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4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范进中举 同步练习(4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0 13:44:08

文档简介

22 范进中举
1.给加粗字注音。
(1)作揖( ) (2)星宿( ) (3)攥着( )
(4)腆着( ) (5)斋公( ) (6)行事( )
(7)带挈( ) (8)绾了(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唯唯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万贯家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邻居内一个尖酸人说道:“罢么!胡老爹。”
尖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体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现在的用法。
(1)我自倒运,把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师说我火候已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____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_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_,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4.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家里的银子……何足为奇?”仔细揣摩这句话,你是怎样认识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一句“(胡屠户)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与全文开头最末一句“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范进中举后,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的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9.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写的很精彩,如缩写成下面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鲁提辖把镇关西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写“拳打镇关西”用了三个比喻句。在文中画出这三个句子,并指出三个句子各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拳打镇关西”表现了鲁提辖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2.“拳打镇关西”时,鲁提辖是说一句,打一拳。作者用了“道”、“骂”、“喝”三个动词,请问这三个动词前后能否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参考答案
1.(1)yī(2)xiù(3)zuàn(4)tiǎn(5)zhāi(6)háng(7)qiè(8)wǎn 2.(1)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2)大量的家财。(3)说话尖刻。(4)规矩。3.(1)丢脸的家伙 (2)这里指写文章的工夫。(3)很少 (4)家乡
4.攥、舒、缩、揣。见财欣喜却又假意推让。5.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胡屠户。6.范进生活的那个社会,封建官僚不但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他们高踞百姓之上作威作福。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读书人一旦爬了上去,就享不尽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7.趋炎附势。8.经济、社会地位。科举制度害了整个社会,扭曲了人们的灵魂,他们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诌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读书人一旦及第,便会飞黄腾达,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正是范进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中举却发疯的原因。9.不好。作者详写三拳打死镇关西,从味觉、视觉、听觉写,把鲁提辖伸张正义、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渲染得淋漓尽致,如缩写则没有感染力。10.三个比喻句略。(1)从味觉方面写(2)从视觉方面写(3)从听觉方面写。11.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写出两条即可)。12.不能。“道”写出鲁提辖抑制愤怒,语调比较平稳;“骂”写出他抑制不住愤怒,破口大骂;“喝”写出他愤怒到极点,大声吼叫。
322 《范进中举》
一.语言积累
1.填空
《范进中举》节选自 ,它是我国 代一部长篇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及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中举( ) 作揖( )商酌( ) 拙病( ) 相公( )
兀自( ) 带挈( )名讳( ) 桑梓( )啐在嘴上(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才去不到两个时候。 ( )
(2)你没奈何,权变一权变。(    )
(3)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
(4)父子见教的是。( )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屠户把银子 (拿 捏 攥 )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 (舒 伸 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收 缩 放)了回去,往腰里 (揣 塞 放)------
5.据课文内容和括号内提示,填写成语。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___________(形容骂得痛快淋漓)。
(2)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___________(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就想天鹅屁吃!
(3)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__________(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6. “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你知道下列称谓是怎样的一种称呼?
(1)阁下:__________ (2)足下:___________
(3)愚:____________ (4)生:
7.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 )
(2)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
(3)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
(4)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里,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
8.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二.阅读感悟
(一)完成下面关于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各类表现的表格填写,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征。
胡屠户 行为 语言 对范进的态度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胡屠户的性格特征:
(二)通过填写下面的文段完成对范进人物性格的分析及文章中心的概括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 (试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其心情前后变化)及中举前后 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 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现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   在塘里,   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一身的水。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1.文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哪几个词 这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
2.. 选段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发疯的丑态,请写出关键的词语:
⑴语言: ⑵动作: ⑶外形:
3. “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4. 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语句。
⑴烘托范进昏厥时怕人情景的是:
⑵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参考答案(19.范进中举):
一.语言积累:5. (1) 狗血喷头;(2)不三不四 ;(3)不省人事;6. (1) 敬辞,称对方,从前书函中常用,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2)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3)用于自称的谦辞词。;(4)旧时称读书人或晚辈。7. (1)比喻(2)夸张(3)对比,比喻。(4)反复,夸张。8.例:微笑是一片遮阳的绿荫,微笑是一句温暖的问候。(2分,每句1分,修辞手法不作要求,其他符合要求即可。)
二.阅读感悟:
(一)
胡屠户 行为 语言 对范进的态度
范进中举前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见教”范进;(希图进取时)一口啐在范进的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 现世宝,烂忠厚没用人;中了相公是“带挈”了来的;(希图进取时)尖嘴猴腮,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鄙视讽刺嘲弄
范进中举后 壮一壮胆,一个嘴巴打将去;手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站在一边,觉那只手隐隐疼将起来,讨了个膏药贴着 做了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贤婿老爷,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奉承讨好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
(二)喜极而疯;生活遭遇;科举制度
(三)1.踹、挣、淋淋漓漓;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2. 语言:噫!好了!我中了!动作:拍、笑、叫;外形:头发都跌散了,两手带泥,一身的水.3. 宣告几十年贫贱屈辱的生活就此结束,欣喜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朝到手。4. ⑴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⑵众人拉他不住.
