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5 黄河颂
第二单元
目录
单元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05
06
07
语文核心素养
名师导学
名师导读
名师导练
课外技法专练
群文阅读推荐
1.感受本单元课文表现的家国情怀,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3.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一、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即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例如,《黄河颂》作为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歌颂黄河气势宏伟。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例如,《老山界》中“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那段文字,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对红军战士夜间举着火把登山的景象的诗意描写,表达了对英勇无畏、坚强乐观的红军战士的赞叹之情。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例如,《土地的誓言》中的回忆部分,借景物描写间接抒情;运用呼告手法的部分则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和眷恋。
二、学习做批注
批注,作为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主要是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批注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针对文章中的词句做分析式批注,可以对文章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做概括式批注,也可以就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评价式批注,还可以就文章内容展开想象和联想,做感想式批注。无论做哪种类型的批注,都要努力做到心有所感,言简意赅,生动传神。
语文要素 抒情方式:即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体会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黄河颂》作为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告诫我们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一课一法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的抒情作用: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一课一法 (2)以“啊,黄河……”这样反复的句式赞叹黄河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直接抒发了作者热爱黄河的感情,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2.诗歌结尾“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的抒情作用:
一课一法 (1)“颂黄河”的尾声,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强调作用,充满了战斗的决心,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技法点睛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特点
直接抒情往往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间接抒情的特点则是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
1. 背景解读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年11月1日—2002年1月28日),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他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创作了《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在身患疾病的晚年,他关心青年作家的创作,并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学研究《骈体语译文心雕龙》。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写作背景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异常激动,于是,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创作6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随后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2. 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颂”既是全诗的诗眼,又是诗歌的感情基调,“黄河”是情感抒发的对象,全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黄河以它英雄的qì pò( 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kuáng lán( 狂澜 )。
(3)zhuó liú( 浊流 )wǎn zhuǎn( 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4)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píng zhàng( 屏障 )。
气魄
狂澜
浊流
宛转
屏障
(5)将要在你的bǔ yù( 哺育 )下/发扬滋长!
(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bǎng yàng( 榜样 )。
(7)你一泻万丈,/hào hào dàng dàng(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哺育
榜样
浩浩荡
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作为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屏.障.,黄河看似水宽波平,其实暗流涌动。
B. 他站在舞台中央,轻轻吐字歌唱,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C. 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 校园艺术节的画展上,同学们都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
2. D【解析】“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能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医治好。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今年2月起,全国多地学校启动的“空中课堂”广泛受到了关注和热议。(将“广泛”调到“关注”之前)
B.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使海外网友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删去“随着”或“使”)
C.中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劳动陶冶心灵。(在“尊重劳动”后加上“的习惯”)
D. 以“宫中邂逅——当青花瓷遇见剪纸”为主题的展览,在沈阳故宫飞龙阁召开。(将“召开”改为“举办”)
C
3. C【解析】应在“热爱劳动”后加上“的习惯”。
4. (新题型)语言综合运用。
美与时代从来都是相互联系、 的,我们可以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来理解这个问题。艺术与科学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者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真善美。随着科技的发展,往往导致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将艺术引入科技,会使科技获得令人赏心悦目的形式,增强科技的人文意蕴。
G20峰会开幕式当天,一面整合了科技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中国扇于西湖之上打开,扇面与湖面产生的镜像 ,形成一个圆,体现出中国崇尚圆满、完美的传统精神,令世界 。刹那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掌声 。
