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3 氨气(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3 氨气(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1 15: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氨气
氨(NH3):(ammonia)
合成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了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
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都与合成氨有关,再一次体现了氮的化合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一)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二)1931 年,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三)2007 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理由是他发现了哈伯-博施法合成氨的作用机理。
氨的电子式
结构式
球棍模型
空间填充模型
三角锥形
一、氨的分子结构
二、氨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P13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1)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很容易液化(-33.5℃)(液态的氨称为液氨)。
(2)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思考1:为什么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如用在电冰箱中作制冷剂)
思考2:怎样证明氨极易溶于水?
喷泉实验
液氨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制冷剂为液态,在一定的温度下又可以变为气态,即能够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内蒸发并从被冷却物体中吸取热量而汽化,然后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水或空气)而变为液体的媒介物。制冷剂的种类很多,空调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等。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
【实验5-6】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NH3,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滴入少量酚酞溶液)。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观察并描述现象,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实验装置 操作及现象 结论

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中,形成红色的喷泉
a.氨极易溶于水
b.氨水显碱性
(3)常见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与试剂
(1)形成原理:
容器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
(2)产生压强差的原理:
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外部液体快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气体 液体 原理
NH3 水或酸 NH3、HCl均属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常温下,NH3的溶解度为1∶700,HCl的溶解度为1∶500
HCl 水或碱
CO2 NaOH 溶液 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2NaOH+Cl2====NaClO+NaCl+H2O
2NaOH+2NO2====NaNO3+NaNO2+H2O
SO2
Cl2
NO2
(5)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一样吗?
相似点:都是利用内外压强差,不同点:前者压强小于大气压后者压强大于大气压
三.氨气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NH4+ + OH-
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叫氨水,因NH3·H2O是弱碱,可部分电离出OH-,从而使溶液呈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NH3·H2O、H2O、NH3、NH4+、OH-、H+
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700体积氨;NH3溶于水反应后,大部分NH3与水结合成 NH3·H2O, NH3·H2O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4+和OH-。
一水合氨
NH3·H2O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NH3·H2O==NH3↑+H2O。
液氨 氨水
物质成分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NH3·H2O为弱电解质)
粒子种类 NH3分子 H2O、NH3﹑NH3·H2O﹑NH4+﹑OH-﹑H+
主要性质 不具有碱性 具有碱的通性
特别提醒:氨气是高中阶段唯一的一种水溶液呈碱性的气体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
原因:
氨与氯化氢相遇迅速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原理:
NH3+HCl = NH4Cl
氨水易挥发
思考与讨论: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性酸(HCl、HNO3等)遇氨气均有白烟生成;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无此现象。
此方法可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3.与某些盐溶液生成沉淀(AlCl3、MgCl2、FeCl3)
Al3++3NH3·H2O===Al(OH)3↓+3NH4+ (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
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SO4+2NH3.H2O Cu(OH)2 ↓+(NH4)2SO4
Cu(OH)2 +4NH3 Cu(NH3)4(OH)2
4.氨气的还原性
氨的催化氧化: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NH3中的氮元素的价态为-3,是氮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具有还原性。
NH3不仅能被催化氧化生成NO,在纯氧中燃烧能生成N2。在一定条件下,NH3还能被Cl2、CuO等氧化。
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2N2+6H2O
点燃
四.氨气的用途
NH3
硝酸
铵盐
纯碱
有机合成工业原料
用稀氨水治疗
蚊虫叮咬
消除
二氧化氮
的污染
吸收硫酸
生产中的
二氧化硫
致冷剂
2NH3+H2O+SO2===(NH4)2SO3
NH3+H2O+SO2===NH4HSO3
氨气
氨气
氨水
成分:三分四离
溶质:一水合氨(一元弱碱)
性质:挥发性,不稳定性、碱性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气味,易溶于水
物质分类:碱性氢化物
化合价:还原性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
(2)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
(3)新制饱和氨水中含氮粒子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NH4+ (  )
(4)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
(5)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在反应中只能升高而具有还原性(  )


×
×
×
2.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
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B
解析 氨水是混合物,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
3.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氨水成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NH3+H+=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B
4:某学生在氨气的喷泉实验基础上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并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D
5.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A.N2和O2 B.H2和Cl2
C.H2和O2 D.NO和O2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