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9 21:0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山西·统考三模)李鸿章在《筹办夷务始末》中提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如尽用其人。”这说明李鸿章主张(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国家富强 B.学习西方制器方法,对抗西方侵略
C.创办工厂企业,推行实业救国 D.进行制度改革,促使国家强大
2.(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3.(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下面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山西近代部分史实。这些史实可以说明
1882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太原创建令德堂书院(山西省实验中学前身) 1883年山西巡抚张之洞设立洋务局,并开始筹办编练山西新军 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创办太原火柴局,首开山西近代工业序幕 1898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设立以修造军械为目的的山西机器局,成为山西近代机械工业的先驱;同年创建山西省工艺局,成为山西近代加工工业的开端
①张之洞与胡聘之属于洋务派
②山西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③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诞生在山西
④张之洞与胡聘之为山西的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有人用《增广贤文》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评价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师夷长技以自强,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开辟近代化道路,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5.(2022·山西吕梁·统考二模)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D.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6.(2022·山西·模拟预测)彼得一世、李鸿章两位历史人物在中俄两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B.都开启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C.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
7.(2022·山西临汾·统考模拟预测)从19世纪中期起,外国商船就可以驶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1895年时,它们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 )
A.汉口 B.重庆 C.长沙 D.沙市
8.(2022·山西临汾·统考一模)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据此判断,属于这一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拆毁大沽炮台 D.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2022·山西阳泉·统考一模)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下表可得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李鸿章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自强 求富 维新 变法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
A.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B.都追求政治民主化
C.都采取学西方的措施 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
10.(2022·山西·模拟预测)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表述,能反映出两场运动共同之处的是( )
太平天国的檄文中说:“诸位忍受满洲祸乱中国的痛苦已经很久了,还不知道改变心意,同心协力,扫除胡虏,将如何对得起在高天之上的上帝?” 义和团的揭帖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生平。”
A.都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制度 B.都以推翻清政府统治为目标
C.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都利用了宗教信仰发动群众
11.(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导致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俄国乘机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12.(2022·山西大同·统考二模)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的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13.(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下列内容推断,该内容出自( )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以自行防守。 第十款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有学者说:“《辛丑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承受了赔款之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A.推动辛亥革命的发生 B.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导致义和团运动爆发 D.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15.(2022·山西运城·统考一模)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通过该条款可以得知
A.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 B.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政府将废除科举制度 D.列强帮助中国改革陋习,实现近代化
16.(2022·山西·统考一模)对同类历史史实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从材料内容可得出其共同影响是
开放广州、厦门、福洲、宁波、上海为通航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导、允评外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
C.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7.(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开始逐步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没有规定开放通商口岸或商埠这一项内容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州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2022·山西吕梁·统考一模)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了以下一组材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近代中国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二、综合题
19.(2022·山西临汾·统考模拟预测)条约一般指以条约为名称的、有关政治、经济、法律等重要问题的、有效期较长的国际协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南京条约》签订 图二《辛丑条约》签订
(1)概述上述条约签订的背景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危害。材料二 下面材料均摘编自统编版教材
A、《凡尔赛条约》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
(2)简述材料中条约的签署分别给中国世界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①《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②《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3)结合所学,指出①②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简析它们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关系。
(4)结合所学,另举一个条约简析其影响。
20.(2022·山西吕梁·统考二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他们在工业技术、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摘编自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殖民掠夺,非洲和亚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主权,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成为受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和奴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殖民主义的界定》
材料三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四 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1955年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945—1990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下)》
(1)材料一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欧州国家是如何通过殖民扩张寻求霸权道路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最终“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的标志性事件,并分析其发生的世界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对印度的“双重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想要自强,需要学习西方制作利器的先进技术,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抗西方侵略、创办工厂实业救国的内容,排除BC两项;李鸿章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没有涉及制度层面的变革,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兴起,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翻译的西方书籍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可见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用在“自强”实践中,故选B;甲午战争1895年结束,A错误;戊戌变法是1898年,C错误;1915年爆发新文化运动,D错误。
3.C
【详解】考查点:山西的近代化(地方史)
根据材料信息“1882年”“1883年”“张之洞设立洋务局”“胡聘之创办太原火柴局”“工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为代表,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①正确;根据材料“胡聘之创办太原火柴局,首开山西近代工业序幕”“胡聘之设立……成为山西近代机械工业的先驱……成为山西近代加工工业的开端”可知山西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也说明了张之洞与胡聘之为山西的近代化作出重要贡献,②④正确;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期在北京创办的京师同文馆,③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
4.D
