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10 10:5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世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壁画、文物、史料等,了解两宋时期的娱乐生活、传统节日的概况,知道宋元时期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史料实证)
2.通过分析宋词、元曲、宋史等资料,知道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并能够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一部分是文学艺术,包括宋词和元曲。瓦子属于都市繁华的表现;词和曲分别是宋和元两代主要的文学成就;宋朝时,优秀的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
【本课重难点】
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与杰出词人;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难点: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繁荣;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右图):
伊永文先生“以浅白道艰辛,化玄奥为平常”的写作风格在《宋代市民生活》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该书反映了宋代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吃、穿、住、行具体是什么情况 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具体了解宋代的市民生活。
【新课讲授】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商贸发达,随之而来的是大都市异常繁荣。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解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出示幻灯片:《瓦子说书图》(右图)
学生首先应明确瓦子的起源及含义。
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瓦子的内容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领域的扩展。
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北宋开封又称瓦子为瓦舍、瓦肆。在瓦子中,有许多用栏杆之类的东西圈出的小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 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日的 哪些活动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 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
学生可自由发挥,答案不唯一。
教师总结: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中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教师提问: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特点: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
出示幻灯片: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这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人的词各有其风格和特点。
采用分组活动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的鉴赏者,由学生介绍其代表作品。从三人生活的年代、经历来理解三人词的风格与特点。
姓名 生活年代 经历 特点
苏轼 北宋 年少成名,宦海沉浮 豪迈而飘逸
李清照 两宋之交 早年生活稳定,后流落南方 委婉、细腻、清秀
辛弃疾 南宋 曾参加抗金斗争,立志恢复中原 风格豪迈,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出示幻灯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请仔细品味上面三首南宋时期的诗词,谈谈这三首诗词的共同主题。由此,你发现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三首诗词的共同主题为爱国,收复河山。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这三首诗词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曾讲过“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南下,就不会有辛弃疾、陆游等人诗词中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等内容,所以,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宋金两朝戏剧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繁荣,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在教材中找出“元曲四大家”。
学生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梗概,体会作品中的反抗精神,了解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创作风格。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教材上相关内容,说出《资治通鉴》的内容、体裁、特点及价值。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300卷。《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出示幻灯片:司马迁和司马光
这是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的司马迁和司马光。你会如何介绍这两个人
学生回答:从两人所处时代、所著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特点等加以区分。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写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写成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编年体是以年、月、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像我们的历史教材编写体例一样。《资治通鉴》是继《史记》之后我国著名的史学巨著。
《史记》《资治通鉴》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作品,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能秉笔直书,客观地记述和评价历史。如司马迁能够直言汉武帝好大喜功的过失,能将陈胜列入“世家”;司马光能客观评价历朝皇帝,如没有对南朝宋孝武帝的昏庸腐朽避而不谈。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才能够熠熠生辉,成为史学界的典范。
宋元时期城市繁荣,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
【板书设计】
 
教材活动答案
【课后活动】
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教材P58)
[答案]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这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教材P58)
[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