PAGE
322 范进中举
  一、基础知识  
  (一)按拼音写出生字。
    造chú( ) wù( )自
    wǎn( )头发 tú( )户
    hún( )家 醉xūnxūn( )
    tiǎn( )着 pánchan( )( )
    商 zhuó( ) zhāi( )公
    yán( )王 ào( ) 恼
    衣jīn( ) pān( )谈
    轩chǎng( ) 两dìng( )银子
    zuàn( )紧
  (二) 解词。
    1 兀自:
    2 桑梓:
    3 轩敞
    4 侥幸:
    5 狗血喷头:
    6 商酌:
    7 倒运:
  (三)解释加黑字的意思。
  1 见教:
  2 万贯家私:
  3 不省人事:
  4 现世宝:
  二、阅读分析。
  (一)填表。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胡屠户是一个:    。
  (二)下边句子及加黑词说明人物什么性格行征?
  1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范进唯唯连声……
  答:
  2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答:
  3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答:
  (三)回答问题。
  1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一向与他毫无来往的张乡绅要来贺喜,还又送银子又送房屋?
  答:
  2 范进生活的社会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屡试不中却一直考到垂年之年仍不肯罢休?
  答:
  3 为什么范进中举前饿了两天,无人过问;中举后“邻居都来了”,又拿鸡蛋,背了斗米来……
  答:
  三、选作题。
  我一手拎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离开公园偏僻处的花圃,踏上了游区一条林间曲径。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我交肩而过,一个个向花儿投来欣赏的目光。
  嘿,两盆都是名种,怎会不具魅力:右手这“白和平”,就像和平鸽的银翎玉羽,素白无瑕;左手的“玉香”,宛若西子的凝脂粉面,尔雅娇媚。我在繁忙的的教学工作之余,喜欢养花育卉。这两个品种,我向往已久,今天靠着熟人的条子,找了花圃的主任,享受了优惠售价,终于觅求到手。
  “这月季多少钱一盆?”一位壮年游客在我面前停住。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于是我谎话脱口而出:“五六元。”但我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凝涩、有些颤抖。
  “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问者似笑非笑,神情显得有些诡秘,不可捉摸。
  问得这样顶真,奇怪!讨厌!……呃,不对,这人穿戴和仪表显示的气派,像个领导干部。说不定就是这个大公园的负责人,甚至还可能是园林管理局长。万一真是,我若被追逼得吐出真情,岂不既要出自己的洋相,又可能给花圃主任添什么麻烦……我身子猛地一热,额上一下渗出了涔涔细汗。此时此刻,我真像一个受审者,但只得咬死假供:“是五元。”
  他微微一笑,两眼倏然一瞥,悠悠离去。他那目光里,分明蕴含着十分明显的生疑和轻蔑。
  难怪呵,规定的价格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我并不清楚。这样肯定地回答是五元,不依旧可能给人留下一些可疑的痕迹?……
  我拎着花朝前踯躅,心儿在微微颤抖。
  又有三四个游客徜徉而来。他们老远就把目光投向我的月季。这一对对目光是表示的赞赏、爱慕?不,不像;像是询问,似乎还带有审鉴和疑虑的成份。也许言语查询随后就会袭来。我必须马上觅得可信的谎言准备招架。嗨,我的大脑是这样迟钝,什么话也想不出……不对,这以后一路上,这目光还会遇到多少次?我的心还要受多少次怀疑和蔑视的鞭挞?这是个值得忧虑的未知数。我不能再朝前走了,必须弄清这花每盆定价究竟是几元,必须谨慎想一想:到底该怎么办?
