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敬业与乐业
基本常识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心无旁骛( )________
(2)痀偻丈人承蜩( )________
(3)强聒不舍( )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
2.给加粗字注音。
旁骛( ) 佝偻( ) 解剖( ) 扯直( )
3.根据注音写字。
亵dú( ) pián进( ) 教huì( ) jiǎn择(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敬业与乐业》文中作者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一段话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业与乐业·同步训练
1.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作者认为乐业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3.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该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怎样理解画线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说破,而有些假话则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则说你不识时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________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一句中“风险”在这里是指什么?为什么讲真话就要冒一点风险?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这其中的“勇气”“胆略”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14.结尾一段说:“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中“这个武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说:“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你认为自己该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本常识:
1.(1)wù 马乱跑 (2)tiáo 蝉 (3)guō 喧扰 (4)hào 喜爱
2.wù gōu pōu chě
3.渎 骈 诲 拣
4.(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符。(2)道理极容易明白。(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2.为劳作也就是为职业而生活,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劳动。
3.从事艰苦的职业,要认识到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人生只有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不矛盾。因为两种说法侧重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
【能力提高】
1.人人必须尽责任。
2.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6.尽你所了解和体悟到的责任感来写,不必苟同,答案略。
【开放探究】
此题持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皆可,关键要说出道理,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参考答案
1.(1)无所用心(2)万恶懒为首 (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首先,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其次,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3.我们要敬业。
4.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来。
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6.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7.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自己当然很痛苦。
8.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不严密。
9.示例: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0.我们要提倡说真话
11.对比 突出强调了“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这一内容,更有力地论证了“提倡说真话”这一中心论点。
12.讨人嫌,被人误会,被人孤立甚至被人诬陷;因为你说出真相,严重地影响了那些说假话者的切身利益,他们便会想方设法打击、报复,甚至诬陷你。
13.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14.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
15.同意。因为人们提倡讲真话,就会为“说真话”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道德舆论上的后盾,就会给说真话者以鼓励、信心、勇气和力量。再者,一个人说真话会影响到另一个人说真话,这样整个社会相互感染、学习,最终会形成人人勇于讲真话的良好风气。(也可回答不同意,因为当人们的自身素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时,要让人们说真话恐怕是比较困难。因此,要想提倡讲真话,归根结底是要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自身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地“为讲真话创造一良好的社会环境”。只要回答的有道理即可。) 示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事事讲真话,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说服、影响周围的人说真话,敢于揭露和打击说假话者,“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
76 敬业与乐业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心无旁骛( )________
(2)痀偻丈人承蜩( )________
(3)强聒不舍( )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中,“为劳动而生活”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敬业与乐业》文中作者说“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作者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一段话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1)wù 马乱跑 (2)tiáo 蝉 (3)guō 喧扰 (4)hào 喜爱
2.为劳作也就是为职业而生活,活着是为了更好地劳动。
3.从事艰苦的职业,要认识到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人生只有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不矛盾。因为两种说法侧重的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的角度说的。
【能力提高】
1.人人必须尽责任。
2.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6.尽你所了解和体悟到的责任感来写,不必苟同,答案略。
【开放探究】
此题持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皆可,关键要说出道理,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36 敬业与乐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乐(lè)业 百行(háng)业为先
羡慕(mù) 言行相顾
B、征(zhèng)引 禅(chán)师
佝(gǒu)偻(lóu) 断章取义
C、骈(pián)进 亵(xiè)渎(dú)
佛(fó)门 不二法门
D、承蜩(tiáo) 旁鹜(wù)
层累(lěi) 强聒(guō)不舍
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
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 ,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 , ,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敬业与乐业(节选)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亡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孩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
3、选出下列复句中不同的一项( )。
A、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B、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C、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炙。
D、人生能从自己职业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4、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
5、“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
〈二〉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
2、文章第③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第④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
4、请你为第③段从正面或从反面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敬业与乐业》 能力练通 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C 5、结出丰硕的果 莲能纹丝不动,扎根大地
二、(一)1、(1)重重叠叠的层次;(2)一同前进。2、《论语》 知道它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对它有兴趣的人。《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人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第二句话以孔子为例证明以事业为乐的生活才最有意义。 3、B 4、要乐业 做工好苦 四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5、承接上文,总起下文 (二)1、去掉无用的东西,掌握精华巧运心思把书读活,为我所用。2、用王明教条式的读书和照抄照搬书本给革命造成危害的事例,论证了不善于读书的危害。3、从两方面写:一是他读马列的书,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二是他学习前人的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
4、答案示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起行军打仗头头是道,但却不能根据实际灵活运用。长平一战,他率领四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自己也命丧沙场。
46《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4.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5.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3分)
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2题(8分)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9.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20.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2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2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
导学设计:
一.趣味介绍作者
【说明】上课,首先要有趣,但本课属于议论文,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不强。那么怎样有趣?
