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戴玉祥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诱惑
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地主家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季节,天上下着火,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中的镰刀,弯下腰,沙沙割起来。
真是大让我意外,我真真没有想到,后生干活竟然会这么利索。我喘息会儿而后接回后生的镰刀。后生看着我,同时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有些顾虑地问我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后生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知道后生对我不放心,这年月,汉奸特务到处都是,后生的顾虑可以理解,我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后生深深鞠了一躬,疾步走开。河边,后生和衣扑进水里,像一条撒欢的鱼,很快上了对岸,跳上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雀跃着跑开去。
我再割麦子时,脑子里就晃着后生的影子。
小河就在麦田边,清清的河水,上面荡漾着阵阵涟漪。我真想扑进去,赶走肚皮上的黑沟沟,可我不敢,我怕那个脸上搁着刀疤的“狗腿子”。偷眼四望,热浪扑脸,大地像烤熟了一般,“狗腿子”的影儿也没有。我丢下镰刀,向河边走去。
这会儿,我看见一位姑娘喊着“大叔”向我跑过来。我心里乐颠颠的,盯住了。姑娘上穿红短褂,下着荷花裙,发黑如墨,肤嫩似脂,齿白唇红,脸绽桃花,分明大户人家“千金”。姑娘站到我面前,口吐兰香,玉手指指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说:“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我说:“啥子地方嘛?”
姑娘想了想,还是说:“就是去西北方向的那一条啊?”我乐了,心想今天这是怎么了,刚刚过去的那个后生也是这么问的呀,我笑而不答。姑娘倒好,头一扭,转身奔河边就走。这下,我急眼了,猛跑几步,拦住姑娘,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姑娘冲我吐吐舌头,跑开了。在河水里,姑娘宛然一条美人鱼。我看得目瞪口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我看见姑娘上岸后,竟然也跳上了那条通往延安的小土路。
姑娘的倩影牵着我的目光,直到望断,才发现自己其实在河水里泡得有些时候了,我慌慌上了岸,回到蒸笼般的麦田里。
沙沙沙,看着倒下的麦子,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做长工打短工,到头来,还不是没有立锥之地?这样寻思着,忽听有说笑声漫过来。我抬起头,见是一群青年男女,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程,风尘仆仆的,但彼此还在说笑着,谈论着。
他们来到田边,站在那儿,齐声喊:“大叔,去西北方向走哪一条啊?”他们的手,同时指向河那边两条泛白的小土路。我说:“啥子地方嘛?”他们没有回答,但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鬼子岗楼上的探照灯在黑夜划亮了一般,在我身上晃着,半晌,有人说话:“大叔,我们是去延安。请问去延安走哪一条呀?”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实,延安我是听说一些的,前不久,县政府抓住两个年轻人,说是去延安的。去延安就要抓吗,后来才知道,延安是打鬼子的。我扔下镰刀,跑到他们面前,冲他们抱抱拳,而后手指着河那边的小土路,说:“那一条通往延安,那一条通往汉中。”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
他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河水里扑棱了一会儿,后来就跳上了那条泛白的小土路,还唱: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这年秋末,我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儿子要去抓药,我清楚自己没救了,阻止儿子。儿子跪在我床边,哭说:“爹,那儿子一定给你买一副好棺木。”我说:“给爹织个草席裹尸就行了,省那钱,去买些木头,在小河上架座桥吧!”儿子不解,问我:“爹,架那桥干吗?”我说:“天冷了,有年轻人还要过河呢!”
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篇首点明抗战爆发后这一故事发生的时间点,意在强化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巨大吸引力,自然引出青年们的投奔之事。
B.有人直接问去延安的路,而“我”依然同时指明两条路。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
C.小说细致描绘了“后生”和“姑娘”的穿着打扮,既点明了他们的身份和阶层特征,又从侧面揭示了革命熔炉吸引力之大。
D.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我”作为叙述者,运用第一人称,真切地讲述了底层劳动者的心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
2.小说倒数第二段类似《延安颂》歌曲的唱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3.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一般来说,讲述者的身份与经历会影响其讲述时的遣词琢句和语言风格。有人认为,文中的“我”虽然是一个“做长工打短工”的农民,却并非目不识丁,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梅花图案
戴玉祥
会议结束时,站长忽地站起,严肃地说:这次抓捕共党特派员行动之成败,是关蓼城共党地下组织能否破获之关键,各位回去,要精心布控,确保万无一失。说完,转身离去。
与会的国民党特务,亦纷纷领命而去。
春天花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拉开抽屉,拿出烟,粘到嘴边。
特派员要来蓼城,情报站是怎么知道的,这点,没有时间考虑了。迫在眉睫的,是要将消息传递给联络员夏天雨。这样的敏感时刻,没有恰当的借口,是不可以去联络站的。怎么办?
