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测试(能力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测试(能力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13 08:36: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春·八年级单元测试)合掌屋是日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房屋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具有黏性的木头接合而成,屋顶用厚厚的稻草铺设,坡度达60°,形状有如双手合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合掌屋( )
A.建筑材料源于畜牧业和林业
B.屋顶坡度大,可以有效防震
C.屋顶厚度大,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
D.不使用钉子,是为了节约矿产资源
2.合掌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为了( )
A.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收入
B.保持古老而原始的劳作方式
C.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D.吸引外资,开发森林资源
3.(2018春·七年级单元测试)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对迁入国来说,其好处是( )
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④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2020年度传递的火炬设计灵感源自樱花。下图甲为日本火炬设计图,图乙为日本樱花开放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日本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东临日本海,西临太平洋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C.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 D.因处在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火山频发
5.为了感受樱花的魅力,小明预计在明年5月初去日本看樱花,他应去( )
A.本州岛 B.北海道岛 C.九州岛 D.四国岛
6.(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在世界上,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2022秋·七年级单元测试)当地时间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旅游胜地塔阿尔火山大规模爆发,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和蒸汽,并从火山口涌出大量熔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菲律宾位于( )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亚
8.此次火山爆发发生在( )
A.太平洋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内部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9.(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图是印度人口增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1年到2010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越来越多
B.从1951年到201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10亿
C.从1951年到2010年,印度人口增长逐年变慢
D.目前印度人口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印度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很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经常歉收,过去粮食需大量进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通过培育良种、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读左图印度人口增长图和右图热带季风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印度人口特点是( )
A.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快 B.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快
C.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慢 D.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慢
11.造成印度农业生产经常歉收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海啸 C.滑坡 D.旱涝
12.印度推行“绿色革命”的过程中,为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培育抗旱品种 ②兴修水利 ③引进国外劳动力 ④推广农业机械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春·九年级单元测试)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下图示意俄罗斯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脉为乌拉尔山脉的是( )
A.甲山脉 B.乙山脉 C.丙山脉 D.丁山脉
14.俄罗斯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北部多南部少 C.沿海沿河分布 D.东部多西部少
15.俄罗斯北部海岸线漫长,但海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海岸线平直,港口少 B.冬季严寒,封冻期长
C.开发较晚,经济落后 D.纬度高,有极夜现象
二、解答题
16.(2021秋·七年级单元测试)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9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材料二: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中方对4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1)读材料一可知:“一带一路”是“____________带” 和“___________路”的简称。
(2)读图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 )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3)读材料二可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五大类成果, 即政策沟通、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4)“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体现了( )
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B.各国经济自成一体
C.阻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 D.不利于各国资金融通
17.(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7月盛行来自__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方向)季风,降水____(多、少),1月盛行_______(方向)季风,降水_____(多、少)。
(2)在半岛的东西两侧各有东高止山脉与西高止山脉分布,由于地形的影响,迎风坡的降水往往多于背风坡,7月,半岛西侧沿海的降水量____(大于、小于)东侧沿海。
(3)印度盛产_________(粮食植物),该植物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__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18.(2019秋·七年级单元测试)读日本、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称:A ________海,B ________洋。
(2)写出两国首都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3)两个国家中,以季风气候为主的是________,以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________。
(4)下面两句话分别描述某个国家的部分特征,请写出相对应的国家名称。①岛国,多火山地震,经济发达的国家–________;②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________。
(5)对比国家可以更好的认识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①日本工业大都集中分布在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②俄罗斯工业分别特点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春·八年级单元测试)合掌屋是日本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房屋不用任何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采用具有黏性的木头接合而成,屋顶用厚厚的稻草铺设,坡度达60°,形状有如双手合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合掌屋( )
