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0:3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北大有一座著名的红楼,在20世纪初,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和科学。其中不少名人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些人物包括
①康有为②陈独秀③鲁迅④梁启超⑤孙中山⑥李大钊⑦胡适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④⑤⑥ D.①②⑥⑦
2.(2022·山西太原·统考一模)表中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做出各种努力。其中把④处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以下是中国近代某一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及其作者,该刊物应是
作者 文章
陈独秀 《复辟与尊孔》
胡适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A.《申报》 B.《民报》 C.《新青年》 D.《解放日报》
5.(2022·山西吕梁·统考一模)在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历史事件的口号:“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他正在引导同学们进行哪一专题的复习( )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B.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中国人民抗争列强侵略的过程
6.(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江南制造总局 戊戌六君子 武昌起义 《新青年》
A.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7.这场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民主与科学 B.民权与民生 C.民主与民权 D.民族与民生
8.(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9.(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种民族感情的集中体现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0.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废除“二十一条”
1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在听完《京报》主笔邵飘萍的报告后,大家群情激愤。北大一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此次集会发生的背景是
A.德国强租胶州湾 B.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2.(2022·山西·统考模拟预测)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13.(2022·山西晋中·统考一模)王丁同学搜集了有关“《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他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4.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赛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B.“扶清灭洋” ——太平天国运动
C.“打倒列强,除军阀” ——辛亥革命 D.“自强”和“求富”——护国战争
15.(2022·山西临汾·统考二模)“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的南湖,一叶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崭新的一页。”对其中“崭新”的理解是( )
A.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B.新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D.新的奋斗目标——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16.(2022·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利用年代尺学习历史事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下面年代尺中③处所发生重大事件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使自由民主的观念广泛传播 B.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17.八年级(1)班的王明同学在梳理近代历史人物时,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据此可以判断这一人物是
人物
地位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经历及著述 1.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部编辑 2.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孙中山 B.鲁迅 C.李大钊 D.毛泽东
二、综合题
18.中国的近代化充满着艰难与坎坷,但仍缓慢进行。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自强运动”兴起的背景,概括“变法运动……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
材料二: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并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9.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中国社会各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历程。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各一例。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为培养合格的“民”此次变法在文化方面有何规定 建立了哪一教学机构?
材料三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垂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来竟之功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你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4)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20.近代中国百年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与探索史。根据下面图表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 间 事 件 序 号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①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②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④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⑤
1898年 戊戌变法 ⑥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⑦
八国联军侵华 ⑧
1911年 辛亥革命 ⑨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⑩
(1)请将表中的历史事件按主题进行分类(填序号)
A.列强的侵略:______
B.中国农民的抗争:______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从③和④、⑤和⑥、⑧和⑨三组组合中,请任选两组说明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地抗争,请列举事件⑤期间爱国官兵抗敌的英雄事迹。
(4)上表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21.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写出以上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洋务事业?
材料三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五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4)结合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运动的内容。
(5)综上所述,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
22.内忧外患,必将催生救亡图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简述图一、图二企业各自创办的背景,并分析它们所起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① ②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难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兴中会 檀香山(孙中山创办) 华兴会 长沙(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等创办) 光复会 上海(蔡元培、徐锡麟、陶成章等创办) 中国同盟会 东京(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
(2)据材料判断①②中的学会分别是哪种派别创办的?它们的创办各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 ③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感。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然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搞自统编版教材
(3)简析上述两场运动发生的原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场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核心人物。因此,②③⑥⑦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依据所学,④“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体现了民主、科学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D项正确;①对应的是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②对应的是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③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政治)层面再到思想(精神)层面。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企图从人们内心深处上根除封建专制思想。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新文化运动。选项D符合题意;而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4.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复辟与尊孔》实为新文化阵营中反对孔教的旗手;胡适写成《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具体提出从改革旧文学的"八事"入手去实现文学的变革;《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庶民的胜利》是一篇演说,发表于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这是李大钊在天安门的演说。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可见,材料展现的文章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作,《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作品发表的主要刊物,故C符合题意;《申报》是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中期极具影响力的中文日报,故A不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B不符合题意;《解放日报》最早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民主科学”是近代化早期探索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体现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到1919年,题干包含事件不全,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题干事件均发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排除B项;中国人民抗争列强侵略的相关事件是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的反抗,如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等,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张图片依次反映的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探索史。中国近代化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此,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阶段主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A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次……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A符合题意;民族、民权、民生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BCD排除。故此题选择A。
8.A
【详解】题干反映了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结合所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蔡元培此举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冲击了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有利于女性提高社会地位,A项正确;男尊女卑现象“根除”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B项;杰出人物推动社会发展,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通常是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排除C项;男女平等“完全实现”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依据题干“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帝的根据: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反封建的根据: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彻底的根据:指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而言。D选项符合题意;“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但是不能体现运动的性质。 A选项不符合题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B选项不符合题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土地革命后期,体现的是随着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史实,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国家,体现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内除国贼”把矛头指向北洋政府,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一面。所以体现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项正确;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只体现反对帝国主义的一面,排除BD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A项。