春天花苦思冥想,还是开车出去了。尽管有些冒险,但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也只有这样了。
车开得很快,春天花正要往联络站所在的那条街拐,特务队的车迎面过来了,夏天雨就在车上。春天花忙将车绕进另一条巷子,险险避开。再坐回办公桌前,春天花脑子就全乱了。他与夏天雨是单线联系,夏天雨被捕,意味着他与组织的联系断了。怎么办?
按照组织纪律,春天花现在应该尽快撤离。但春天花坚信,以他对夏天雨的了解,夏天雨是不会叛变,不会出卖他的。只是,这情报如何送出去呢?左思右想,春天花觉得突破口还在夏天雨身上。
春天花的身份是南京派到蓼城情报站的督察,这样的身份,是有理由参与提审共党夏天雨的。
春天花找到站长,提出质疑:共党特派员明天一早就要来这里了,特务队这时候抓捕他们的联络员,不是打草惊蛇吗?
站长脸色铁青。
春天花缓了口气,既然已经抓来了,站长,我看还是抓紧时间提审。
嗯,看看去,站长边走边说,这帮蠢猪,已经提审了。
审讯室里,夏天雨被绑在柱子上,血肉模糊。一特务光着上身,正将烧红的烙铁往夏天雨胸脯上按。夏天雨昏了过去。
春天花将审讯室的情景尽收眼底,他面色冷厉,示意那个特务——用凉水泼。
夏天雨慢慢醒了过来,涣散的眼神在看见春天花后倏地一亮。春天花走过去,目光在夏天雨身上扫视一遍,厉声问:你的上线是谁?下线又是谁?快说!
夏天雨定定地看了他一眼,嘿嘿笑了两声,突然挺直身体,怒目圆睁,骂道:到了那边,你个杂种、孬货,老子也饶不了你!噗——
夏天雨微不可察地晃动了几下右胳膊,然后冲着他啐过来一口血水。
血水溅到了春天花身上。春天花像是被激怒了,左手一把抓起夏天雨左侧衣襟,右手对着夏天雨的腹部就是一拳,咆哮着:你的上线是谁?下线又是谁?快说!
夏天雨骂不停口:到了那边,你个杂种、孬货,老子也饶不了你!噗——
又是一口血水吐过来。
那个光着上身的特务走过来,说督察,看我的。说着,又将烧红的烙铁往夏天雨的胸脯上按去。夏天雨惨嚎一声,又昏了过去。
凉水再泼醒。夏天雨大笑数声,一声闷哼,竟咬舌自尽了。
一群蠢货,什么都没问出来!站长气急败坏,掉头就走。
春天花也跟了出来。
回到办公室,春天花看着左手背上隐隐渗出血迹的梅花图案,额头青筋鼓胀,双目猩红。这是刚才在审讯室里,夏天雨借机用被绑住的右手在他左手背上用力划出来的图案。
春天花明白,夏天雨这样做,目的是告诉他,不用撤离,要继续坚持下去。他之所以放心地走,说明他已经告诉了自己接头方式。
春天花掏出手帕,狠劲按压着眼眶,生生把眼泪按了回去。夏天雨同志,放心,你不会白白牺牲的。
春天花长吐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拉开抽屉,拿出烟,粘到嘴边,沉思。
梅花图案……
倏地,春天花扔掉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夏天雨重复骂的那句话,是告诉他:联络站那边,有一个杂货铺(噗)。那么,这个梅花图案,应该就是接头的暗号了。
翌日,夕阳落山时分,布控的特务全部撤了回来。
特务队队长“彭”地将手枪拍在情报科科长面前的桌子上,高声怒骂:你搞的狗屁情报,害得弟兄们守了一天一夜,连个共党特派员的影子也没见到……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10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门见山,通过会议结束时站长严肃的话,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国民党特务抓捕共产党特派员。
B.通过对春天花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后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他当时复杂的思绪和无比焦虑的心情。
