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0:3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练习题
1.某中学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一场“保护历史根脉,珍爱人类共同遗产”的历史知识竞赛, 其中有一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在遗址中发现人类的牙齿化石,头盖骨化石……以及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烧石、烧骨和树籽等。上述材料的表述说明( )
A.北京人过上定居生活 B.北京人开始饲养家畜
C.北京人懂得了人工取火 D.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
3.某研学旅行团想要实地考察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作为导游的你会推荐他们]到( )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山西丁村 D.陕西西安
4.(2022·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某校历史社团的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不同类型的资料。资料包中,研究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最有力证明是
项目主题: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选项 资源
A 视频:《人类起源——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上下五千年》
B 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C 化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头盖骨
D 书籍:《中国通史》《易中天中华史》
A.A B.B C.C D.D
5.(2022·山西·模拟预测)2022年是北京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5周年。北京人遗址的文化遗产价值在于:“(遗址)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成为举世闻名的古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地层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从描述中可以得出( )
A.北京人会人工取火 B.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C.北京人会制作工具 D.北京人遗址位于周口店龙骨山
6.(2022·山西临汾·统考一模)根据下表中的提示信息,“北京人的意义”对应之处应该填写的是( )
古人类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意义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B.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C.材料较丰富,内涵较齐全 D.研究人类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7.(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 能支持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
A.史书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 B.遗址中的烧石、烧骨等考古发现
C.历史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章 D.拍摄的关于远古人类的影音视频
8.“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9.(2022·山西大同·统考二模)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一些资料。从下面的资料分析中可以得出( )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
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传说时代
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11.(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的图片共同见证了我国先民( )
A.已经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B.手工业制造达到先进水平
C.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学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12.(2022·山西·模拟预测)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生活的是(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22·山西·统考一模)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能代表原始农耕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铁制农具 D.耧车
14.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 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5.(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会农业种植 B.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会制作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16.(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共26处,下表反映了其中一部分遗址的出土情况。据此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遗址 编号 出土情况
北京人遗址 136 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大量的用火遗迹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139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还发现了炭化了的菜籽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学会了人工取火,过着集体生活
C.半坡人生活在青铜时代,逐水草而居 D.半坡人会制造使用工具,种植作物
17.如果要研究史前时期的中国历史,下列选项中可靠的史料是( )
①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③关于黄帝的传说 ④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山西某中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搜集史证·探三晋魅力”的主题研学活动。一组同学搜集整理了山西的民间传说,其中有一则讲道:“山西沁县西部有一座黎城山,再往西是九连山。传说,黎城是九黎族所居之城,九连山是九黎族与炎帝族打仗的地方。这一带背山临水,四丘环抱,土地平坦,气候温润,是古往今来极为理想的农耕之区。”近年来在这里不断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石刀、陶罐等历史遗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B.古代山西被各种势力竞相争夺
C.沁县是原始农耕的发源地 D.沁县保留了炎帝的文化遗存
19.(2022·山西·模拟预测)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聚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从中可以得出( )
A.早期国家出现在3000年前 B.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黄河流域是华夏族的发源地 D.黄河中游出现了最早的国家
20.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该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21.人类、粮食和祖先崇拜,是中华文明不可须臾或缺的三个根本内容。下列组图中,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A.图(a)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B.图(b)猪纹陶器
C.图(c)粟和装粟的陶罐
D.图(d)轩辕庙
22.《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公”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题干“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在遗址中发现人类的牙齿化石,头盖骨化石……以及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遗址堆积层厚40多米,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烧石、烧骨和树籽等”可知,材料表述说明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D项正确;我国最早过定居生的是原始人类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排除A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他们不会饲养家畜,排除B项;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排除C项。故选D。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项正确;云南元谋县、山西丁村、陕西西安,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而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对遗址、化石等进行考古研究,是了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可靠的证据,也是最有力的证明,C项正确;视频是经过人后期加工的影视作品,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最有力证明,排除A项;地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以了解原始人类的分布状况,但不是最有力的证明,排除B项;书籍是人写的,具有个人感彩,不能作为最有力的证明,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结合所学知识,石器的发现,说明了北京人会制作工具,C项正确;题干“发现大量的用火遗迹”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遗址位于周口店龙骨山的信息,排除B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体制形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可知,北京人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B项正确;“最重要”的结论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周口店遗址的众多遗存。排除C项;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利实证,但由于题干中明确提出了“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D项比较模糊。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历史研究的史料依据使用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其中一手史料是指考古挖掘的遗迹和遗物等。“遗址中的烧石、烧骨等考古发现”属于一手史料,研究价值价值较大。B项正确;神话传说、研究文张和影音视频均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9.C
【详解】图示内容说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以农耕为生,所以可以得出中国原始农耕文化的结论,C项正确;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时期还没有形成早期国家,排除A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生活的时代要远远早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时期,排除B项;根据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无法得出是出于传说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可知,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河姆渡居民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C项;牛耕技术开始出现于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炭化的稻粒、半地穴式的建筑和陶钵等物品说明原始先民已经开始了农业种植和定居,已经进入了原始农耕的时代,A项正确;“达到先进水平”无从体现,排除B项;仅根据图示内容无法体现原始先民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排除C项;D项的说法无法全面涵盖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河姆渡人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人面鱼纹盆是半坡人的生活用品;骨耜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水稻是河姆渡种植的农作物,因此①③④能够反映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生活。C项正确;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农耕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骨耜体现了这一特征,B项正确;A项是旧石器,CD两项体现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故选B项。
14.C
【详解】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由材料“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可知指河姆渡遗址,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半坡遗址最早栽培粟而非水稻,排除ABD。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材料是强调陶器的艺术美,不是说陶器本身,排除C项。故选B项。
16.D
【详解】依据题干的“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还发现了炭化了的菜籽”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半坡人会制造使用工具,种植作物。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学会了人工取火,排除B;半坡人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还未进入青铜时代,排除C。故选D。
17.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史前时期主要是指远古时期或原始社会时期,据此分析,北京人、河姆渡人分别是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代表,而黄帝的传说与远古时代后期有关,①②③正确;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文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与远古时期不符,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黎城是九黎族所居之城,九连山是九黎族与炎帝族打仗的地方”、“近年来在这里不断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石刀、陶罐等历史遗物”和所学可知,说明了沁县保留了炎帝的文化遗存,D项正确;A项在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是传说,没有史料等证明古代山西被各种势力竞相争夺,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原始农耕的发源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聚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民族集团经过不断融合,最终形成华夏族,即黄河流域是华夏族的发源地,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早期国家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黄帝,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黄河流域出现最早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涿鹿之战,是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是黄帝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排除C;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与炎帝、黄帝无关,排除D。
2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部落,汉族的前身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结成联盟后不断发展形成的,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国历来称为神州大地,而轩辕指的是黄帝,所以陕西黄陵与“祖先崇拜”直接相关,D符合题意。ABC项与“祖先崇拜”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方国时代,实行禅让制,让选举贤德之人任首领,体现了天下为公的精神,A项正确; 世袭制、 分封制均是私有制,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