出代表回答、完善时间轴。 3.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4.根据时间轴提供的大事件总结归纳清王朝巩固边疆的方式。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回顾、回答。 第四组: 同上 其他组进行补充 记忆、比较、思考; 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培育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育学生时空观念。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语言表达、归纳概括的能力; 培育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灵活思辨的学习思维。
三、清朝的疆域(6分钟) 1.出示学生绘制的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疆域八个方位分别到达哪些地方? 2.小组合作与探究:结合图片和文字材料,思考:清朝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域? 学生回答,并进行1分钟限时记忆 小组内部互相讨论;从材料中寻找信息并组织答案 派代表回答 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1. (一)辨析正误(火眼金睛) 1.明朝末年,郑和率军收复台湾,宝岛重回祖国怀抱。 2.顺治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康熙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顺治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4.清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新疆。 (二)串联关键词 1.1661年 赤崁城 民族英雄 1683年 台湾府 2.“达赖喇嘛” “五世班禅” 驻藏大臣 金瓶掣签 学生思考、回答 进一步夯实基础; 锻炼历史表达能力,培育历史解释素养。
五、课堂延伸(5分钟) 出示戍边英雄图片,讲述戍边英雄的故事; 引导学生一起向戍边英雄致敬 观看图片、视频 起立,向戍边英雄致敬 致敬戍边英雄,维护国家统一,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学情,学生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是普遍较多弱;二是教学内容,太多老师不易讲透,学生不易听进去。为兼顾二者,笔者做足课前准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并保有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但是,前后过渡、问题引导、点评学生回答等环节,并没有完全放手,教师讲授还是多了一点,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