C.画横线句子写酷刑苏醒后夏天雨看到春天花时,涣散的眼神倏地一亮,表明他内心升起了获救的希望。
D.文中没写春天花如何把情报送到联络站,但从结尾特务队队长的表现可以看出这次抓捕行动最终失败。
5.小说标题“梅花图案”意蕴丰富,请简要概括。
6.文中夏天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错门
戴玉祥
夜里落了雨,下了水泥路,自行车就骑不动了。山二下了车,推着走了一会后,将车放到路边的一棵榆树下,独自向岗坎村民组走去。
昨天下午,在行政中心第五会议室,扶贫工作组领导对个别重点贫困户,作了具体的帮扶安排,山二帮扶的对象是岗坎村民组的王大拿家。几个月前,山二随扶贫工作组去过那里,这个王大拿家,有印象。
路湿,土黏,山二只好踩着路边小草的身子走。小草不高兴了,将身子上的水珠珠一个劲儿往山二裤脚上甩。山二的裤脚湿透了。
山二没有理睬。
山二径直往王大拿家走。
土坯的院墙,院门开着,山二走进去。院子里铺的沙像是刚扫过,很干净。山二心说,这个王大拿,学勤快了。那一次,山二随扶贫工作组过来,这院子里,屎尿混杂,垃圾成堆,臭气冲天,这样想时,山二发现,房门是虚掩着的,便喊,王大拿,没有人应。再喊,还是没有人应。山二知道,这王大拿,准是出去了。
山二站在院子里,看着两间低矮的土坯草屋,心里酸酸的。
山二站会儿,见厨房的门开着,走了进去。水缸快见低了,山二担起水桶,出去了,村西的水库,山二是知道的。山二将水缸灌满后,王大拿还没有回来。山二想出去找,可一想刚才挑水的时候,是见过几个村民的,一问王大拿,都直摇头,山二便决定等了。院角码着的柴,没劈。山二找出劈刀,劈起来。
山二正劈柴,村主任慌慌撞进来。
村主任说,你是过来扶贫的山二吧?
山二说,我是。
村主任说,可找到你了?
还说,你帮扶的不是王大拿家吗,怎么跑这儿来了?
山二说,什么,这不是王大拿家?
村主任很坚决地摇摇头。
村主任说,这是张大守家。
听到张大守这个名字,山二心里咯噔了下,难道……但马上,山二就摇头了,山二说,这个张大守,是干什么的,居然也混成这样?
村主任说,这人虽然住我们村,可他整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估计在县城做零活吧,老婆有病,常年吃药,这个家,可能就是因为他老婆病,才这样的。
山二说,那怎么不帮扶?
村主任说,领导,村里是想帮扶啊,可那男人,不照面;找他女人,女人说男人说了,不想给政府添负担,你看这……
山二有些感动。
后来山二随村主任赶到王大拿家时,心里还在感动着。
山二走进王大拿家的院子,院子里,屎尿混杂,垃圾成堆,臭气冲天,山二本想说王大拿几句,但没说。山二清楚,他是代表政府来扶贫的、来送温暖的。山二这样思想后,捉起铁锹,清理起来。
院子清理干净后,日头已在头顶上晃了。
村主任让山二去他家吃午饭,山二没有,山二掏出压缩饼千,让王大拿倒了碗水,边吃边喝。见村主任站着没走。山二开玩笑,说带的干粮不多,你不走,也没你份。
村主任吃过午饭赶过来时,山二已经与王大拿一起在垒猪圈了,院子里脏,主要是猪圈在里面造成的。山二认为,扶贫,环境卫生也不能另外。环境卫生差,人就容易生病。有一部分贫困家庭,就是因为有病人,才致贫的。
……
夕阳醉醺醺的往山坳里晃的时候,猪圈垒好了。
山二返回的时候,经过上午走错门的那户人家,那户人家的女人从外面回来后,发现水缸里的水满了,院角又码着一堆劈好的柴,纳闷了。想出去问问,还没有走几步,病又严重了,只好停下来,挪回屋里。
山二见院门开着,里面的房门也开着,就知道主人在家。山二想进去看看,见夕阳已掉进山坳里了,就改变了主意。
山二决定明天天不亮就赶过来。
山二决心会会那个早出晚归的神秘男人。
这样一想,山二便没有进去。
山二正准备离开,一个男人推着自行车,走了过来。
“张大守?你怎么来了?”山二一脸惊愕,张大守虽然不是他们局的局长,但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两人早就认识。
“回家呀!”张大守指着院子,“山二,都到家门口了,还不进去坐坐?”