  我恨这盆花不能藏进衣袋,只能像小偷一样躲避着人们的目光,急匆匆溜回了花圃。我找会计查看了价目表。这两盆花,每盆应当是四元—并不是五六元。
  看我,崇拜了熟人的条子,相信了花圃的主任,受人诓骗,还去欺蒙别人,多可怜又多可笑!四十多岁的人,多年来屡见的是学生和家长尊敬的目光,从中品尝到的,总是自豪和安慰的蜜汁。而这一回,为占几元钱的便宜,在人格和精神上,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何苦呢?
  我毅然从衣袋里掏出四元钱,重重地放到会计面前:“给我补开张发票!”……
  我带着补开的发票,拎着两盆月季,重新踏上那条林间曲径。
  “这花是多少钱一盆的?”又有人发问了。
  “四元。”我的嗓音变得特别清脆、响亮。
  投来的目光有怀疑也有相信,也许都不无道理,不管怎样,我还是巴望一路上所遇到的人都能把目光投来,都能向我发问。我还要尽量把花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名种的可贵!
  1 文学作品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这四种形式,那么,这篇短文属于哪一种形式?为什么?
  2 引号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强调 D 表示否定
   E 表示反语,有讽刺作用
  文中“白和平”的引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
  3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试分析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述的?
  4 “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这“实情”是指什么?
  5 解释词语。
   ①倏然
   ②踯躅
  6 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寻找出“诓骗”一词的同义词。  ( )
  7 行文结束时,“我还要尽量把花儿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这句庆的意思是:( )
   A “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月季花的名贵。
   B “我”要向人们显示我不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C “我”要让大家都来欣赏月季花的艳丽。
   D “我”要向人们显示,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我补足了月季花的差价,从而证明我在人格和精神上的高尚。
  四、作文。
  1 范围:记叙文
  2 要求:围绕中心进行选材。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叙议结合。
  3 参考题目:①可以人物命题,如《哥哥》、《奶奶》。②可以事件命题,如《拜年》、《一场风波》。③可以时间命题,如《国庆节的夜晚》、《中秋》。④可以地点命题,如《上学路上》、《在青少年宫》。
【例文】
拜年
  大年初一,本来想在家看电视。谁知又要去拜年。
  这本该是件好事,可是真讨厌,还要带上一大堆东西。什么酒啊,糖啊,双宝素啊,等等,真是数也数不清。一大包、又一大包捆在一起,背得叫人喘不过气。而且亲戚住得远,这么走了一户掏一份,跟“二万五千里长征”差不了多少!
  我真是憋不住了,话多起来:“妈,拜年,拜年,问候问候,说几句吉利话不就得了,干啥还拿着这些东西送来送去的,也不赚烦?”
  “小孩子懂啥!这是礼节,不想干也要干!”妈妈故意把后面几个字拉得长长的。
  总算到了表叔家。呵,客人可真不少,老老小小挤满了一屋子。谈笑声,说话声,嗑瓜子声混杂在一起,真够热闹。桌上的礼品已经多得不能再摆了,爸爸只好把袋子搁在地上。大概是由于太忙的缘故,等了好一会儿表叔才出来,一见是我们一家,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急忙解了围裙,招呼着:“快,外面人多,进里屋坐吧!”
  我们刚坐下,表叔就来话了:”你们也看见了,外面那些都是老家的乡巴佬,也不想想是什么年代了,拜年竟还拿此红糖呀,山芋粉的。现在拜年,谁不是送双宝素、高级补品什么的?照他们这样,我过个年还不亏老本?”表叔苦笑了一下,又叹了口气。
  “哎,我们还不一个样!过年都是这么过呗!”爸爸好像在安慰表叔。
  “表哥,你们还有几家没走完?”表叔大概是想开了,笑着问。
  “多着呢!”妈妈插了句。
  “管它,一家家,慢慢走嘛,不去又会当作是看不起他们了。”爸爸深深吸了口烟。
  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多钟头,我早就坐不住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起身把袋里的两盒青春宝和两瓶酒掏出来,表叔站在一旁干笑着,一会儿瞧瞧这个,一会儿又摸摸那个,看样子还挺高兴呢!可是嘴上却说:”嗳,自家人,还拿这么多东西干啥?”