首先是要有趣地介绍作者。介绍作者应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带点故事,带点趣味,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下面是我对作者梁启超的介绍:
学界泰斗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少年:天才神童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为农者半为儒”的乡绅家庭,自幼聪颖,4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9岁就能写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青年:改革新锐
17岁进入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学习,接受康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成为康有为的得力门生和推行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8年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变法。9月政变发生,逃亡日本。
中年:耀眼巨星
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撰述。他的文章立论新颖,感情充沛,文笔华美,流畅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时务报》风靡全国。连反对维新的胡思敬也惊呼:“《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言语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zōu角落),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流亡日本期间,继续写文章、著书,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黑暗。诗文大家黄遵宪称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严复也肯定:“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可以说,梁启超的文章在整个中国近代散文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晚年:学界泰斗
晚年的梁启超弃政从文,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000余万字,加上其他著述共达1400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发表39万字——可谓学界泰斗。
麻将桌上口述社论
梁启超酷爱麻将,曾说“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有一次几个知识界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来客不解,听他解释方知是约了麻局。他为《时务报》写社论、时评,又不愿耽误“四人功课”,于是常常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口述社论。麻将胡了,社论也口述完毕,一字不改,就可付印。据说他很多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精心培育了9个子女,个个皆是栋梁之材,还出了三位院士: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次子梁思永,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三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作用】许多教师教学中只注意传授知识,忽略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忽视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问题。还有些教师,眼里只有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以上趣味介绍,虽然并不考,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不可低估,学生的心理影响和他们学习这一课的情感投入却不得不重视,这样做,学生会感觉这课有趣,会有比较强烈的情感投入,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用上自己“行万里路”的照片
为了上好这一课,做好这课课件,我于2015年3月7日前往广东新会拜访了梁启超故居,之前还去过北京西山植物园的梁启超墓。用上亲自拍摄的照片,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 用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阅读
1.学法指导: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鸟瞰,浏览文章,了解大概,明确重点、难点;
解剖,各部分仔细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和疑难处仔细研究;
会通,即融会贯通,联系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等资料,深入彻底理解。
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就用梁启超这三步学习法。
【说明】这三步学习法,其实跟我平常使用的先整体感知,再分段阅读品味,最后归纳积累并迁移扩展探究的学习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毕竟具有新颖性,能引起学生兴趣。
“三步”具体内容如下:
(略)
四. 联系生活仿写和探究
1.小试身手:仿写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
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课后练习二)
例1:“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可以谋生,使自己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
使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例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例子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因为找到“镭”,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数学世界里驰骋,稿纸装了几麻袋,终于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捡破烂的博士……(请去网络搜索)
提示:张老师觉得以上仿写没意思,若想有意思,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发表议论,例如:
网吧利弊谈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初三了,该“减负”还是“增负”?
要考试了,还背“中华经典”吗?
学生该实行几小时工作制?
食堂饭菜之我见
……
【一个诀窍】说话、作文,一与生活联系(与思想感情联系),立刻就变得有意思,也有话可说了。
2.发现频道
梁启超先生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例如同学、老师、家长……(自愿完成)
3.主人论坛
你还有什么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吗?还有什么见解,特别是独到见解吗?
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以“任公”和“饮冰室主人”为号?
解答:梁启超十分崇拜墨子,他自号“任公”是取墨家“任侠”之义,表示要努力发扬墨家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奉献自己的才华和心血。
其书房名“饮冰室”,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庄子 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比喻自己受命从政,为国忧心的惶恐情态。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焦灼异常。如何解此“内热”?唯有“饮冰”。所以用“饮冰室”名其书房,表达自己内心对国家局势的忧虑焦灼。
2.梁启超麻将桌上口述社论是真是假?