A.建筑材料源于畜牧业和林业
B.屋顶坡度大,可以有效防震
C.屋顶厚度大,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
D.不使用钉子,是为了节约矿产资源
2.合掌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为了( )
A.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经济收入
B.保持古老而原始的劳作方式
C.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
D.吸引外资,开发森林资源
【答案】1.C 2.C
【解析】1.合掌屋建筑材料源于种植业和林业,故A错误;屋顶坡度大是因为当地冬季多暴雪,减缓屋顶压力,且位于日本海沿岸,台风影响小,故B错误;屋顶厚度大,利于冬季保暖,夏季隔热,故C正确;不使用钉子,是为了地震时可使房屋保持适当的晃动,利于防震,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2.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暴风雪天气,当地传统民居合掌造屋顶厚,房屋不用钉子,只用绳子绑扎或用有黏性的木头结合而成,屋顶用厚厚的稻草铺设,因此合掌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故C正确;与发展旅游业、劳作方式和开发森林资源都没有关系,故ABD 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8亿。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灿、地震活动频繁,日本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3.(2018春·七年级单元测试)近年来,日本加大海外投资,不断地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对迁入国来说,其好处是( )
①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④提供丰富的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日本加大对海外的投资,不断把工厂迁移到国外,对于迁入国来说,有利于解决迁入国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和提供丰富的资源是对日本来说的好处,故选A。
【点睛】
(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日本被誉为樱花之国,2020年度传递的火炬设计灵感源自樱花。下图甲为日本火炬设计图,图乙为日本樱花开放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日本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东临日本海,西临太平洋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
C.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 D.因处在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火山频发
5.为了感受樱花的魅力,小明预计在明年5月初去日本看樱花,他应去( )
A.本州岛 B.北海道岛 C.九州岛 D.四国岛
【答案】4.B 5.B
【解析】4.读图可知,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A错。日本大部分位于30°N~45°N之间,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B正确。日本是由四个大岛以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是一个岛国,并不地处内陆,C错。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地震火山频发,D错。故选B。
5.日本南部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从3月初到5月底樱花一次从南向北开放,也就是沿着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依次开放,小明预计在5月初去日本看樱花,所以应该去北海道。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日本地理位置及领土的分布。
6.(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在世界上,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位于( )
A.五海三洲之地 B.亚洲各国到达美洲的必经之地
C.两大洋、两大洲的十字路口 D.欧洲各国石油输入的咽喉要地
【答案】C
【详解】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排除ABD,故选C。
(2022秋·七年级单元测试)当地时间2020年1月12日,菲律宾旅游胜地塔阿尔火山大规模爆发,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和蒸汽,并从火山口涌出大量熔岩。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菲律宾位于( )
A.中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亚
8.此次火山爆发发生在( )
A.太平洋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内部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答案】7.C 8.B
【分析】7.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故选C。
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是由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据图可知,此次火山爆发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选B。
【点睛】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9.(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下图是印度人口增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1951年到2010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数越来越多
B.从1951年到201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10亿
C.从1951年到2010年,印度人口增长逐年变慢
D.目前印度人口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印度1951年的人口是3.6亿,到2010年人口达到11.8亿,60年间增加了8.2亿。1951年至1961年10年间增加了0.8亿,1961年至1971年10年间增加了1.1亿,1971年至1981年10年间增加了1.4亿,1981年至1991年10年间增加了1.6亿,1991年至2000年9年间增加了1.6亿,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增加了1.7亿,可以看出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长的数量越来越多,2011年印度人口达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排除BCD,故选A。
(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印度人口众多,粮食消费量很大。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农业生产经常歉收,过去粮食需大量进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通过培育良种、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化等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读左图印度人口增长图和右图热带季风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印度人口特点是( )
A.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快 B.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快
C.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较慢 D.人口总量少,人口增长较慢
11.造成印度农业生产经常歉收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海啸 C.滑坡 D.旱涝
12.印度推行“绿色革命”的过程中,为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培育抗旱品种 ②兴修水利 ③引进国外劳动力 ④推广农业机械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0.A 11.D 12.A
【解析】10.由材料可知,印度的总人口超过10亿,人口总量大,人口增长快,粮食生产的压力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由右图可知,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经常歉收,与寒潮、海啸和滑坡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12.印度推行“绿色革命”的过程中,为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旱涝灾害频繁,采取了培育抗旱品种,兴修水利等措施,引进国外劳动力和推广机械化对克服季风气候带来的旱涝灾害没有帮助,故①②正确,故选A。
