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 教学教案
课题名 《氮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教学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实验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运输浓硝酸的铝槽车泄露 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 【设计意图】 从故事引入硝酸性质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讲授 一、硝酸 1、物理性质:常用的浓硝酸质量分数63%,其密度为1.5027g/cm3。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共价化合物。是一种低沸点易挥发的强酸,沸点:83℃,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和水混溶。 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的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发烟”的原因是硝酸里放出的硝酸蒸气遇到空气里的水蒸气生成了极微小的硝酸液滴的缘故。比较“发烟硫酸” 2、化学性质:与活泼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 ①. 不稳定性: 保存:密封于棕色瓶中,玻璃塞(胶塞易被氧化)并放在阴暗处! 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 思考:如何消除黄色? ②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与指示剂反应:稀硝酸使石蕊试液由紫变红;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与碱反应:NaOH+HNO3=NaNO3+H2O OH-+H+=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CuO+2HNO3=Cu(NO3)2+H2O CuO+2H+=Cu2++H2O 与弱酸盐反应:Na2CO3+2HNO3=2NaNO3+H2O+CO2↑ CO32-+2H+=H2O+CO2↑ ③.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HNO3的作用:酸性、氧化性 【实验5-8】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规律:除Au、Pt外的金属都要反应,但王水可溶解Au、Pt 金属氧化到最高价 浓硝酸被还原成NO2,稀硝酸被还原成NO 注意: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随浓度增大而增强),不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为NO2或NO,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很复杂。 钝化: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能使较活泼金属 ( Fe、Al )钝化,加热下,浓硝酸与较活泼金属 ( Fe、Al )直接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HNO3的作用:氧化性 规律:浓硝酸被还原成NO2,稀硝酸被还原成NO,非金属被氧化成最高价含氧酸 (3)与还原性化合物:能与 H2S、SO2、Fe2+ 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4)漂白性:浓硝酸因为有酸性和强氧化性,滴到石蕊试纸上先变红后褪色 稀硝酸只表现酸性,滴在蕊试纸上变红色 3、硝酸的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4、NO3-的检验:浓硫酸和铜片 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 若为稀溶液则先将溶液加热浓缩 5、制取 实验室:NaNO3+H2SO4(浓) = NaHSO4+HNO3↑ 工业: 二、酸雨及防治 1、酸雨的概念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因为雨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的缘故。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 2、酸雨的形成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而形成酸雨。 ②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③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3、酸雨的危害 4、酸雨的防治 归纳常见环境问题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练习册上相应习题
板书设计 一、硝酸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 不稳定性: 保存:密封于棕色瓶中,玻璃塞(胶塞易被氧化)并放在阴暗处! ②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HNO3=H++NO3- ③.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还原性化合物: (4)漂白性: 3、硝酸的用途: 4、NO3-的检验: 5、制取: 二、酸雨及防治 1、酸雨的概念 : 2、酸雨的形成: 3、酸雨的危害: 4、酸雨的防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浓硝酸的强氧化性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学生掌握了铜与硝酸的反应后可以适当进行拓展,例如硝酸和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