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29 21: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30分 )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 基础知识(21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quán( )骨 恣suī( ) 铿qiāng( ) ruì( )智
2、根据要求填空。(9分)(①——⑥为必做题,⑦、⑧两题选做一题)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②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③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④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⑤《饮酒》中能够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及能体现他旷达心胸的句子是: ,

⑥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话回答)
⑦《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有两句议论,最能揭示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两句是:
, 。
⑧ 《陈涉世家》中揭示农民揭竿起义的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
最能表现陈胜平等思想的语句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的短篇小说巨匠莫伯桑的一部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反映了莫伯桑一家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的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惨一生,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刻画悍吏凶暴,最后点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思想。
C.《绿》朱自清通过梅雨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细致的刻画了精细、聪明的谋臣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给人民以深刻的思想启示。
4、下面的一段文字画横线处都有语病,请依次改正。(2分)
11月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称,①由于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有80多万辆公、私机动车停驶通车,加上四环以内建筑工地停止土方施工,本市原本预计的三级污染天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二级好天”, ②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和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5、名著阅读。(2分)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所描述的利立浦小人国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员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2分)
(2)从前两句看,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却又写到烟雨之景,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二 阅读理解(5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16分)
农人的秋天
高楼大厦隔断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很少能看到田野的容颜了。翻翻日历现在应该是秋天,可是大街上飘飞的裙角,使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季节的感觉。要感受真正的秋天,还是要走到乡下去!
在乡间,有些野菊花已过了热闹的时候,只在花茎的梢尖上,还有些花儿意犹未尽地懒懒地放着。可是你不用着意,空气中花儿的浓香自会扑鼻而来,那是野菊花的浓烈的气息。它会在空气中缠绕到冬天真正来临,然后被冰冷凝结沉入地下。在堰上、坡上,那些抖落了浑身叶子的枝丫上,会或擎或挂着点点碎红,那是无名的野生植物在证明着生命的经历……在寒冷还没有进行最后收割的时候,自然仍在浓烈地释放着它的热情。
这个时候,农人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
柿子熟了,红彤彤地挂满了柿树的所有枝丫。而这些晚熟的果子,都不是珍贵品种,所以才躲过了贪嘴的孩子。
收获的农人用长长的夹竿,把那透亮的果子一个个夹下来。夹到最后的时候,他会留下那顶梢的几个。给秋寒中瑟瑟的老鸦来吃,据说这样可以使来年的果子更多更好。我想农人在祈盼丰收时也赠予了自然一份亲情。收回家的柿子,不久就会成串地挂在农家院子的树上。或是被收在向阳的台阶上。为时不久,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可以吃到蜜一样的红柿子或耐口的柿饼。
红薯也熟了,在浓密的藤蔓的覆盖下,红薯们汁液饱满,它们挤破地皮,要走向呼吸自由的地面。农人用镰刀刈去藤秧,然后认着垅一窝窝刨了开来,红薯们幸福地挤着堆,然后被农人一个个抹去身上的泥土。这些红薯们经过农人的挑选,然后下进地窖里保藏起来(或者有幸走进城市,这些红薯们就会身价倍增)。在整个冬天里,农人围着火炉取暖闲话的时候,就随手丢两个红薯到炉膛里,不一会儿,整个村庄就都飘飞着诱人的薯香了。城里人也爱吃烤红薯,但无论如何也吃不出乡间那种浓香的滋味。
那些镶着衰草的边的麦田里,初生的麦苗柔弱无骨,秋风一起,它们满地里摇曳起来。麦田是秋天田野里一道鲜活柔美的风景。农人会不时地走到地边,像哲学家那样对他的播种来一番辩证的思考。
农人每天到地里去,他们把枯败的秸秆一点点收拢到地头,把衰草一点点拔掉,让历经了生长辛苦的土地重新获得梳妆后自信的美颜。直到气候入了九,田间的农夫才会少到极致。
经历了秋天的收获,农家的院子就成了一位盛妆的美妇人了。而她的内在可能更丰厚。 要感受真正的秋天,还是要到乡下去。(摘自《语文世界》)
7、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要感受真正的秋天,还是要到乡下去”?(2分)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农人的秋天?(3分)