1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一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故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D正确;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故B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故C错误。综上故选D。
12.B
【详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体现出了反帝的性质,“内除国贼”体现反封建的性质,B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土地革命时期口号,排除C项;“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体现不出反封建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知这些标题均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有关,体现了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体现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体现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革新,最先在英国爆发,排除C项;早期殖民掠夺体现在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三角贸易和种族灭绝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引发了五四运动。A项对应是正确的,符合题意;“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与北伐战争相关,排除C项;“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崭新”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C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排除A项;1927年,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排除B项;1923年,中共二大召开,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项正确;辛亥革命使自由民主的观念广泛传播,五四运动 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中国成立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著作,C项正确;孙中山、鲁迅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无关,排除A、B项;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但表格中经历及著述与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1)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洋务派的形成等。
表现: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维护封建统治到限制君主权力;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方案: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还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还推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及近代教育的发展等。
(3)口号:民主、科学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解析】(1)
背景:根据材料一“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结合所学可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洋务派的形成等来回答“自强运动”兴起的背景。表现:根据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自强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回答戊戌变法的先进性,可从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维护封建统治到限制君主权力;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等方面来概括。
(2)
方案:根据材料二“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结合所学可知救国救民的方案是三民主义。理由:首先要对这个观点进行判断,不认同。要根据所学来说明不认同的理由。可从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还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还推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革及近代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来说明理由。
(3)
口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从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等方面来回答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4)
根据材料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从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来回答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9.(1)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资产阶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建立京师大学堂。
(3)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未竞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分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 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5 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19 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19 世纪70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1872 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因此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民用企业分别是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根据材料“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因此“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资产阶级。 为培养合格的“民”此次变法在文化方面的规定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建立的教学机构是京师大学堂。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竞之功”是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陈独秀认为科学、民主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点睛】
20.(1)A.列强的侵略:①③⑤⑧B.中国农民的抗争:②⑦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④⑥⑨⑩
(2)③和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自强的洋务运动;⑤和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⑧和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的统治的工具,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资产阶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发动了辛亥革命。(任选两组,符合题意即可得满分)
(3)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致远号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近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日舰击中,壮烈殉国。
(4)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详解】(1)A.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列强的侵略,故①③⑤⑧属于列强的侵略;B.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义和团运动由农民阶级领导,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中国农民的抗争专题的是②⑦;C.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属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是④⑥⑨⑩。
(2)根据题意要求,任选两组说明事件的内在关系即可,根据所学知识,若选③和④,可说明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自强的洋务运动;选择⑤和⑥,可说明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选择⑧和⑨,可说明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的统治的工具,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资产阶级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发动了辛亥革命。
(3)根据所学知识,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在致远号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近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日舰击中,壮烈殉国。(4)根据所学知识,上表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21.(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
(2)积极: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出任何一点)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任何一点)
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4)内容:民主和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文学革命
(5)特点: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答出任意一点)
【分析】(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图二某运动期间的报刊《国闻报》《知新报》都是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图三湖北军政府是在武昌起义第二天起义军成立的,图四《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中宣传新思想的刊物,因此,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
依据材料“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任何一点)。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4)
依据材料内容及出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都是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提倡民主和科学;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进行文学革命。
(5)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反映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特点。(答出任意一点)
【点睛】
22.(1)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一些较开明的官员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它们推行“自强”“求富”的洋务新政。图一企业就是为了自强创办的军事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等实业。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①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派);宣传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3)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不能得以巩固,国民仍然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的状况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因为中国在巴黎 和会上外交失败而引发的。联系:前者为后者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片1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一些较开明的官员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它们推行“自强”“求富”的洋务新政,图一企业就是为了自强创办的军事企业。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2可知,图片2体现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等实业;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强学会、上海强学会”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建立的组织,它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同盟会 ”可知,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组织,它宣传民族民主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感。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不能得以巩固,国民仍然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的状况下发生的。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可知,这体现出,五四运动是因为中国在巴黎 和会上外交失败而引发的。根据所学可知,前者为后者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