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17:2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能力目标:通过设疑讨论、分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重点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 辩证的看待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出示:康熙时代的中国,虽然许多病根已经长期隐伏,呈现于世界的却是盛世。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设问:清朝前期盛世具体表现如何?一、盛世前的荒凉 出示图片和材料河南:“满目榛荒,人丁稀少”——《皇清奏议》江南:“人民多遭惨杀,田土尽成丘墟。”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①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发展状况如何?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状?设问:如果你是清朝统治者,怎么办?出示图片《耕织图》材料 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过渡:正是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农业,为后来的经济繁华奠定基础。那么盛世中的经济繁华有哪些表现呢?盛世中的繁华出示图片和材料设问: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经济发展的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农业组、手工业组、商业组、人口组)老师出示相关材料并播放商帮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材料总结经济发展的表现。老师总结:农业: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商业:商业繁荣人口:人口增长出示材料并设问: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呢?过渡:从人口增长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在盛世的背后已然隐藏着危机。三、盛世后的危机出示材料:直到18世纪,当时正处在清朝的康乾盛世,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统一大大巩固。如果只把它和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而不进行世界的横向性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看起来仍具有活力,仍在继续发展,18世纪的中国确有值得称道的巨大成就。 ——戴逸《18世界的中国与世界》设问:如果进行世界的横向性比较,中国与西方有什么差距?这种差距为后来的中国又带来哪些危机呢?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盛世前的荒凉、盛世中的繁华和盛世后的危机三个方面学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从中国历史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确实具有活力。但从世界的横向比较,我们的盛世就黯然失色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的重视 推动 制约人口的增长 学生观察图片和材料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和材料回答并通过小组合作依据教材勾画归纳学生讨论回答并在书本上勾画相关知识 学生课后思考 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注重史论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托教材,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分析问题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