解答:老师估计是真,因为梁启超确实有此能力。他一动笔就文思泉涌,万言长文“片刻即脱”。年轻时曾以10日之功,写完长达百页的《欧洲战役史论》。护国运动期间,遭袁世凯通缉躲入深山,在大病初愈的情况下奋战三天,写出《国民浅训》一书。人到暮年,精力不减,只消一个周末,便可成书一本。与他一同旅欧的蒋百里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请他作序。他一出手便是6万字,与原书一样长,只得单独出版,这就是他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清代学术概论》。
3.梁启超这样文思泉涌,是天资,还是后天练就的?
解答:两方面原因都有。梁启超确实天资超常,但他文思泉涌,奥秘更在于博闻强志,能出经入史,信手拈来。例如一次宴会,胡适说中国古诗中没有写猪的诗句,他马上以乾隆非常生僻的“夕阳芳草见游猪”反驳。
……
4.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
附:同学们意见
1.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各有道理,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2.职业分工没有贵贱之分,却有高下之别。从现在的社会实际来看,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不一定能保证温饱,更不一定能获得人格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看看那“开胸验肺”的,看看那些“跳楼讨薪”的,看看那些以自焚抵制强拆的……别说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就是普通员工与老板,普通公务员与权贵,生活也判若天壤。如果现在一味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一定可能,而且有维护既得利益之嫌。否则他为什么不放弃既得利益去拉黄包车?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元帅同意吗?
3.两种说法反映的价值观也有区别。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而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进取型、性格外向型人生观。要注意哎——课文说的是:“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学理上” 和“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呀。“学理”是书呆子讲的,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大家要善于将“学理”变成真理呀!
6《敬业与乐业》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14.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如答“针对‘做工苦’提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论点”也可给分)
15.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3分)
【答案】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答案】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9-22题(8分)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9.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答案】我们要敬业
20.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道理论据。(1分)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意近即可)(1分)
21.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答案】不好。(1分)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1分)
22.“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请从身边举一个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的例子并加以简评。 (2分)
【答案】示例:扫大街的清洁工人,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他们不嫌弃这种又苦又累的职业,总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敬重。(举例正确1分,评价合理1分)
导学设计:
一.趣味介绍作者
【说明】上课,首先要有趣,但本课属于议论文,缺乏故事性,趣味性不强。那么怎样有趣?
首先是要有趣地介绍作者。介绍作者应避免平铺直叙,尽量带点故事,带点趣味,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下面是我对作者梁启超的介绍:
学界泰斗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少年:天才神童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为农者半为儒”的乡绅家庭,自幼聪颖,4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9岁就能写上千言的八股文章,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青年:改革新锐
17岁进入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学习,接受康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成为康有为的得力门生和推行维新变法的得力助手,时人合称“康梁”。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8年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变法。9月政变发生,逃亡日本。
中年:耀眼巨星
1896年《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总撰述。他的文章立论新颖,感情充沛,文笔华美,流畅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一时《时务报》风靡全国。连反对维新的胡思敬也惊呼:“《时务报》盛行,启超名重一时,士大夫爱其言语笔札之妙,争礼下之。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zōu角落),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流亡日本期间,继续写文章、著书,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清王朝的腐朽黑暗。诗文大家黄遵宪称颂梁启超的思想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严复也肯定:“梁任公笔下大有魔力,而实有左右社会之能。”可以说,梁启超的文章在整个中国近代散文史上都是无与伦比的。
晚年:学界泰斗
晚年的梁启超弃政从文,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148卷,1000余万字,加上其他著述共达1400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平均每年发表39万字——可谓学界泰斗。
麻将桌上口述社论