【点睛】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靠亚欧大陆,南临印度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一年分干季、湿季和凉季;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2022春·九年级单元测试)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下图示意俄罗斯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山脉为乌拉尔山脉的是( )
A.甲山脉 B.乙山脉 C.丙山脉 D.丁山脉
14.俄罗斯工业区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北部多南部少 C.沿海沿河分布 D.东部多西部少
15.俄罗斯北部海岸线漫长,但海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海岸线平直,港口少 B.冬季严寒,封冻期长
C.开发较晚,经济落后 D.纬度高,有极夜现象
【答案】13.B 14.A 15.B
【解析】13.据图可知,乙山脉为乌拉尔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B正确;甲山脉为大高加索山脉,A错误;丙为上扬斯克山脉,C错误;丁为斯塔诺夫山脉,D错误。故选B。
14.据图可知,俄罗斯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原料产地,可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燃料,A正确;俄罗斯资源分布北部少南部多,工业分布并不具备此特点,B错误;据图可知,俄罗斯的工业区并不是沿海沿河分布,C错误;俄罗斯的工业区东部少西部多,D错误。故选A。
15.俄罗斯北部海岸线漫长,但海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封冻期长,海运价值不高,B正确;俄罗斯北部海岸线曲折,A错误;开发较晚,经济落后不是航运价值不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纬度高,有极夜现象,也有极昼现象,跟航运价值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俄罗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西低东高。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 ,7月平均温度为11-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俄罗斯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二、解答题
16.(2021秋·七年级单元测试)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领导人在2013年9月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它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材料二: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中方对4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1)读材料一可知:“一带一路”是“____________带” 和“___________路”的简称。
(2)读图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 )
A.马六甲海峡 B.霍尔木兹海峡
(3)读材料二可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五大类成果, 即政策沟通、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4)“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体现了( )
A.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 B.各国经济自成一体
C.阻碍各国之间贸易往来 D.不利于各国资金融通
【答案】(1) 丝绸之路经济 海上丝绸之
(2)A
(3)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4)A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材料,考查了“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点,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要认真读图读资料。
【详解】(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2)从图中可以看出,“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的重要海上通道是A马六甲海峡,其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故选A。
(3)由材料二可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五大类成果,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
(4)“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体现了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自成一体与题意不符;“一 带一路”有利于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有利于各国资金融通。故选A。
【点睛】
17.(2021春·七年级单元测试)读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气候,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7月盛行来自____________洋的_________(方向)季风,降水____(多、少),1月盛行_______(方向)季风,降水_____(多、少)。
(2)在半岛的东西两侧各有东高止山脉与西高止山脉分布,由于地形的影响,迎风坡的降水往往多于背风坡,7月,半岛西侧沿海的降水量____(大于、小于)东侧沿海。
(3)印度盛产_________(粮食植物),该植物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__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答案】 热带季风 印度 西南 多 东北 少 大于 水稻 平原
【分析】印度位于亚洲南部,北靠亚欧大陆,南临印度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一年分干季、湿季和凉季;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
【详解】(1)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差异明显,7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多,1月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降水少。
(2)半岛的东西两侧各有东高止山脉与西高止山脉分布,由于地形的影响,迎风坡的降水往往多于背风坡,7月,半岛西侧沿海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于东侧沿海(位于山地背风坡)。
(3)印度盛产水稻,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降水多的平原地区(恒河平原)。
【点睛】
18.(2019秋·七年级单元测试)读日本、俄罗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域名称:A ________海,B ________洋。
(2)写出两国首都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3)两个国家中,以季风气候为主的是________,以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________。
(4)下面两句话分别描述某个国家的部分特征,请写出相对应的国家名称。①岛国,多火山地震,经济发达的国家–________;②国土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________。
(5)对比国家可以更好的认识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①日本工业大都集中分布在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②俄罗斯工业分别特点是________。
【答案】(1) 日本 北冰
(2) 东京 莫斯科
(3) 日本 俄罗斯
(4) 日本 俄罗斯
(5) 太平洋 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靠近原料产地
【分析】本题以日本、俄罗斯图为材料,涉及日本、俄罗斯的位置、城市、气候、工业、资源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看出,日本西临的A是日本海,俄罗斯北临的B是北冰洋。
(2)日本首都是东京,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3)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俄罗斯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4)日本是东亚岛国,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经常发生火山地震,其经济发达;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自给程度高。
(5)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原料和燃料需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因此其工业大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俄罗斯工业主要靠近原料产地分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