9、你是如何理解“农人会不时地走到地边,像哲学家那样对他的播种来一番辩证的思考。”这句话的?(2分)
10、本文的语言很美,请你选一句,并赏析。(3分)
选句:
赏析:
11、最后一节说“而她的内在可能更丰厚。”这里的“内在”是指什么?(2分)
12、有人认为秋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有人认为秋是肃杀的、惨淡的季节。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描写秋天的诗句,你能写出两个例子吗?(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1分)
新加坡科研人员在研究小波函 数理论和构造方面有了新发现,这将为数据压缩、图像识别和信号传送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从而有助于解决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拥挤阻塞现象。
小波理论是当今世界数学界的热门话题,它是通过数据提供的信号选出合理的基函数,从而找出最筒单的算法。这就好比阅读一篇外语文章,倘若有一本专门为这篇文章准备的词典,阅读起来就会倍觉方便。小波理论就是要找出分析数据最简单有效方法的“专用词典”。
小波理论的提出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世界各国的数学家都在进行研究,以找出小波理论在实际中切实有效的应用途径。
据知,目前小波理论的用途之一是帮助解决了指纹电脑识别仪上出现的问题。使用指纹识别仪时,由于拇指每次按压的力量不同,按得太重,出现在电脑上的指纹一团黑,按得太轻,图像却又朦朦胧胧。如果电脑的识别能力不强。就难以准确核对,那拇指就得一按再
按,直到获得认可为止。这难免费时费事。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新加坡科研人员利用小波理论上的新发现,帮助清除电脑指纹上的黑团,或加强纹路,加强扫描器所得的图像素质。
小波理论的另一个用途是.以小波理论来压缩数据。可使储存数据和资料的空间缩小60一100倍。换句话说,就是当你从网上下载资料时,以往要花60分钟的,现在只需1分钟便可以了。
此外,使用小波法,还能够突破目前录像数据压缩法的局限。简单地说,目前,一个图像要在录像机上播映时,必须将图像转换成录像机可解读的程序;如果要用在智慧卡上,又得转换成一个新程序,储存多一次;图像要用在手提型电脑上时,又得转换一个程序,再储存一次,非常耗时费时。
而采用小波理论,就能克服这个麻烦。以小波法来储存图像,只需要转换一次,就可以让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条件,下载图像,不需要每次都得“量身定做”。这样就可以一图多用。
现在,新加坡的科研人员已完成了整个演算法,正在申请商业权。预计不久的将来,一些商家便会开始采用这个名为“可融通的录像压缩新法”。到时,人们不仅能以更短的时间来进行网上购物或下载网上图像,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展开多方视频会议,再不存在因各方面的解析能力不同,而使某一方无法参与视频会议的问题。
13、下面对“小波理论”的诠释,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小波理论是为数据压缩、图像识别和信号传递提供有效方法的理论。
B、小波理论是通过数据提供的信号选出合理的基函数,从而找出最简单算法的理论。
C、小波理论是分析数据最简单有效方法的“专用词典”。
D、小波理论是帮助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拥挤阻塞现象的理论。
14、文中划线句的“量身定做”指什么?请你结合语段用自己的话归纳。(3分)
15、小波理论的用途有哪些?(4分)
16、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1分)
真 性 情
周国平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义。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在我看来,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生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人做事情,或是 ,或是 。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由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匆忙了。但是,也正因为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不抱野心,只为自己高兴而好好做成几件事了。
没有空玩,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
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
你说,得活出个样子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以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以。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潇洒者介乎其间,而非超乎其上。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惟愿意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光阴似箭,然而只是对于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这时便会觉得时间以逼人之势驱赶着自己,几乎没有喘息的工夫。
相反,倘若并不觉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静如止水,光阴也就停住了。永恒是一种从容的心境。
17、作者认为,成功是乐其所为,幸福是感受意义。而比此更重要的却是真性情。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真性情”的理解。(2分)
18、生活的哲理,在对比中娓娓道来,既亲切可感,又引人深思。结合你对人生的感悟和选文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全内容,注意上下文的有机联系。(2分)
人做事情,或是 _ ,或是 。
19、第5段中加点句子“明白了这一点”具体指什么?联系选文,你认为“明白了这一点”,对于生活又有怎样的作用?(3分)
20、“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其中的“样儿”和“味儿”的?(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8题。(16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公与之乘( )