【详解】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说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而不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然而,它最终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反而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维护清朝统治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说明在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对外国航运公司影响巨大,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A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创办是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B项;CD项在材料中补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6.B
【详解】彼得一世、李鸿章两位历史人物分别领导了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在中俄两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因而二者都开启了本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也没有使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自强运动,排除C项;洋务运动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自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这样外国商船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是重庆,B项正确;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增开汉口等为通商口岸,排除A项;1902年长沙成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沙市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不是1895年开放的最远可到达的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 根据材料“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其中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个日本,并规定赔款和允许外国人直接在华投资设厂等条件,D项正确;A项和B项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和B项;C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采取了学习西方的措施,C项正确;二者都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追求政治近代化,排除B项;二者都没有实行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将如何对得起在高天之上的上帝”“请来各等众神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之处是都利用了宗教信仰发动群众,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关于土地的纲领,排除A项;义和团并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二者遭受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及《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A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没有开放新的商埠,故应排除D。所以本题应选C。
12.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使得列强驻兵北京,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D项正确;ABC项中的内容不能体现各国军队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排除。故选D项。
13.D
【详解】依据“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以自行防守”"第十款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可知因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题干中的第七款反映的正是《辛丑条约》中规定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第十款反映的正是《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至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都没有题干中所述的规定,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辛丑条约》……在晚清最后十年里,促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从而引发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所以A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爆发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5.B
【详解】根据题干“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可知,列强与清政府达成一致,通过《辛丑条约》惩罚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民众,停止当地科举考试五年,以警告和震慑全国官民,这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甲午中日后,列强就已经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排除A项;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而《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列强对中国人民反抗的镇压和震慑,“列强帮助中国改革陋习,实现近代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们均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C项正确;材料一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并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7.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列强可驻兵;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 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没有涉及规定开放通商口岸或商埠这一项内容,D项正确;A、B和C项条约中都规定开放通商口岸,排除。故选D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图示展示的是近代以来列强侵华与清政府签订的部平等条约,从条约的影响看,体现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从洋务运动中开始出现的并逐步发展的,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国门是被列强强行打开,对外开放政策是现代中国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排除C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9.(1)背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
危害: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给中国影响:A、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B、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给世界影响: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3)性质:政治军事同盟。它们是冷战时,美苏互相敌对中在军事方面的表现,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4)例,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的背景分别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带来的共同危害是它们都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都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凡尔赛条约》签订于巴黎和会上,《九国公约》签订于华盛顿会议,这两个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给世界的影响则是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这一体系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埋下了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的签订组建了华约组织,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它们是政治军事同盟。演变关系则是它们是冷战时,美苏互相敌对中在军事方面的表现,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20.(1)事件: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通过屠杀、奴役印第安人、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罪恶的“三角贸易”等方式,掠夺原料,获得巨额财富,完成了早期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和政治统治,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答出任意一点史实并说明)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辛丑条约》。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参加一战,成为了英国的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压迫;一战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力量,促进了印度的民族觉醒,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4)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的支持;联合国成立,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万隆会议的召开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等。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他们在工业技术、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可知,“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相继走上殖民扩张道路,通过屠杀、奴役印第安人、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罪恶的“三角贸易”等方式,掠夺原料,获得巨额财富,完成了早期资本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侵略和政治统治,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殖民掠夺,非洲和亚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主权,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成为受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和奴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可知,在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被强行纳入全球体系;这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可知,这体现在,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参加一战,成为了英国的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和压迫;一战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力量,促进了印度的民族觉醒,战后在甘地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的支持;联合国成立,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根据所学和材料四“1955年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万隆会议的召开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945—1990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二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独立的浪潮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