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3届高三四校联考
地 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并用2B铅笔填涂相关信息。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永庆坊位于历史悠久的广州西关,是一个典型的广州老城历史街区。80年代以来社区衰落、居住环境恶劣,经过近年的“微改造”,保留了原有街巷肌理,以旧补旧,成为广州首条非遗主题历史街区。街区将老城“微改造”、商业品牌、潮流艺术等与非遗资源有机融合,育成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具有岭南文化的新姿新貌。图1为永庆坊改造前后的对比。据此完成1~2题。
1.永庆坊的旧城“微改造”,主要改变了
A.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 B.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
C.民居建筑的空间格局 D.建筑文化的内在传承
2.广州永庆坊旧城“微改造”中的各种举措主要是为了
A.保护发扬历史文化 B.治理老城居住环境
C.打造城市旅游景点 D.促进西关经济繁荣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各段积雪及变化特点是
A.海拔5000米冬夏积雪面积一致 B.海拔5300米以上夏季积雪面积增加
C.冬季海拔5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多 D.夏季海拔37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少
4.推测该山冬季海拔4千米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 B.降水增加 C.风力强劲 D.地势陡峻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关注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的市民化进程。图3示意2001~2018
年中国四个超大城市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7题。
5.2001~2018年间
A.上海常住人口持续减少 B.广州户籍人口持续增加
C.北京户籍人口增速最快 D.深圳流动人口增速最慢
6.推测深圳2014~2018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条件改善 B.生育政策调整 C.生活成本降低 D.落户政策放宽
7.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上,超大城市吸引流动人口向户籍人口转化要优先考虑
①城市供水 ②医疗资源 ③绿地面积 ④人口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秦岭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上,在其中部的太白山上发现目前世界上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被称为“超级垂直带”。图4为太白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除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之外,“超级垂直带”的出现说明该带
A.高差大,水热组合多样 B.植被群落种群丰富,竞争力强
C.坡度小,土层深厚肥沃 D.地形封闭,受外界干扰比较小
9.随着海拔升高,太白山南北坡自然带高度趋同,原因可能是
A.山体面积减小 B.水热组合变差
C.地形坡度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积极推动“工业上楼”。“工业上楼”不同于传统模式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而是转为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工业楼宇模式。据此回答10~12题。
10.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工业上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技术 B.运费 C.地价 D.市场
11.推测适合“工业上楼”的产业有
①精密仪器 ②电子信息 ③医疗保健 ④化学纤维⑤智能机器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12.“工业上楼”有利于
A.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集聚 B.改善交通条件,节省运输费用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D.共用基础设施,提高技术水平
碳足迹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排放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总量。它是估算碳排放对温室效应影响的一种方法。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受到农资使用量、水稻生长期内稻田甲烷(CH4)排放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图5示意2004~2014年中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水稻年均单位产量及年均单位面积碳足迹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Ⅱ区省份年均单位面积碳足迹明显大于Ⅳ区省份的主要原因是
A.农药使用量不同 B.生产规模不同 C.水稻品种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14.对于非传统水稻主产区,降低碳足迹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B.实施稻田综合种养
C.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稻生产 D.选用优良水稻品种
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图6为某月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月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若阿拉伯海有超强热带气旋,过境后的短时间内表层水温表现为
A.西侧降温更明显 B.东侧升温更明显
C.大范围海域不变 D.大范围海域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承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条大河来水,经湖口汇入长江。湖口是鄱阳湖汇入长江的唯一出口。经研究发现,自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运行后湖口河床高度发生了变化,改变了鄱阳湖的泥沙收支平衡,岸滩淤积物粒径逐渐增大。图7为鄱阳湖水系图,图8为鄱阳湖1956~2020年泥沙冲淤过程统计图。
(1)简析三峡工程运行后对湖口河床高度的影响。(6分)
(2)说明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岸滩淤积物粒径增大的原因。(8分)
(3)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后鄱阳湖泥沙的冲淤变化过程。(8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辣椒栽种门槛低,产量高,种植风险较小,用途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辣椒的主要生产国,而贵州辣椒因其品种多、品质优,被誉为“生态椒”、“绿色椒”,辣椒产业成为当地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2022年第七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开幕,会上进行辣椒新优品种展示推荐、中国辣椒品牌评选、开展招商引资、利用“网上辣博会”,线上展示展播、直播带货,让“小辣椒”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图9是我国部分省区多年平均辣椒种植面积分布图(单位:万亩,部分省区无数据),表1是2022年辣椒种植和加工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的省市统计(单位:个)。
(1)描述我国辣椒种植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贵州辣椒品种多、品质优的自然条件。(6分)
(3)总结贵州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中让“小辣椒”成为“大产业”的成功经验。(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黑土是在温带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形成的肥沃土壤。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区是世界黑土分布区之一,与其他黑土区不同的是,这里分布的是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由于草场优质,这里一直都是世界著名的畜牧业生产区。近年来,潘帕斯草原很多地区被开垦成耕地,种植大豆,成为阿根廷大豆的主产区。图10为阿根廷的黑土分布区。
(1)简述潘帕斯草原“红化黑土”的形成过程。(8分)
(2)分析阿根廷大面积改牧为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 (48 分,每小题 3 分)
1-5. B A B C B 6-10. D A B A C 11-15. D A D C C 16.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22 分)
(1) 三峡大坝的蓄水拦沙作用,使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少(2 分) ,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强, (2 分)河床受到冲刷,高度下降(2 分)。
(2) 三峡工程运行后, 湖口输沙量增加; (2 分) 湖口输沙量大于五河输沙量(支出>收入)(2 分) , 冲淤量小于零(2 分), 湖床受冲刷(2 分) ,岸滩淤积物粒径增大。
(3) 三峡工程运行后,湖口河床受冲刷高度下降, 水位降低; (2 分) 对鄱阳湖出湖流水顶托作用 减弱, 流速增加, 挟沙力增强; (2 分) 入江通道湖床受冲刷下降;出湖沙量增大并大于入湖沙量; (2 分) 鄱阳湖泥沙由淤积转为冲刷。(2 分)
18. (16 分)
(1) 分布不均; (2 分) 南方多于北方, 东部多于西部(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 分)
(2) 品种多: 地形复杂,适合多个品种的种植; (2 分)
品质优: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适宜;山地多,排水条件好; 地形多样,天然隔离条件好, 空气干净,病虫害较少;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森林覆盖率高,水质优良。(任答两 点得 4 分)
(3) 提高辣椒种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加强辣椒生产的统一经营管理,实现规模效益;加强辣椒 产品的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增加出口量;以辣椒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任 答三点得 6 分)
19. (14 分)
(1) 该地气候温和; (2 分)植被是茂密的草原, 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 (2 分)地形平坦, 利于 有机质积累,(2 分)形成肥沃的黑土;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氧化作用强, 加上雨水的淋溶作用, 表层土壤氧化铁含量增加,出现红化现象;(2 分) 形成了表面红色下面黑色的“红化黑土”。 (2) 过度开垦草原变为耕地, 破坏草原生态,造成草场退化;黑土退化(流失) ,肥力下降;土地 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任答三点得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