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3 月是故乡明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gōu
méng
chéng chè
篝 火
萌 动
澄 澈
ruì
瑞 士
pái huái
徘 徊
我会认
lái
莱芒湖
zhuì
点 缀
篝
y n
无边无
垠
碧波万顷
é
巍
雄奇
yān
燕
园胜地
峨
我会读
qǐng
yǐ nǐ
风光旖旎
烟波浩
miǎo
渺
我会读
燕
燕子
燕园
燕园 燕山 燕京
yàn( )
yān( )
我会填
在( 风光旖旎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无边无垠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碧波万顷 )的大海中,在( 巍峨雄奇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童年往事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以“月”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童年趣事,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成年的经历。
世界各地望月
数星星
摇知了
梦月亮
童年
趣事
成年
经历
朗润园赏月
月
看月亮
瑞士莱芒湖
非洲大沙漠
大海
高山
时间顺序
地点变化
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了抓关键词的方法,梳理出作者回忆当中的典型事例。
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感情基调
故乡的月亮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快速浏览二至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季老眼里的“故乡月”吧!
品童年趣事,悟“故乡月”
②
③
③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911
1917
1930
1934
1935
1946
品人生经历,理解何为故乡月
在东山临清出生
考取清华赴京读书
投奔叔父
济南求学
清华毕业慧济南教书
出国留学
留德十年
辗转回国
在东山临清出生
考取清华赴京读书
投奔叔父
济南求学
清华毕业慧济南教书
出国留学
留德十年
辗转回国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日寇侵华,辍学一年
大学求学,一心读书
回济南教书,考取德国交换生
时逢第二世界大战,生活困苦,思乡心切
历经坎坷,终成一代大家
默读第5、6自然段,思考:作者心中的他乡月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写他乡月呢?
细读对比,走进“他乡月”
⑥
⑤
⑤
⑥
直抒胸臆的句子 表达的思想感情
·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品直抒胸臆句子,悟“月是故乡明”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⑤
⑥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寄情于月,发出感慨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紧扣主题,感受“诗中月”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小练笔:有许多事能唤起我们 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
请想象置身于某个情境,运用对比写 法写一个片段。
读一读老舍的《想北平》片段,思考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写法上与本文有什么相同之处,与同学们交流。
对比
直接抒情
1.搜集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2.阅读季羡林其他文学作品,如《怀念母亲》、《留德十年》等。
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