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部分 古诗文
【教材梳理】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注释】
1、 眠:睡觉。
2、 闻:听见。
3、 啼鸟:鸟鸣。
4、 处处:到处。
5、 夜来:昨夜。
6、 春晓:春天的早晨。
【诗意】
春天的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听到屋外处处是鸟儿的欢鸣声。昨夜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院子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吹落了多少呢?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是著名的盛唐山水诗人,早年隐居。40岁那年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曾经游历东南各地,并写下了许多山水诗。与当时的王维齐名,被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的渠道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他的诗虽不如王诗题材广泛,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秋登万山寄张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夏日南亭怀辛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过故人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春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宿建德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夜归鹿门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赏析】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时,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是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地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了,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对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应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犹未尽。
绝句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注释】
1、迟日:人们称春天的太阳为迟日。因为春天日照时间长,所以叫迟日。
2、江山:指江山与山岭。
3、丽:美好,艳丽。
4、泥融:泥土解冻,变得温软。
5、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诗意】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唐朝著名诗人,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其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其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赏析】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慵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涵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对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 反复诵读此诗,你也会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此诗的成功不但在于作者善于观察物象,更在于作者善于体察物情。前人或谓杜甫这首诗“与儿童属对何异”。无非讥其造语平淡,未在追奇猎怪上下功夫,殊不知,这正是功力老到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4、蛱(jiá)蝶:蝴蝶。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自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与杨万里同榜进士。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田园生活的七绝。语言浅显而意象深刻,表现出暮春天长日暖的农村生活,体现了作者闲散的心情,也有一些空虚无聊之感。前两句写“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用“金黄”、“雪白”、“肥”、“稀”来形容,给人一种如话家常的轻松感,“麦花”、“雪白”也表明丰收有望,而稀疏的菜花正说明了菜叶正盛(一般蔬菜开花就已显老)。这里也有一种欣喜的情绪。后两句写春日暮景,夕阳西下,竹篱影长,唯一在动的是飞舞的蜻蜓、蛱蝶,这里描绘了一幅清幽寂静的夕照景象。全诗节奏明快,语气轻松,读来使人意往神迷。
色彩浓郁,动静结合。本诗描写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等田园风光,它们金黄、雪白的色调浓郁明快,富于生活气息。而“杏子肥”、“菜花稀”的描写,形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丰收在望之景,令人深受感染。第三句“无人过”写静,反衬了后面“蜻蜓蛱蝶飞”,静中有动,以动显静,显示出诗人不凡的笔力。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风景,前两句的描写用词质朴而亲切,表现力丰富,诵读时应体会这种感觉,做到语气清爽,语调自然平实。最后一句是全诗唯一在动的物体,这种静中有动、以动显静的写法很有特点,在诵读时语调可稍放缓慢,以表现出这种韵味。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释】
1、山尖:山峰。
2、尽:都。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诗意】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本名璜,字昭谏,号江东生,唐代著名诗人、文
学家。
罗隐与唐代文学家罗邺、罗虬合称“江东三罗”。罗隐恃才傲物,为公卿所恶。自二十八岁至五十五岁,凡十次举进士均不第,愤然改名归隐,流落江湖。
罗隐著作甚丰,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颇有讽刺现实之意。越王钱缪有“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的诗句,对罗隐之才大为赞赏。鲁迅称之为“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激愤之谈”。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造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的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