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5.3内能 同步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5.3内能 同步习题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9 15: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5.3内能 同步习题 含答案
一、填空题
1.不断弯折铁丝,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把铁丝放在火上烤,铁丝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法增大铁丝内能的;我们通常把烧红的铁丝放人水中冷却,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
2.在地面上模具中,炽热铁水具有   能,其凝固后,   能会变   .
3.铝的比热容是0.88×103J/(kg ℃),将500g的铝从20℃加热到80℃,需要吸收    J的热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方式来改变铝的内能.
4.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用电热水壶将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
5.“钻木”能“取火”,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6.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其余是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改变内能是   的。
⑴冬天,人们用双手反复摩擦取暖。⑵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⑶冬天,人们用嘴对着双手“呵气”取暖。⑷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
⑸晒太阳时会感到很热。⑹用锤子反复打击一块铁片,它的温度会升高。
⑺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二、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从比热大的物体传给比热小的物体
D.比热是物质特性之一,它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
D.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9.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
A.把生鸡蛋炒熟,是因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D.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在0℃以下时没有内能
C.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
D.材料和状态相同,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水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
B.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C.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D.一铁块内能增加,其一定吸收了热量
12.利用某仪器观测质量相等的X、Y两个物体的放热情况,两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用时41min,它们在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如图乙所示,则(  )
A.物体X的比热容大于物体Y的比热容
B.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放出了更多热量
C.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内能减少了更多
D.第16min时,物体X的分子比物体Y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1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14.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弯折的铁丝发热
B.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升高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D.通电的电熨斗中电热丝发热
15.关于下列四幅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飞出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B.乙装置从打气到瓶塞跳出之前,瓶内气体和打气筒内能改变方式相同
C.丙图显示的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大
D.丁图中火箭加速上升阶段,搭载的卫星的机械能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为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冷却时描绘的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室温为__   _℃,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此时,牛奶的温度约为   ℃.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答案
1.做功;热传递;比热容
2.内;内;减少
3.2.64×104;热传递
4.做功;6.72×105
5.做功;热传递
6.⑴⑵⑹⑺;热传递;等效
7-15 D B D D B A D B C
16.(1)20;②;15;40 (2)先快后慢,最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