“家门口……”
山二愣在那里,双脚,像钉了钉。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篇幅虽不长,但在情节设置上运用了“尺水兴波”的技巧,自然而又合理地让山二走错了门,随之情节的发展就波澜起伏、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B.小说在塑造人物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如将王大拿与张大守进行对比,反映出了两人在扶贫工作中的不同精神状态,还将山二与村主任进行了对比。
C.小说叙述中以短小段落为主,既加快了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也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了不同人物的语言、行为的描写需要。
D.“小草不高兴了,将身子上的水珠珠一个劲儿往山二裤脚上甩”“夕阳醉醺醺地往山坳里晃的时候”等环境描写,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8.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标题“走错门”的作用。
9.小说结尾耐人寻味,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奇魔术
戴玉祥
外村来的程咬铁正在玩尖刀刺喉的魔术。
他手提尖刀,在人群里连转三圈后,忽的将那尖刀砰的扔到地上。阳光碰到尖刀上,弹出晃眼的光芒来。
围观的人齐喊:“真刀——”,程咬铁也不作声,左脚一点,那尖刀便被稳稳攥在右手。
程咬铁右手攥刀,后退几步,站定,右臂慢慢抬起,刀尖顶着喉结,微微闭上眼睛。
围观的人,心都提到嗓子眼。空气,似乎凝结。突然,一声惨叫,那把刀,刀尖从后颈探出,殷红的鲜血,顺刀而流。众人脸色大变,想喊,却喊不出声。程咬铁忽的拔出尖刀,喉结处,丝毫无损。
众人如梦初醒,齐呼:“神奇!神奇!”程咬铁面带微笑,不响一声。
这天,程咬铁正在院内练功,院外哭喊声骤起。程咬铁跑出院子,只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迎面走来。程咬铁想跑,但没有跑。程咬铁想知道这些日本兵,赶村民做什么。
原来,鬼子的运粮车在村南的戴家湾被八路抄了,鬼子怀疑村子里有八路,才来这阵势。村口,那片空旷地上。叫滕狼的少佐,手按军刀,咆哮:“八路的,交出来!”
没有人回答。“不交的,”少佐抽出军刀,“统统的,死啦死啦。”
还是没有人回答。少佐抬起军靴,咯噔跨前一步,左手拽过刘老爷爷,右手举起军刀……村民们闭上眼睛。
一声断喝:“住手!”
