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奇妙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我”趴在窗台上看星空时,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一系列秘密: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有着和宇宙这一边相同的空间场景,却又有着和这一边完全相反的情景。文中的想象新奇而大胆,充满童话色彩。《我变成了一棵树》写“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想象力安排的说写训练。“习作例文”给出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引导学生围绕例文展开想象。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二、知识框架
课文: 16.《宇宙的另一边》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例文: 《一支铅笔的梦想》 《尾巴它有一只猫》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三、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神奇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3.拓展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4.展开想象,接龙编故事。
5.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二)难点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五、课时安排:
16.《宇宙的另一边》…………………………2课时
17.《我变成了一棵树》………………………2课时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2课时
习作例文与习作………………………………2课时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6.宇宙的另一边 课时安排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2个字,会写“星空、流淌”等9个词语。2.能说出故事中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我”大胆而奇特的想象。3.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体验大胆想象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2.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中的范字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明确目标,预测内容1.聚焦单元导语。(1)课件出示篇章页插图,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2)教师引读:美国爱因斯坦说——学生接读: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课件出示单元导语)(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引导: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主要学习任务是——(学生齐读本单元语文要素)课件出示: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2.聚焦课题。(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2)质疑: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3)预测:请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4)过渡: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家陈诗哥一起去看一看。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聚焦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特殊性,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出质疑,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感知“秘密”1.学生自读课文。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2.学习反馈。(1)认读词语。课件出示: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 流淌 秘密 思绪 气喘吁吁教师指名认读,相机提示:“气喘吁吁”的“吁”不能读成yú。(2)识记生字。①换偏旁识记:躺—淌;都—绪;冻—栋;偏—篇②动作演示辅助识记:通过演一演“气喘吁吁”的样子加深印象。③组词识记:秘密、秘书、秘诀、秘方。(3)指导书写“秘密”。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②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预设:读音相同,都有“必”字。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中下结构。③教师引导观察:要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④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秘”左窄右宽,“必”要写得稍大,最后一笔要穿插到禾字旁下;在“密”中,“必”相对要小,最后一笔要舒展,能包住下面的“山”。⑤学生练写,全班展评。(4)默读课文,感知“秘密”。①教师提问: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秘密?(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②教师引导理解“倒影”:你们见过倒影吗?它是怎样的?(倒立的影子)从哪些地方看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指名读)课件出示: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③教师点拨:四个“一样”具体写出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并相机指导书写“秘密”一词。通过找中心句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三、品读课文,感受“想象”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9自然段,思考:课文围绕“倒影”,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2.教师引导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预设1:“我”的倒影。(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当我……”,学生读“他……”。预设2:大自然的“倒影”。(1)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在这两个自然段中发现了哪些秘密?(季节特征相反、日出方位相反、生命状态相反)(3)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这一边”的句子,女生读“另一边”的句子。预设3:第一节课的“倒影”。课件出示第7~9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3个自然段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学生交流)教师提问: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是什么样的?(小组轮流读第8~9自然段)(4)教师启发:你喜欢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吗?为什么?(优美的风景、快乐的游戏)3.引导发现表达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引导: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得很有趣,也很好玩。你发现作者展开想象的秘诀了吗?(2)教师指名交流,归纳: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反着想。