A. 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 惊艳 经久不衰
B. 相得益彰 融为一体 惊悚 经久不息
C. 相辅相成 融为一体 惊艳 经久不息
D. 相得益彰 互为一体 惊悚 经久不衰
(1)在语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C
4. (1)C【解析】“相辅相成”指两种事物互相辅助,互相促成,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更能显示出双方的长处和作用。结合语境可知第一空选“相辅相成”更恰当,故排除B、D选项。“经久不衰”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旺盛状态。“经久不息”形容长时间停不下来。结合语境可知第四空选“经久不息”更恰当,因此排除A项,故选C。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D )
D
A. 随着科技的发展,往往促进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B. 随着科技的发展,往往导致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C. 科技的发展,往往导致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D. 科技的发展,往往促进艺术发展,使艺术具有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2)D【解析】应删去“随着”,并将“导致”改为“促进”。
新题特训
5. (新题型)班级举行“书写华章·赞美黄河”的语文综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班级选用如图中的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你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认为应该选第 ① 幅,气势恢宏、庄重典雅、浑厚从容的隶书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①
小粤:我认为应该选第 ② 幅,方正庄严、齐整大度的楷书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正直敦厚。
②
5. (1)① ②【解析】从第①幅题字作品中可看出蚕头燕尾的特点,可知①是隶书;从第②幅题字作品中可看出结构方整、笔画清晰的特点,可知②是楷书。
(2)任务二:依据对联常识,将下列以黄河为主题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千山红叶千山树
下联:万里黄河 万里沙
万里沙
(3)任务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A. 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 “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是在赞扬它们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D. 诗歌运用夸张等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现实主义情怀,给人一种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D
5. (3)D【解析】诗歌充满想象,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6. (新题型)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
(1)内容梳理:《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 老舍 的代表作。《骆驼祥子》的主人公 祥子 老实,健壮,坚忍,他最大的梦想是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
老
舍
祥子
拥有一辆属于自
己的车
(2)写作特色专题探究:“平日,这里的说相声的,耍狗熊的,变戏法的,数来宝的,唱秧歌的,说鼓书的,练把式的,都能供给他一些真的快乐,使他张开大嘴去笑。他舍不得北平,天桥得算一半儿原因。”这段话中关于市井生活的描写散发着浓浓的“ 京味儿 ”。
京味儿
课内精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7.诗中加点的“望”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8.如何理解黄河是“民族的屏障”?(4分)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侧重写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统领全诗,表现诗人站在高山远望黄河的见闻、感受。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侧重写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9.按要求赏析诗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黄河的宏大气势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黄河的宏大气势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是巨人的“千万条铁的臂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刚强伟大的形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是巨人的“千万条铁的臂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刚强伟大的形象。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转九曲(15分)
刘成章
①踩着薄薄的积雪,我来到赵家沟了。这儿离延安城八十多里。清一色的响门亮窗,贴了红艳艳的对联和窗花。生活的富足、春节的火热以及乡亲们心头的喜悦,像一坛美酒飘出香味,直扑我的肺腑。
②我是专为观看转九曲而来的。
③相传,九曲又叫九曲黄河阵,是我国古代作战的一种阵法。后来,陕北民间欢度春节的时候,照此阵法布置华灯,让人们在九曲灯火中转悠徜徉,纵情欢乐,这就叫转九曲。前些年世事乱哄哄的,谁有心思去闹腾,现在好了,延安地区粮食大增产,群众过上了顺心的日子,这欢度春节的古老习俗,又在人们心中开花了:城里闹,乡间也闹。
④听人说,上院窑里正做灯呢,我于是急切切地走去。老远就听见妇女们的说笑声。进窑一看,大姑娘小媳妇的,人人都在忙活:有的做灯盏,有的做灯筏,有的做灯罩。
⑤我实在惊服妇女们的巧手,她们做出来的每一件几乎都是工艺品,都可以拿出去展览。我不由夸赞了几句。一个姑娘却开口了:“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她顺口说出的,竟是十分生动的信天游。我不能不留意她了:穿件红袄,瓜子脸粉白粉白,眉里眼里都像藏着聪明。妇女群中的,还有一个“巧媳妇”,虽然她已抱上孙子、脸上爬满皱纹了。
她正为大灯笼赶做剪纸——我简直目瞪口呆了——她不画任何图样,大约只用二十分钟,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
⑥晚饭之后,飘雪了。小小的、薄薄的雪花。晚饭的油糕香、饴饴香、米酒香,和雪花的韵味溶在一起,在山村漫延。一整天没有停息的说笑声,也融在里面,更加响亮起来。接着,锣鼓响了,唢呐响了,蹲在各家硷畔上的白狗或黑狗,也争争抢抢地叫开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秧歌队员,流水般向学校操场涌去——转九曲的时刻到了!
⑦我夹在人流中,跟着队长大步行走。九曲灯火闪耀在我们眼前了。搭眼看去,繁星点点,光华四射,照亮了山沟,照亮了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一时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情景。哦,想起来了,我见过的——去年国庆后的第二天,我乘飞机从首都飞回西安,遥望古城灯火,不就和这很相像吗?只是眼下这灯火,竖成列,横成行,再加上这带着光晕的千万片雪花,造成一片漾漾烁烁、迷迷离离的景致,比那回所看到的,更引人入醉。
⑧锣鼓唢呐声中,秧歌队以“伞头”为前导,首先穿游进灯火之中。“伞头”手中的花伞,应和着锣鼓点,一起一伏,团团旋转,宛若漂浮在九曲黄河的漩涡上;秧歌队员手中的彩绸,不断地舞起来,像给九曲黄河的上空,抹上片片云霞。花伞旋转时,亮晶晶的雪花也旋转;彩绸飞起时,亮晶晶的雪花也飞起。这花伞,这彩绸,还有这片片雪花、张张笑脸,都被灯火照耀着,都在九曲波涛中旋转狂欢。
⑨秧歌队优美、奔放的舞姿,看得我眼花缭乱,惊羡不已。我跟着群众的队伍,也穿游进去。好像世界上的一.切.光.亮.,一.下.子.全.聚.在.这.里.了.。灯是亮的,眼睛是亮的,笑脸是亮的,身影是亮的,连刮的风也是亮的。一片片飘飞的雪花,携着光圈,就像一盏盏飘飞的小灯。我看见,我们这亮亮的行列中,有亮亮的老头,有亮亮的老婆,还有被亮亮的妈妈牵着手的亮亮的孩子,一个个亮亮的,喜眉笑眼,脚步儿轻轻,踩着鼓点,踩着雪花,踩着光亮欢乐地游转。
⑩一阵哄笑声响起,人们一齐向我的身后望去。我忙转过脸,原来是紧挨我的杨大伯,也居然扭起了秧歌。他身上抖下片片光亮,片片雪花。看样子,他曾经定是扭秧歌的好手,胳膊腿儿都透着美感,只是现在为了招人乐,故意把动作搞得非常夸张。待他尽兴之后,我问:“大伯,你多大年纪了?”