程咬铁跳到少佐面前。“放了他!”程咬铁手指少佐,“我知道八路在哪里。”“你的,知道?”少佐放开刘老爷爷,跨到程咬铁面前,“你的,良民大大的。”少佐脸挂狰狞。
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愤怒。
“你的,快说!”少佐急了,“不说,统统的,死啦死啦。”少佐手握军刀,泛着绿光的眼睛,扫视着村民。突然,少佐抓过王家的小孙子,刀刃划着他的脸。惊惧的惨嚎声,令人心悸。
“住手!”程咬铁手指人群中的一位青年,声若蚊蝇,“就是他——”,那青年被拉了出来。
事后,村民的唾沫淹了程咬铁。人人都不理睬他。
这天,程咬铁正练魔术,滕狼少佐走过来。“你的,魔术大大的好。”滕狼少佐泛着绿光的眼睛,直视着程咬铁,“你的,以后军营的耍。”之后,村子里就没人见到程咬铁了。
村民们见了面,就说,程咬铁这个大汉奸死了,报应。只是那个青年八路,死得太惨了。
但也有人说,程咬铁没死。
程咬铁的确没死。程咬铁在鬼子军营里,玩魔术。玩着玩着,便玩出些名堂来。那些日本兵,没事就绕着程咬铁转。就连滕狼少佐,也喜欢上了。
一天,日军淮河战区机关长来少佐的军营,少佐讨好机关长,让程咬铁耍一出魔术。
程咬铁欣然答应。
程咬铁这次玩的是一种叫“推心置肺”的魔术。魔术开始后,程咬铁叫了二个日本兵过来,让二人分别躺在二只木箱里,罩上红布。程咬铁高挽衣袖,双手合拢,在人前连连走过三遭后,步到左边的木箱前,双手霍的插下去,旋即捧出一只血淋淋的的人心来。
机关长腾的拔出手枪。滕狼少佐也站了起来。
程咬铁捧着血淋淋的人心,小声说道:“人命关天,千万不可弄出声响。”说后,将人心放进右边的木箱,再抬出手时,手里已提一叶人肺。
唏嘘声一片。
程咬铁将人肺放入左边木箱。“下面,”程咬铁脸矮浅笑,“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程咬铁揭开红布,二个日本兵从箱子里爬了出来。有人跑过去,看那箱子,内里没有异样,更不见一点血迹。问那二个士兵,回答,好像睡了一觉。
神奇!神奇!
机关长更是觉得刺激。程咬铁趁机激道:“各位长官,我看机关长兴致很高,有请机关长与滕狼少佐‘推心置肺’,好不好?”众士兵齐呼:“大大的好!”
机关长有些犹豫,但见士兵们情绪高涨,不好拒绝,便与滕狼少佐走上台来。
程序照旧。所不同的,是程咬铁又拿了一块大红布,罩在二箱的红布之上。快结束的时候,程咬铁掀起大红布一角,神秘而认真地说:“人命关天,五分钟内,不可掀布。”说后,程咬铁钻了进去。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忽有人觉出不妙来,跑过去,揭掉红布:机关长,还有滕狼少佐,皆已毙命。
机关长的心被挖,滕狼少佐的肺被掏。
程咬铁不见了。
此时,程咬铁正蹲在一座新坟前,泪流满面。坟里躺着的,就是在滕狼少佐面前,被他指认的那个八路。
只是,村里没有人知道那个八路,就是他的儿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有删改)
10.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详细地写了程咬铁玩尖刀刺喉的魔术,从鲜血殷红到丝毫无损,展现出程咬铁的技艺高超,也给人物增添了传奇色彩。
B.程咬铁看见日本兵凶煞煞赶着村民,“想跑”是一种本能反应,而“没有跑”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反映出他对村民的担忧与关心。
C.“拽过刘老爷爷”、“举起军刀”、“划着他的脸”突出了日本兵残暴特点,而程咬铁却一再“断喝”其住手,表现了程咬铁勇敢无畏的精神。
D.村民们“睥睨的目光,喷着愤怒”、“唾沫淹了程咬铁”反映了村民对程咬铁的态度的同时,也写出了村民不识真英雄的愚昧。
1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叙事语言简化而精确,对人物只描述最基本的动作和状态,各种短句的运用加快了节奏,使叙事更加紧凑明快。
B.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魔术表演时观众的紧张、日本兵的凶狠都与程咬铁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格外鲜明。
C.魔术表演“推心置肺”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进一步显示了程咬铁魔术的神奇,暗扣标题,也表现出程咬铁为复仇一直在苦心谋划。