(3)教师引导朗读:你觉得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请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这里有意思?(生交流)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课后思考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语段,探究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进而发现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秘诀,落实了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为“交流平台”的教学做了铺垫。四、归类指导,练习写字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淌、栋、梯、铃、绪。教师指名认读。2.教师引导观察:这5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窄右宽)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示大家。3.指导书写“绪”。①教师范写,提示:右边“者”第四笔撇要写得舒展,穿插到“纟”下面。②学生练写,同桌互评。4.学生自主临写其他4个字,全班展评。设计意图:虽然是习作单元,但写字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根据本课“会写字”的特点,采用归类指导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左右结构的字。由教师指导写一个字,到学生自主练写一批字,提升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也提升了写字教学效率。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感受想象1.回顾: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诗哥走进了想象的世界,学习了课文第1~9自然段,了解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了想象的奇妙。2.教师出示课文插图,配上音乐,指名轮流读课文第1~9自然段。3.小结:作者的想象有的幽默,有的特别,有的优美。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特别有趣。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课文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什么秘密?(1)学生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教师指名朗读,提问:宇宙的另一边的习作秘密是什么?(3)仿照课文,拓展想象:课件出示: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云的习作,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生默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课件出示: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我有些尴尬。下课了,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设计意图:用情境朗读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朗读中温故知新,自然而然地走进本节课,走进想象的世界,进一步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有趣,发现课文字里行间隐含的表达方法的秘诀。二、运用方法,展开想象1.教师引导想象:是呀,关于宇宙的另一边,我们都想知道更多。请同学们像作者这样想象一下: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2.学生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谁的想象更奇妙?为什么?3.语言训练。课件出示: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么,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但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宇宙的这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宇宙的另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根据提示写句子,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宇宙的另一边发生的事和这边相反,要反着想。预设: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游;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鱼在天上飞吗?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但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是女孩吗?三、加强示范,指导写字1.练写汉字。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乘、篇、越。(1)指导书写“乘”。①动画演示“乘”的笔顺。②教师范写,提示: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两笔撇、捺要写得舒展。(2)指导书写“篇”。①观察:注意字形特点。②教师范写,提示:“篇”上小下大,要注意把“竹”的竖和竖钩变成点。(3)指导书写“越”。①观察:写好“越”字要注意的地方。②教师范写,提示:“越”是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能托住右边的部分,右上部分的撇要注意穿插到竖提下面。(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全班展评。2.学生抄写词语:星空、流淌、秘密、楼梯、相遇、铃声、万物、乘法、思绪。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课时安排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子,会写“状、狐”等12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词语表达效果的神奇,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拓展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被小真的奇思妙想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还想听这样的故事吗?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63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本课生词,排火车读。痒痒的 椭圆形 菱形 鳄鱼香肠 糖醋排骨 丁零丁零 秘密3.排火车接读课文。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1.状:认识爿字旁,了解爿字旁的含义。与“壮”字进行对比。2.继续:强调“继”字的笔顺。3.狐狸:左窄右宽,反犬旁的笔顺。4.秘密:理解两个同音字的意思。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可组词秘方、秘诀、神秘、奥秘。密:不公开的,不公开的事物。组词保密、密信、密谋、密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了解偏旁含义,形近字区分和同音字的不同含义来区分相像的汉字,加深学生印象。】5.在田字格中各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6.当堂听写。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感知大意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哪些情节写得很有意思?2.师范读课文。3.交流写得有意思的情节。预设:(1)第四段 ①指名读。 ②哪些描写让你觉得有意思? 是啊,“痒痒的” 和“冒”我把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③再读,读出有意思。(2)第五段 ①生读。 ②交流有意思的描写:树上长鸟窝(3)第六段 ①鸟窝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②还会有什么形状? ③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你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④出示句子练习: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_________!我变成了一棵_________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我还会变成一棵什么样的树?问题一抛出,孩子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仿照课文说一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4)第七段树上都住了谁?(5)第八段 ①你觉得哪里有意思?“我会弯下腰” ②指导读。(6)十三---十四段一棵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的树(7)十五---二十段 ①分角色加动作扮演读。 ②这水珠是什么?4.故事里的妈妈你喜欢吗?为什么?二、总结写法,拓展想象1.理清故事创作思路:变树经过——变树后的趣事。2.假如你也会变,你会变成什么?又会有怎样的奇特经历呢?3.把你想到的以《我变成了_____》为题写下来。【设计意图:学完课文,学生头脑中一定有许多遐想不吐不快,适时进行拓展练笔,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颗树痒 冒 变树各种形状弯“咕噜噜” 趣事口水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课时安排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所学的课文内容,能就“想象”这一话题和同学交流。难点:能任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接龙编写故事。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印泥。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的学习收获,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首诗。课件出示: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它使我想起,美丽的森林。爸爸的鼾声,总是断断续续的,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咦?爸爸的鼾声停了,是不是火车到站了?2.爸爸的鼾声使作者想到了什么?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5.我们再来看一首诗,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今晚就要外出捕猎。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你完全可以这样想: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万一月亮还在发光,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6.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它和第一首诗有什么不一样呢?(这首诗完全是作者创造出来的想象世界,第一首诗还有真实的事物:爸爸的鼾声。)7.回忆本单元课文,议一议,课文中哪些地方想象比较奇特?想象能帮我们干什么?8.你喜欢想象吗?你能想象吗?请跟随老师进入想象的乐园,让大家都来看看谁的想象最奇特。第二课时一、初试身手(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得新奇。1.教师拿出印泥,让学生在纸上留下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数量不限。2.学生画一画,写上自己所画事物的名称。3.幻灯片展示学生作品,全班评选最奇特的想象。(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1.选一个开头,小组同学接龙编故事。2.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适时评价。3.布置作业。请每个小组把各自接龙编的故事写下来或者画下来,放在班级展示栏中共同欣赏。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爸爸的鼾声 捉月亮的网
长顺县第二教育集团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 主备人 使用人 二集团三年级全体教师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习作例文与习作 课时安排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习作例文进一步体会丰富与神奇的想象。2.大胆想象,写一个想象故事。3.能欣赏同伴习作并提出修改建议。
重点难点 重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指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学习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幻想写一个想象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课前预习《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畅谈梦想,导入“习作例文”1.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2.学生交流。3.(出示铅笔的图片)师:这只铅笔也有梦想,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梦想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二、自读《一支铅笔的梦想》,感悟铅笔的梦想1.学生自读例文,画出铅笔的梦想。2.交流铅笔的梦想。(溜出教室,到山坡上萌出嫩嫩的芽儿、开出漂亮的花儿;跳进荷塘里,撑起阴凉的伞;躲到菜园里,长成长长的豆角、伪装成嫩嫩的丝瓜;来到小溪边当船篙、木筏;跳到运动场上当撑竿、标枪。)3.想一想,这些梦想中的事物与铅笔的什么相关?为什么?(铅笔的形状。因为这些梦想中的事物都是细长的。)教师相机板书:想象自然合理4.再读,说一说铅笔想去哪些地方?5.学生交流。(山坡上、荷塘里、菜园里、小溪边、运动场上。)教师相机板书:想象具体生动6.思考:铅笔为什么想为小松鼠当撑竿,为小猴子当标枪呢?(因为想帮他们夺得运动会的奖牌。)7.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教师相机板书:想象文字优美8.仿照例文说一说铅笔还有什么梦想。三、学习《尾巴它有一只猫》,体会新鲜有趣的想法1.读题目,引导学生质疑: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2.自读课文,画一画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说法。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想象新鲜有趣 4.结合例文后的题目,说一说自己还想到了哪些新鲜有趣的说法。(全班交流)四、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课件依次出示书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题目后自己想到了什么故事。五、独立选材,分组互议1.学生选择材料,可从课本中选取一个题目,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然后开始构思故事情节。2.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故事情节是否合理?其中的说法是否新鲜有趣?请同学帮忙提建议。六、学生动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七、学生写完后,相互修改习作写完后,可以与同桌交换习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同学写的什么内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第二课时一、导入师:大家的习作都完成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评改吧。二、独占鳌头1.指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写得好的部分,并说明好的理由。2.学生评议。3.小组交流。三、佳作亮相1.欣赏第一篇作文。