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侍坐(sì) 比及(bì) 晒笑(shěn) 冠者(guàn)
B. 暮春(mù) 喟然(kuì) 舞雩(yú) 沂水(qí)
C. 齐桓(huán) 胡龀(hé) 觳觫(shù) 痒序(xiáng)
D. 便嬖(pián) 怵然(chù) 踌躇(chú) 庖丁(páo)
2. 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 浴乎沂,风乎舞雩 B. 不吾知也 C. 则何以哉 D. 毋吾以也
3. 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B. 《论语》中的“论”,读音为“lún”,其意为编纂,“语”指言论。
C. 《论语》的组合形式是“篇”(若干“章”的组合)和“章”(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段落)。
D.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与《中庸》《大学》《春秋》合称为“四书”。
4.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A. 良庖岁更刀,割也 B. 视为止,行为迟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5. 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B. 夫子哂之 哂:带有否定意味的笑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
D. 如会同,端章甫 端章甫:端着章甫
6.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居则曰(平日、平常) 子路率尔而对曰(轻率,不加考虑的样子) 毋吾以也(同“已”,止)
B. 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处) 加之以师旅(军队)
C. 因之以饥馑(饥,谷物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
D. 如五六十(或者)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或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下阕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3)《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户庭无尘杂, __________。”
(4)《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集而成。宋代朱熹把《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5) ________________,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苏轼)
(6) 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赤壁雄奇的景象进行总结,并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8)《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刘裕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时的英雄气概和赫赫战功的句子是“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声声慢》中,表现气候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荀子的《劝学》中,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里仁》)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盂子·梁惠王上》)
8. 在对待父母过错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_______(不超过4个字)的原则,可见他反对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9.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儒家所提倡的“孝”的含义。
阅读下面两则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节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 下列选项中,关于两则节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从“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清高的情态;而“舍”“作”两个动作,又表现了他对老师的恭敬态度。
B. 曾皙没有直接指出怎样从政治国,而是描绘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
C. 孟子例举了霸道的种种危害之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就教,于是孟子水到渠成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即“制民之产”和“谨庠序之教”。
D. 孟子认为,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就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是推行王道、施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E. 孟子认为,等到百姓犯了罪,然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这是一个有仁德的君主不会犯的错误。
11. 朱熹《四书集注》引程子曰:“孔子与(曾)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对此你是否赞同?试作简要分析。
12. 孔子对曾点之志,喟然而叹。面对孟子所推崇的“王道”蓝图,你觉得孔子会作何评价?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 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3. 选出与“夫子哂之”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加之以师旅 B. 由也为之 C. 子犯请击之 D.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14. 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
B. “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
C.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后置句。
D.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
15. 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 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 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 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16. 把下面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7. 简答题: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
四、默写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风、一路欢歌回家的美丽动人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可以达到使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着或顶着东西走在路上的和谐社会的句子。
19.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因到处碰壁,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对曾皙的述志不但盛赞,而且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志向,孔子哂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两副对联分别拟写下联和上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1)第一副 上联: 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
(2)第二副 上联:______
下联:童子六七沂水濯衣衣犹香。
六、作文
21. 《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1、D
2、A
3、D
4、A
5、D
6、C
7、(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3)虚室有余闲
(4)大学 中庸 孟子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曲终收拨当心画
(7)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8)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9)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1)摄乎大国之间 因之以饥馑
8~9、【参考答案】几谏 愚孝、【参考答案】①首先是养亲,赡养父母是子女最基本最基础的责任和义务。
②无违但反对愚孝,孔子主张不违逆父母,但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③尊敬,子女对待父母应真诚并发自内心的尊敬,使父母在精神上、心理上获得欣慰达到心情愉悦。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并怀有一颗慈爱仁孝之心。
④孝道的最高层次,推已及人上升到孝敬自己父母之外的老人。
10~12、AD、【参考答案】不完全赞同。孔子不但盛赞,而且喟然有感慨。曾皙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风咏而乐的画面。盛赞,是由于曾皙所描述的是礼乐之治下太平盛世的情景,这与孔子的政治理想是高度相吻合的。喟然有感慨,是因为孔子正经历“毋吾以也”的遭遇,自己也有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设想,抱有“君子固穷”的态度。(赞同或者反对,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孟子和孔子在政治理想上具有一脉相承性。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恢复一整套周礼制度。他也提出过“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主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推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孟子的“王道”思想认为:百姓有恒产者才有恒心;统治者要兴办学校,用孝悌进行教化,引导百姓向善。这些都是儒家所崇尚的理想社会图景,孔子对孟子的“王道”蓝图应该会持肯定态度。(从孔孟之道的继承与发展出发,言之成理即可)
13~17、D、C、D、【参考答案】①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几岁,不要因为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你们各自的志向)。
②暮春三月,穿上了春装,跟五六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六七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参考答案】①曾点描绘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②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
③曾点所描绘的是学习圣人之道的快乐,符合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④曾点志趣高远,胸怀悠然,较之另三个学生驰心政务,已达到极高的精神境界。
18、【参考答案】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风乎舞雩 咏而归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19、【参考答案】①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②夫子喟然叹曰 我与点也 ③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0、戏水沐风咏歌回;冠者五六舞雩当风风正暖
21、答案: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子贡听了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