D.小说结尾夏然而止,简洁交代程咬铁指认的那个八路其实是他的儿子,便再无一字,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更好地深化了主题。
12.文中画线句子包含了程咬铁哪些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13.“欲扬先抑法”,是一种写作方法。“抑”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扬”指对人、事、物的褒赏。小说“扬”的是什么,又做了哪些“抑”?请结合文本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扛 包 工
戴玉祥
①五娘去世,我过去奔丧,碰见星球。
②星球是我高中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都高兴。
③乡下办丧事,来奔丧的,是要记账的,记账后,要吃过饭才能离开。星球显然是记账后,过来等饭,碰见我的。我正坐在餐桌前,看晚阳趴在桌沿上,看苍蝇在晚阳身上飞。星球一把拽住我,说老同学多年没见了。我说是呀,好多年了。星球看着我,很快松开了手。星球坐到我对面。见星球铜色的脸上冒着酒气,我说老同学,中午喝了?星球有些得意。星球说,上午没活干,就喝了。星球说过后,目光就搁我脸上,碾过后,问,中午没喝两杯?我说,公务员中午不准饮酒。星球听了,一脸得意。星球说,没我自由!说后,放声大笑。我使眼色,星球才觉得这样的场合,不适宜,止了笑。
④阳光不知啥时候溜走了,电灯亮起。
⑤支客的在招呼过来奔丧的人入座,准备开饭。
⑥我给星球倒了杯白开水,说老同学多喝点水,解解酒。星球感动,边喝着白开水,边跟我叙着往事。星球说,当年村里初中毕业三十多人,考上高中的,才七人,还记得吧?我说,怎么能不记得?还说,领录取通知书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偷摘了队里的香瓜,躲红麻地里吃,说是庆贺。星球说,记得记得。还说,我们七个,后来你与荣考上了大学,其余的,只好修地球了,不过……星球突然转移了话题,说,修地球其实很好的,你看我们吃的,那才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你们城里人吃不到吧?我们住的,院子想要多大就可以多大,搁你们城里,那要多少钱呀!星球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得意。后来,竟有些飘飘然了。
⑦开饭了。
⑧星球开了瓶白酒,给我也倒了杯。我说五娘去世,我不能喝酒。星球说,你五娘九十多了,活这大岁数才走,是白喜事,得喝!见我没动杯子。星球灌了口酒,说知道你是公家人,讲究多,咱老百姓,没啥讲究,但实诚。老同学,你要是实诚,就喝了。我只好“实诚”了。几杯酒下肚,星球显然是有些醉意了,话多起来,人也精神了。铜色的脸上,反射着灯光。星球说,老同学,你现在一个月拿多少钱?我说,七八千吧。星球乜了我一眼,很不屑。星球说,不是跟你吹,我有天扛水泥,往十楼扛,一袋十块钱,我两个小时扛五十袋,挣五百块,这样算,比你挣得多!说后,咕咚,又灌了口酒。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主动端杯,与星球碰。我们都喝了很多酒。
⑨翌日酒醒后,我跟老婆说了星球的事。老婆听了,说他能那样对待生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觉得老婆的话有道理,心里就好受多了。渐渐,也就将星球忘了。
⑩我正在键盘敲字,手机响了,是大哥打过来的。大哥说,星球死了,摔死的。我惊诧,急问怎么摔死的。大哥说,扛包时,星球为了赶速度,多扛,下楼时,直接在窗户上拴条绳子,然后顺着绳子往下滑。昨天,可能是中午喝多了,绳子没拴牢,从十楼摔下来,当场就没气了。我放下手机,就跑出去了。
我决定去送送星球。
坐在车上,我开始打盹。星球向我走过来,铜色的脸上,冒着酒气。星球说,上午扛了四百六十块钱,狠狠心,要了一盘菜,花二十块钱买了瓶好酒,喝得那个痛快呀……星球得意地说,喝了酒,趁着酒劲,继续扛。星球突然不说了,目光搁在我脸上,慢慢碾。好久了,星球才说,知道我为啥比别人扛得多吗?星球继续得意。星球说,别人下楼走楼梯,我下楼——星球用手比画着拴绳子的动作——直接手攥着绳子滑下来,那个快呀!星球继续得意,还说,你老同学厉害吧?我说,厉害!
开车的司机问我,在说谁厉害呢?
