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15: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把握意象,发挥审美想象,体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是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学好本课将为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完了必修,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并深化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并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设计理念  
美文要美教。本设计将教学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构建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通过诵读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轮明月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被称为“孤篇压倒全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咱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目标展示:
1、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通过诵读品味声韵、感受诗趣,进一步提高审美和鉴赏水平。
三、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学生眼中的作者:
哪位同学解释一下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成就千古美名。
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或播放配乐配画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请同学们就意境和情感,试着说说初读这首诗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
生:春江月夜澄澈空明,情感低沉哀伤、惆怅无奈。
生:感觉意境幽美而邈远,情思清苦而不沾泪。
的确为一篇美文,它为我们展示了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五、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月下美景
1、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2、 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江面广阔无垠,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我们能否用两个短语简单概述这幅画面?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恬静
鉴赏诗歌,不能简单的翻译诗句,而是通过诗句的理解,加之想象和联想再现诗的意境,或复原画面,或再现场景,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同学们的理解非常透彻,文辞描述也很优美!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诗人的“人”“月”思考呢?也就自然会有“人生无尽,江月永恒”之慨叹!面对相似的江月,虽有代代人生,然相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小小的“个体人生”却又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无奈的情怀啊!其中蕴涵了多么高深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
2、探究研讨。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两句感慨人生短暂,明显更显悲愁,但张若虚比较乐观,这个人说人的生命可以代代相传,但是月亮是一样的。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这里,我们不是说这些诗句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他们都是一种美,只是不一样的美,在某种时候,阮籍、陈思王的诗句也能引起、或者更能引起你的共鸣,他们的诗作也堪称经典。只是今天,我们就来品一品这首青春的诗篇。诗人虽然有对人生短暂的哀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其基调应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人们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请大家朗读诗歌的前两部分。
3、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此时此刻洁白的月光洒满江面,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而在楼台上,孤独的思妇望着这月光思念着远方的游子。游子比作月光,天上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思妇的妆镜台。照在思妇的妆镜台上,精确体现出了游子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不由自主的定格在家乡之情。“去悠悠”“扁舟子”“月徘徊”“卷不去”“拂还来”体现出了对在外游子的相思之情。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明确:作者看到孤独的明月,待人的明月以及漂浮不定的白云,因而想到人间相思的游子思妇
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明确: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把握月与情的关系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4、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齐读,感受相思
六、鉴赏小结
全诗以月为线索,将月与江、月与花、月与夜、月与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永恒的宇宙人生哲理的思索以及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意境清新邈远。
七、课堂总结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和青春胜景。最后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外去读初唐四杰的作品,感受这首诗对盛唐诗的积极巨大的影响。
附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月之色 春江花月 景
月之问 宇宙人生 理
月之情 思妇游子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