(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作文,请同学们自由读,思考:你觉得这篇作文好吗?好在哪儿?(出示学生的作文)(2)学生交流,说说好在哪儿。(3)颁发“作文明星”奖。2.欣赏第二篇作文。(1)指名读作文,请大家认真倾听,看看这篇作文又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可以把给你印象深刻的内容深深地记在脑海中。(2)交流,指生谈自己的想法。(3)颁发“作文新星”奖。四、点石成金1.师:虽说同学们都非常用心,但作文里还存在一些小缺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篇作文。(出示相关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思考:这篇文章的优点有哪些?哪儿还需要改一改?2.学生交流。3.学生拿出练习纸修改。4.指名评改。五、修改展示1.师:同学们,我们平时一定要重视对习作的修改,勤于修改,我们的写作兴趣能得到激发,写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习作,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修改习作。2.学生自改。3.同桌互相读一读各自修改后的作文,再修再改。六、佳作赏析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草丛里有一只快乐的瘸刺猬,它最喜爱看天上的小星星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它就会坐在或者躺在洞口旁边的大树下,看天上那些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它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瘸刺猬啦!“瘸有什么关系呢?”瘸刺猬没有一点儿苦恼,“没有了快乐,比瘸更可怕!”一天,瘸刺猬正躺着看天上那些小星星。突然,有一颗小星星从空中滑落下来,不见了。“是流星!”瘸刺猬一下子坐了起来,“那颗流星是不是不快乐呢?”瘸刺猬的心里有点儿紧张,它把目光移到了草丛。风轻轻地吹着,草儿随风摇摆,发出沙沙沙的声音。“那颗不快乐的星星会落在哪里呢?”瘸刺猬很担心,“我要是能找到它,一定会让它快乐起来的!”快看哪——瘸刺猬真的看见在不远处的草丛里,躲着一颗忽明忽暗的小星星!“你真的来了吗?”瘸刺猬又惊又喜,急忙一瘸一拐地向那颗小星星挪去。可是,那颗小星星又不见啦!“你躲到哪里去啦?”瘸刺猬站住了,“我一定要找到你!”过了一会儿,那颗小星星又亮了起来,就在离瘸刺猬不远的地方!瘸刺猬慢慢地朝它挪去,它瞪大了两只眼睛,这才看清——原来在一棵很矮的苍耳上落着一只小萤火虫!“原来是你呀!”瘸刺猬松了一口气,“你这颗躲在草丛里的‘小星星’,可真顽皮!”“快来救救我吧!”小萤火虫伤心地说,“我的一只翅膀被苍耳的尖刺扎住了,不能飞啦!”瘸刺猬仔细一看,真的,小萤火虫的一只翅膀扎在了苍耳的尖刺上,另一只翅膀正在不停地扇动着。瘸刺猬赶紧伸出两只手,轻轻地把那只翅膀从尖刺上拔了下来。小萤火虫趴在瘸刺猬的手掌上休息了一会儿,试着扇动翅膀,它发现自己又可以自由地飞啦!“谢谢你救了我!”小萤火虫快乐地在瘸刺猬的眼前飞舞着,感激地说道。“多么快乐、会飞的‘小星星’啊!你快乐,我更快乐!”瘸刺猬看着眼前的小萤火虫,它变得更加快乐啦!点评:多美的故事呀,多优美的语言呀!一只快乐的瘸刺猬乐观向上,从不为自己的瘸而感到忧郁。它看星星,享受自己的快乐,它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当别人快乐时,自己就更快乐了。只有同样拥有这般心境的孩子才能写出这样的习作。故事自然合理,新鲜有趣,对于小动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具体、生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的想象世界。七、课堂总结师:通过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习作经验。八、展示习作收集学生的习作,分批展示在教室的墙报专栏上。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习作:奇妙的想象躲在草丛里的星星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情绪(xǜ xù) 流淌(tǎng shàng) 一栋楼(dōng dòng)
吃醋(còu cù) 抓痒(yáng yǎng) 香肠(cáng cháng)
二、读拼音,写字词。
三、选字组词。
______若 ______汗 ______离 ______织 ______章
______头 收______ ______观 ______扮 形______
四、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状”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状”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指诉状;②陈述或描摹;③样子;④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在“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一句中,“状”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在“不可名状”一词中,“状”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五、照样子,写词语。
1.香喷喷(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气喘吁吁(ABC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津津有味(AAB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选词填空。
秘密 隐秘
1.这个地方很( ),别人是轻易找不到这里来的。
2.科学家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终于发现了海底世界的( )。
希望 盼望 失望
3.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让爸爸妈妈( )。
4.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 )。
5.我( )出差的爸爸能够早点儿回来。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是不是正下楼去?(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狗生气了吗?没有。(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论它干什么,都听我的话,都跟在我身边。(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了解我的人是妈妈。(改为反问句)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肚子里怪怪的发出一种声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比较句子, 在你认为好的句子后打“√”。
1.A.哈,多么好玩!多么开心! ( )
B.哈,好玩,开心。 ( )
2.A.天哪,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 )
B.那是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 )
九、给下列句中的破折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转折。
1.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 )
2.“哇——”小奇放声大哭起来。 ( )
十、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__,又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宇宙的另一边,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________________,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________________”,又等于“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___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妈妈为了吸引英英吃饭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其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支铅笔的梦想》中写了铅笔的________个梦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