我这才醒来。
我说,一个同学。
还说,他真的很厉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04 期,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篇,交代了“我”因长辈去世奔丧而遇到高中同学星球一事,引出了后文情节。
B.小说第六段中,二人回忆考上高中时一起偷瓜吃瓜庆贺的情景,营造了温馨欢乐的气氛。
C.文中写星球有没有活干都喜欢喝两杯,喝得痛快等内容,为后文星球因酒丧命埋下伏笔。
D.星球在提及他的收入比“我”高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表明“我”对星球的嫉妒。
15.作品是怎样叙述“扛包工”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16.文章在结尾处设置了“打盹”这一情节,这样设计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案
1.B “小说通过‘我’的答非所问暗示出这些青年的革命警惕性还不高”表述有误。由原文“我有些感激涕零,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和“他们围过来,祝福我,与我握手,那一刻,我被幸福包裹着”可知,表现了“我”对他们对“我”的信任的感激。
2.①强有力地渲染了进步青年的革命激情;
②照应小说的标题;
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3.①“我”用古雅的四字文言对姑娘的外貌进行描写,又形容姑娘的说话是“口吐兰香”,手是“玉手”,影是“倩影”,感叹自己没有“立锥之地”,这都不是当时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能说得出的词句;(其它词语合理亦可)
②豫南不出产“美人鱼”,“我”用“美人鱼”形容那个姑娘,说明“我”有相应的知识;
③“我”能听懂青年们歌词中“流萤”“坦平”“围屏”等词语,说明“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④正因为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才更容易被青年们的革命热情感染,理解延安对抗战的意义,对青年们做出支持。
4.C
5.①梅花图案是夏天雨在审讯室借机在春天花手背上用力划出来的图案。②梅花图案是地下党与联络站的接头暗号。③梅花图案是夏天雨牺牲了生命传递给春天花坚持战斗,掩护同志(共党特派员),保护党的地下组织的信号。④梅花图案象征着在艰难险阻中绽放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
6.①坚强不屈。夏天雨虽然遭受常人无法忍受的酷刑,数次昏厥,但始终没有屈服,没有背叛党,没有出卖同志。②沉着机智。审讯室内,身受重伤的情况下,夏天雨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出了办法,并在敌人的眼皮下把接头方式告知了战友。③视死如归。当夏天雨完成自己最后的任务,便大笑数声,咬舌自尽,以此鼓励战友坚持战斗。
7.B “还将山二与村主任进行了对比”说法错误,阅读可知,山二是扶贫干部,村主任也是支持扶贫工作的,小说没有将二人进行对比。
8.(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心。(2)贯串文章始终,统摄全篇。(3)含义双关,通过走错扶贫对象的家门说扶贫工作存在重物质关怀,缺少精神上的关注。(4)赞扬领导干部顾大家,舍小家,无私无我的优秀品质。
9.(1)情节上:这样贫困的家居然是领导的家,出人意料的结尾使情节再起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2)人物上:张大守即使自己再困难、需要帮助,也绝不向政府伸手,突出了他的高尚风格。
(3)主题上:赞颂了像张大守这样独立自强的人,揭示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暗示了精神上的贫穷更需要帮扶的主题。
(4)效果上:强烈撞击了读者的心灵,并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10.D “也写出了村民不识真英雄的愚昧”理解不当。原文中村民并不知道程咬铁指认的八路就是他的儿子,文章主题也不是表现村民的愚昧。
11.B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魔术表演时观众的紧张……”错。“魔术表演时的观众反映”是衬托,不是对比。
12.为保村民不得不指认儿子的无奈与愧疚;作为父亲不能保护儿子却主动牺牲儿子的决绝;即将失去儿子的痛惜;将被村民误解为汉奸的难过。
13.“欲扬”:程咬铁为保护村民献出儿子生命的牺牲精神、勇报家仇国恨的反抗精神; “先抑”一写程咬铁指认八路的行为遭村民唾弃,二写程咬铁为了讨好日本兵变魔术的行为 遭村民谩骂。
14.D “表明‘我’对星球的嫉妒”有误。“我心里不是滋味”是感慨星球艰辛生活的不易,对扛包者的同情。
15.①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事,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②全文以时间为序,“我”重遇星球,淡忘星球,听闻星球摔死,按先后顺序展现情节;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我”和星球、大哥以及开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展开,使叙事更加集中;④ 多用短句。文章多用短句,结构简单,句意明晰,简洁明快。
16.①从情节结构上:与前文星球在席间谈及自己高收入来源相呼应,结构严谨;②从人物形象上:进一步凸显星球的勤劳节俭、吃苦上进、苦中作乐的形象特点;③从思想内容上:补叙星球坠楼的原因。通过星球的遭遇,突出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以及“我”对体力劳动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