“十六了。”他笑答,眉毛上抖下一缕光亮,几粒雪花。
“六十了。”队长解释道,“他小的时候,周恩来同志还给他教过字呢。”
“你真幸福呀!”锣鼓声中,我望着杨大伯,提高了声音。
“当年幸福,如今也算幸福,中间几年嘛,”大伯说着唉了一声,“幸福,到黑窟窿里了,捞了条讨饭棍!”过了会儿他又说,“不说那些了。我只想叫你知道,光去年,我就打了八千斤粮食!”杨大伯按捺不住满心的喜悦。他希望我转告那些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同志,延安又红盛了,又和大生产时一样了,人人有吃有穿,希望他们有机会都能回来看看,眼前的一切,如此敞亮。
我的心头,也亮起来了,升起一道联想的彩虹。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朵朵盛开的山花,人们多像蝴蝶飞来绕去,扇动着亮亮的翅膀;我想这一盏盏华灯,多像一穗穗成熟的高粱,人们多像拿着磨了又磨、闪光发亮的镰刀,正在唱出嚓嚓嚓的亮亮的歌声;我还想,这华灯整整齐齐,一行一行,多像一曲美丽乐章的五线谱,多像一根根颤动的琴弦,人们多像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
我浮想联翩,思绪翻飞,转出了九曲灯火。我祝福人们: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明亮的!九曲灯火,好像我们前进的道路。在曲折的路上,在有艰难和痛苦的地方,也像今晚一样,虽然落着雪,总有希望的光辉照耀我们。
(有删改)
1.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填写表格。(4分)【体会抒情方式】
事 件 所看对象的特点 作者直接抒写的
情感
看妇女们做灯 (1) 手巧 (2) 惊服(或:夸赞)
看九曲 灯火 繁星点点,光华四射 引人入醉
手巧
惊服
(或:夸赞)
事 件 所看对象的特点 作者直接抒写的
情感
看秧歌队表演 优美奔放,眼花缭乱 (3) 惊羡不已
看杨大伯扭秧歌 (4) 透着美感(或:动作夸张) 好奇、赞美
惊羡不已
透着美感
(或:动作夸张)
2. 文中多次写到“光亮”,仔细体会文中的加点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光亮”有哪些内涵。(3分)
①九曲灯火闪耀,光华四射,照亮四周的人和景;②和过去几年相比,延安又红盛了,人们心里高兴、敞亮;③生活虽然是曲折的,但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人们心里充满希望。
①九曲灯火闪耀,光华四射,照亮四周的人和景;②和过去几年相比,延安又红盛了,人们心里高兴、敞亮;③生活虽然是曲折的,但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人们心里充满希望。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的语句。(4分)
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九曲灯火比喻成盛开的山花、成熟的高粱、美丽乐章的五线谱、颤动的琴弦;把人们比喻成蝴蝶飞来绕去,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转九曲场景中人们的欢乐兴奋以及对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九曲灯火比喻成盛开的山花、成熟的高粱、美丽乐章的五线谱、颤动的琴弦;把人们比喻成蝴蝶飞来绕去,飘飞荡漾的亮亮的音符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转九曲场景中人们的欢乐兴奋以及对美好的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4.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4分)
(1)一个姑娘却开口了:“老麻子开花转圈圈红,再不要能格滟滟笑话人!”
这是一句充满了陕北风味的信天游,表达出作者对陕北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句充满了陕北风味的信天游,表达出作者对陕北民风民俗的喜爱之情。
(2)她不画任何图样,大约只用二十分钟,一剪子下去就剪出一支秧歌队,足有四五十个秧歌队员,面容迥异,栩栩如生,舞步儿好像还带着风声呢。
通过描写“巧媳妇”剪窗花的快速和精巧,表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通过描写“巧媳妇”剪窗花的快速和精巧,表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阅读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不同体裁 《黄河颂》 (史念海) 把握不同体裁的表达特点。 《黄河一掬》
阅读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不同风格 《黄河秋渡》 (南北) 把握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黄河一掬》
相同感情 《黄河万里写入怀》 把握作者热爱黄河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