  “哪里,哪里。”爸爸客气地说,“不嫌少就好了。”
  “怎么会呢?”表叔皮笑肉不笑地说。
  “口袋拿来,鸡蛋、馒头装点去!”表婶边说边好像要来拿口袋,可妈妈却不放手。两人扭成一团,但袋子终究没有被拿去。
  好容易回到家,我已是精疲力尽了。还没等我躺上几分钟,“笃笃笃”又是一阵敲门声。我懒洋洋地打开门,“噢,是表叔呀!”我惊奇地叫道,来得真快,前脚跟后脚呀!真是出乎意料。当然是来拜年喽,不然怎么手里还拎着一大包东西?泡茶、炒菜、烧饭……忙了一阵子。表叔擦了擦嘴边的油腻,从包里掏出了两包白糖和一包山芋粉,乐呵呵地走了。
  关上门,我偶然发现,表叔送来的礼品都已是破的破,脏的脏了,想必是经过辗转反侧,颠沛流离的。这时里屋传来妈妈对爸爸说的话:没想到两盒青春宝、两瓶人参酒只换来两包白糖和山竽粉。干脆下午到姐姐家拜年,就用表弟刚才带来的那些东西吧!”突然间,我感到眼前所看到和听到的是多么可笑,这些无辜的东西——礼品,被人们推东塞西,太可怜了。
  难道妈妈说的那个所谓的“礼节”就是把礼品传来传去,而最终又传到自己的手里么?
  到什么时候,人们才能醒悟过来呢?
练习测试 答案
  一、(一)厨 兀 绾 屠 浑 醺 腆 盘缠 酌 斋 阎 懊 襟 攀 敝 锭 攥
  (二) 1 只管。2 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3 宽敝。4 由于偶然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5 形容骂得很厉害。6 商量斟酌。7 倒霉。
  (三)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2 旧时用绳穿钱,一千个钱为一贯。3 明白,晓得。4 出丑、丢脸。
  二、(一) 
  欺贫爱富、前据后恭、趋炎附势的市侩
  (二)1 说明范进穷困潦倒、地位卑微、甘受屈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2 说明范进醉心功名、一心想中举,揭露了科举制的腐朽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3 说明范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深,一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苦苦挣扎,如今中举神魂颠倒。
  (三)1 张乡绅这样做是为了结交新贵,攀附范进来巩固、扩大自己的权势。
  2 范进生活在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会名利双收,平步青去。因而尽管范进一生贫困潦倒,平时地位卑微,但却拼命地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利禄。这样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蚀毒害。
  3 这样写讽刺了封建社会世人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整个社会的毒害。
  三、1 小说(微型小说)(具有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 B
  3 间接(或侧面)
  4 这实情是指两盆月季花,对外售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
  5 倏然——极快地,突然。踯躅——徘徊不进。
  6 欺蒙 7 D
  四、见例文。
522范进中举
  一、选词填空。
  1. 屠户横披了衣服,___ _(A. 挺 B. 鼓 C. 腆)着肚子去了。
  2. 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__ _(A. 跌 B. 歇 C. 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3. 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_ ___(A. 漂亮 B. 华丽 C. 轩敞),也还干净,就_ _(A. 给 B. 送 C. 借)与世先生;搬到那里去住,早晚也好_ ___(A. 看望 B. 请教 C. 留心)些。
  4. 屠户把银子_ _(A. 拿 B. 捏 C. 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 _(A. 伸 B. 舒 C.张)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范进道:“……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 _(A. 收 B. 缩 C. 放)了回去,往腰里_ _(A. 揣 B. 塞 C.放)……
  二、阅读文章选段,回答后面文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1.选文第一段除了从 、 、 等方面对范进进行了正面描写外,还对他进行了 描写。
  2.用“‖”将第一段分为五层,并概括层意(每层层意不超过6个字)。
  3.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 ,表情是 。
  4.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5.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参考答案:
  一、1、C 2、C 3、C B B 4、C B B A
  二、1.行动 语言 外貌 侧面
  2.第一层(范进不看便罢,……不省人事)写昏蹶;
  第二层(老太太慌了,……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写疯跑;
  第三层(走出大门不多路,……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写跌倒;
  第四层(众人拉他不住,……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写疯走上集;
  第五层(老太太哭道……再为商酌)写众人的反应。
  3.拍手 笑
  4.说明中举发疯在当时不是个别现象。 安排这一情节表现了作者对这类读书人的无情鞭挞,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深切痛恨和无情批判。
  5.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