②公将驰之( )
③既克 ( )
④彼竭我盈(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2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把它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25、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功),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惑别人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阙(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分析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哪一条基本原则。(2分)
三 作文 (5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首诗:“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它们相信 \最后 ,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的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你的热情换来的却是别人的误解或冷遇,每当这时,你退却了吗?诗歌告诉你,只要坚持报以最美的微笑,无情的顽石也会被你打动,从而“粗糙地微笑”,把你的关爱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终有一天你会得到爱的回报,“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请以“爱的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27分)
1、 (2分)
2、略。(6分)
3、A
4、①去掉“通车”;或将“驶”改为“止”。 (2分)②改为“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在内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也可改成“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各项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分)
5、①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2分)②前两句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2分)(这两问意对即可)
二、(58分)
6、首尾呼应(1分) 乡下的秋天,枝桠上的野菊、院子里的柿子、地窖里的红薯无不向人证明这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只有乡下才最能显示季节的特征。(意对即可)(2分)
7、收获柿子,品尝红薯,整理麦地(3分)
8、指农民像哲学家辩证地对待政治问题一样,细心地观察、精心伺弄自己的庄稼,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有一种满足和自豪(意对即可)(2分)
9、答案略。(3分)(选句摘抄1分,赏析2分,语言表述不流畅的酌情扣分。)
10、指秋收后农家院子丰盛的农产品,以及农民们的那份自信和幸福(2分)
11、举例略。(2分)
12、B (2分)
13、是指录像数据图像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方法和用途,设计合适的程序。(意对即可)(3分)
14、①帮助清除电脑指纹上的黑团,或加强纹路,加强扫描器所得的图像素质。
②压缩数据。可使储存数据和资料的空间缩小60一100倍。
③还能够突破目前录像数据压缩法的局限,让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条件,下载图像,不需要每次都得“量身定做”。
④不久,人们能以更短的时间来进行网上购物或下载网上图像。
⑤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展开多方视频会议。 (4分,答对4点即给全分)
15、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作诠释 (2分,答对两点即可)(举例略)
16、保持生命的本色,心静如止水,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灵而做事。(3分)
17、出于利益 出于性情。(2分)
18、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个人一生的确做不成多少事。 拥有从容的心境,可以不抱野心,善待自己。(4分)
19、“样儿”指要出人头地,有能在人前炫耀的成就;(2分)“味儿”指要让生活有滋有味。(2分)
20、(1)天晴。(2)众、许多。(3)睡觉。(4)茶。(4分)
27、写 作(65分,其中书写5分)评分标准
评 分 标 准
一类卷54-60分 二类卷45—53分 三类卷36—44分 四类卷24—35分 五类卷24分以下
内容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 中心基本明确思想感情较真实健康内容比较具体 中心不明确思想感情不够真实健康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内容失真
语言 语言流畅表达方式恰当 语言通畅表达方式较恰当 语言基本通畅有少量语病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表达方式不够恰当 文理不通表达方式不当
结构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结构尚完整层次较清楚 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楚 层次混乱
评分注意事项:
1.内容、语言、结构三项都具备同类条件,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限者,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者,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
2.关于语病:这里的语病是指明显的语法、修辞或逻辑上的错误。
3.不足6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4.如遇出现真实地名或暗示本人姓名、所在学校的试卷,一律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写字(5分)
等次




PAGE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