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讲故事 · 看算式 · 懂算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设计与实践
叩问单元价值·确定主题
这个单元的价值是什么?
学生最终能够获得的可迁移的,一以贯之的是什么?
录
目
CONTENTS
1
教材分析
Enter your text here
2
课标解析
Enter your text here
3
单元整合设计
Enter your text here
4
学情分析
Enter your text here
课时设计
Enter your text here
5
01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课标解析
目标
内容要求
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走进课标
走进课标
运算能力
几何直观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三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五年级下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万以内的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法
学习数和运算的起始
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的起始和基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走向教材
走向教材·纵向对比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一年级上
两位数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
二年级上
混合运算
二年级下
万以内的加减法
三年级上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
低级运算——高级运算
初步认知
一般化方法,
巩固应用,体悟“运算顺序”
迁移拓展
学习数和运算的起始
走进教材·版本对比
口算
计算
几何直观——通用方法
几何直观
探索通理通法
提高运算能力
02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3
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由于教材内容编排较为集中,所以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本单元的学习还是在此基础上提高了难度,对一年级学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知识经验
学生特点
一年级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他们的年龄大概在6-7岁,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与探索、部分孩子敢于表达,但是用规范的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专注力时间较短。
10以内的加减法较为熟练
具有“添上、再添上”的生活经验
有意注意时间短(第二步计算)
我的思考
数数的有序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通理通法是能够贯穿整数知识的序列的,是学生需要获得的可迁移的,一已贯之的东西。
04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单元整合设计
单元内容重构设计
缺乏联系的意识
大小比较
数的组成
基数序数
数字书写
6~10各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8、9
6、7
数的认识
加减法
解决问题
数数
10
单元整体设计
秋收冬藏 数学来帮忙
构建量与数之间的关系
构建数与运算之间联系
发现数量关系 形成应用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04
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02
掌握0~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熟练地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
03
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熟练地进行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01
能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和事 物的顺序和位置。
单元教学目标
05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please input your text here.
课时设计
内容分析
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部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连加意义和运算顺序。
难点: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时目标
1. 初步理解10以内数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 体验数学的运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绘本引入
探究新知
看算式
讲故事
课堂小结
教学环节
课前引入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绘本故事作为情境素材引出学习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从故事中小伙伴们出现的先后顺序和动态过程,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图意,提出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顺势而为的通过解决问题列式计算引出本课重点——连加,并感知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利用迁移的方法“?”大括号使学生从形象到抽象,再由燕子飞来的动态的过程再次感知并帮助学生厘清连加的计算顺序,同时为接下来学生学习连减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根据算式讲数学故事,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随着一个个故事的讲述,希望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也慢慢呈现出来,使其更加直观地理解连加的本质与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并渗透素养,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故事的分享学习小松鼠独立、自律以及同伴们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
课堂小结
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