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2.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黄埔军校的创办
3.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渡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2022·山西太原·统考二模)太原市某中学开展了“太原府城文化走读游”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同学们分组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
4.九年级(1)班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拍摄了下面这枚奇特的蓝宝石戒指。这是在山西太原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中发现的。戒指环造型是两只猛兽,颈部似有鳞片或者狮子颈部的长毛,椭圆形的宝石面上刻着一个戴着狮子头的英武战士,双手持有武器,肩膀宽腰身细,两腿一前一后,处处体现着非中原传统的审美。有历史学者提出,这个戴着獅头的英雄很有可能是来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大力神赫拉克利斯。这件文物的发现体现了( )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经济繁荣 D.文化传承
5.九年级(3)班参观了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天龙山从东魏到隋唐天龙山曾以精美的石窟艺术闻名于世,但是在上世纪20年代石窟遭遇了大规模被盗,1922年天龙山出现零星被盗,随后日本的山中商会开始收购天龙山被盗遭像,1924年6月山中定次郎第一次到天龙山踏勘,其后天龙山石窟发生大规模的盗凿活动,1926年,山中定次郎再次来到天龙山,带走45尊造像。据此判断,天龙山石窟精华被洗劫主要发生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B.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C.北洋政府统治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7.北伐战争中,下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8.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属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呼的队伍是( )
A.黄埔学生军 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
C.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D.叶挺独立团
9.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创办的政治机关报《向导》,在1927年7月18日出版的第二○一期刊印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宣布“本党党员退出国民政府”。这是由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破裂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进行长征
10.(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从这一刻开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自己的武装,一路走向辉煌;从这一刻开始,一支新型军队以信仰淬火百炼成钢,一路走向胜利;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中华民族有了对抗黑暗的强大力量、实现梦想的坚强保障、走向复兴的胜利之光。“这一刻”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D.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1.“这次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文字材料中的“这次起义”指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12.九十多年前的某一天,在中国某地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的开始,它是
A.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
B.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的序曲
D.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序幕
13.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4.(2022·山西运城·统考一模)大型纪录片《寻路》,意为“探寻中国革命之路”。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国民革命的失败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5.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指
A.中心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议会和平斗争 D.地主减租减息
16.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一场长征故事会活动,小明同学不小心把整理好顺序的图片打乱了。以下是小组成员按照长征路线图将图片进行的重新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④③
17.观察“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对图中 A、B、C 三个空缺处地点判断正确的是
A.井冈山——遵义——吴起镇 B.瑞金——遵义——吴起镇
C.井冈山——赤水河——会宁 D.瑞金——赤水河——会宁
18.(2022·山西·模拟预测)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该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下面是八年级同学整理的一份关于遵义会议的学习笔记,其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 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 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A.时间 B.地点 C.内容 D.意义
20.(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A.生死攸关的转折
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陕甘军民传喜讯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1.(2022·山西·校联考二模)学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结合“长征路线图(如图)”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C.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22.(2022·山西阳泉·统考模拟预测)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所指的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红军长征 C.发动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23.(2022·山西大同·统考一模)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精神,八年级(2)班举办了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主题的板报活动。对下列各时期的精神内涵、英维人物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革命精神 艰苦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
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 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等 小岗精神、改革先锋精神神、③特区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宪法和法治精神、工匠精神、右玉精神、抗疫精神等
——整理自齐彪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A.①红船精神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B.②两弹一星精神的代表人物是邓稼先、翟志刚
C.③特区精神指的是同舟共济,命运与共、共克时限的天下精神
D.每个时代的精神主题,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
24.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二、综合题
25.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
【征途纪要】
材料二
(2)图1所示的是哪一次会议的会址 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 图2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历史感悟】
材料三 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的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共和国摇篮”的宣传;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着纪念,几乎在我们到过的每一个与长征有关的纪念馆,都能看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有龙飞凤舞的毛体,也有端庄方正的印刷体,读着读着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其中新鲜血液指的是共产党,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后,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新的血液”在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中主要指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C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是1905年,排除A项;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大,排除B项;建立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事实上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形成了以党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11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国民军军官学校。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在蒋辞职(未准)赴沪后,由廖仲恺代理,继续进行筹备工作和负责招生事宜。3月27日,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正取350人,备取120人,其中许多是共产党从各地选派来的党团员和革命青年。5月5日新生陆续入校编队,进行入伍教育。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发表演说,明确指出军校宗旨是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组成以军校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重新创造革命事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洋务运动时期,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B 5.C
【详解】(1)据题意可知,北齐太尉武安王徐显秀墓中发现的戒指环上的装饰可能是来自古代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明这件手工业品带有外来文化的因素,体现了中外交往,B项正确;这件文物体现的是中外交往,不是民族交融、经济繁荣和文化传承,排除ACD项。故选B项。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2—1926是在北洋政府统治期间,C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1901年,排除A项;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1945年,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在1927年后,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军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先后推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势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斗争,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反抗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排除B项;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歌》响彻大江南北,其中“工农学兵,大联合”是指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选A;B是1937年抗日战争中建立,排除;C是抗战胜利后建立,排除C;D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排除。
8.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其所属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呼。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B
【详解】根据材料“在1927年7月18日出版的第二○一期刊印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宣布‘本党党员退出国民政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1927年4月,蒋介石反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破裂。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在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国共两党破裂以后,排除C项;1934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可知,材料指的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排除C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这次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项正确;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人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起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排除B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时间是1927年9月9日,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南昌起义的影响。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B符合题意;1926年党在国共合作下誓师北伐的宣言,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不合题意;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合题意;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D正确;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在1946年提出的,排除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排除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在1992年提出的,排除C。故选D。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北伐胜利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失败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独一无二的经验”可知这里的“经验”是指在这之前不存在的,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选B;A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提出来,排除;C在西方国家早已存在,排除;D是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排除。
16.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飞夺泸定桥的时间是1935年5月;②遵义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1月;③会宁会师的时间是1936年10月;④长征第一渡的时间是1934年10月,按着时间先后排序是④②①③,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分析可知ABD项排序错误。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处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B处为贵州遵义,C处为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地陕北吴起镇,B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在湘赣边界,A处为赣南闽西,排除A、C项;会宁在甘肃,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排除A项;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B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学习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延安召开。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D项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故学习笔记中的时间、地点、内容准确无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面临困境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改变这种困境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的召开是长征途中的转折性会议,在组织和军事上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下一个章节应该是生死攸关的转折,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1.C
【详解】由“长征路线图”可知,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克服各种险阻,最终实现了战略转移。这体现了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排除A项;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排除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是“抗战精神”的内涵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根据“两万五千”可得出是红军长征,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B项正确;北伐没有两万五千里,排除A项;百团大战是在抗战时期,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排除C项;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主题,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D项正确;改革先锋精神神内涵是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排除A项;翟志刚是航天英雄,无法体现两弹一星精神等,排除B项;抗疫精神指的是同舟共济,命运与共、共克时限的天下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24.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目的:实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飞夺泸定桥。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言之合理即可)
【分析】(1)
原因:根据材料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目的:根据材料一“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实行战略转移。
(2)
根据图1建筑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遵义会议的会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根据图2中场景,结合所学可知,图2描绘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景。
(3)
结合所学知识,从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直面困难,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方面进行回答。
(4)
结合所学知识,从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角度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