梁启超酷爱麻将,曾说“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有一次几个知识界朋友约他某天去讲演,他说:“你们订的时间我恰好有四人功课。”来客不解,听他解释方知是约了麻局。他为《时务报》写社论、时评,又不愿耽误“四人功课”,于是常常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口述社论。麻将胡了,社论也口述完毕,一字不改,就可付印。据说他很多文章都是在麻将桌上口授而成。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精心培育了9个子女,个个皆是栋梁之材,还出了三位院士: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次子梁思永,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三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作用】许多教师教学中只注意传授知识,忽略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忽视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问题。还有些教师,眼里只有应试,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以上趣味介绍,虽然并不考,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不可低估,学生的心理影响和他们学习这一课的情感投入却不得不重视,这样做,学生会感觉这课有趣,会有比较强烈的情感投入,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用上自己“行万里路”的照片
为了上好这一课,做好这课课件,我于2015年3月7日前往广东新会拜访了梁启超故居,之前还去过北京西山植物园的梁启超墓。用上亲自拍摄的照片,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感情投入。
三. 用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阅读
1.学法指导: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鸟瞰,浏览文章,了解大概,明确重点、难点;
解剖,各部分仔细研究,特别是对重点和疑难处仔细研究;
会通,即融会贯通,联系作者思想和写作背景等资料,深入彻底理解。
我们学习《敬业与乐业》就用梁启超这三步学习法。
【说明】这三步学习法,其实跟我平常使用的先整体感知,再分段阅读品味,最后归纳积累并迁移扩展探究的学习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但毕竟具有新颖性,能引起学生兴趣。
“三步”具体内容如下:
(略)
四. 联系生活仿写和探究
1.小试身手:仿写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
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课后练习二)
例1:“有业之必要”的理由
可以谋生,使自己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
使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事业上的小小成功,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例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例子
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因为找到“镭”,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陈景润几十年如一日在枯燥的数学世界里驰骋,稿纸装了几麻袋,终于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
捡破烂的博士……(请去网络搜索)
提示:张老师觉得以上仿写没意思,若想有意思,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发表议论,例如:
网吧利弊谈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初三了,该“减负”还是“增负”?
要考试了,还背“中华经典”吗?
学生该实行几小时工作制?
食堂饭菜之我见
……
【一个诀窍】说话、作文,一与生活联系(与思想感情联系),立刻就变得有意思,也有话可说了。
2.发现频道
梁启超先生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例如同学、老师、家长……(自愿完成)
3.主人论坛
你还有什么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吗?还有什么见解,特别是独到见解吗?
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以“任公”和“饮冰室主人”为号?
解答:梁启超十分崇拜墨子,他自号“任公”是取墨家“任侠”之义,表示要努力发扬墨家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奉献自己的才华和心血。
其书房名“饮冰室”,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庄子 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比喻自己受命从政,为国忧心的惶恐情态。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内心焦灼异常。如何解此“内热”?唯有“饮冰”。所以用“饮冰室”名其书房,表达自己内心对国家局势的忧虑焦灼。
2.梁启超麻将桌上口述社论是真是假?
解答:老师估计是真,因为梁启超确实有此能力。他一动笔就文思泉涌,万言长文“片刻即脱”。年轻时曾以10日之功,写完长达百页的《欧洲战役史论》。护国运动期间,遭袁世凯通缉躲入深山,在大病初愈的情况下奋战三天,写出《国民浅训》一书。人到暮年,精力不减,只消一个周末,便可成书一本。与他一同旅欧的蒋百里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史》,请他作序。他一出手便是6万字,与原书一样长,只得单独出版,这就是他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清代学术概论》。
3.梁启超这样文思泉涌,是天资,还是后天练就的?
解答:两方面原因都有。梁启超确实天资超常,但他文思泉涌,奥秘更在于博闻强志,能出经入史,信手拈来。例如一次宴会,胡适说中国古诗中没有写猪的诗句,他马上以乾隆非常生僻的“夕阳芳草见游猪”反驳。
……
4.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哪一个说得对?为什么?
附:同学们意见
1.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各有道理,只是出发点不同而已。
2.职业分工没有贵贱之分,却有高下之别。从现在的社会实际来看,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不一定能保证温饱,更不一定能获得人格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看看那“开胸验肺”的,看看那些“跳楼讨薪”的,看看那些以自焚抵制强拆的……别说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就是普通员工与老板,普通公务员与权贵,生活也判若天壤。如果现在一味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一定可能,而且有维护既得利益之嫌。否则他为什么不放弃既得利益去拉黄包车?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元帅同意吗?
3.两种说法反映的价值观也有区别。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而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进取型、性格外向型人生观。要注意哎——课文说的是:“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学理上” 和“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呀。“学理”是书呆子讲的,实际不是那么回事。大家要善于将“学理”变成真理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