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以及古代埃及的概况。此外,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了六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关注文体:《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非连续性文本,采用了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文中除了简洁的文字信息,还有指示图、立体图、地图辅助呈现信息。除此之外文字旁边还有对应的问题批注。看似内容之间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
关注阅读非连续文本的方法:本单元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取、梳理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要把图文对照起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由此借助旁边的批注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推测。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生字。
2.能从整体上感知两篇文本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结合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师导入:上课之前,咱们先来观赏视频。(出示课件3)师生共同欣赏金字塔的雄伟壮。
师提问引导学: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我看到了金字塔。美丽、壮观、令人惊叹……
师小结:面对这巍然屹立、闻名世界的金字塔,我们不禁会问:这一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到底是凭什么举世闻名的?那就让我们再来瞻仰这凝聚着古埃及人民智慧结晶的金字塔吧。(出示课件4)
2.简介埃及和金字塔。(出示课件5)
3.(出示课件6)师问: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4.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20课《金字塔》,去了解一下这古老的文明遗迹。
5.板书课题:金字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图片让学生对金子塔有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了解金字塔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范读。
师引导:默读全文,思考:本课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课的地方?(出示课件7)
预设:本课有两篇课文。
师出示两篇课文题目。
师引导思考:快速默读两篇课文,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1:第一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想。
预设2: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相关知识,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一些相关情况。
预设3:第二篇短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不一样,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图和批注的问题。
师小结:《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文中有文字描述、数据介绍、图表说明、辅助问题等,初读可能会让人觉得内容比较零散,但认真阅读,就会发现篇章之间、语段之间、图文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出示课件8)板书:《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拓展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抒情散文”。(出示课件9、10)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在结构和语言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性,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抒情散文” 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篇短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尤其是第二篇短文的形式比较特殊,由此让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说一说,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什么?(出示课件11)
预设1:《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
预设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
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最大的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4.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2)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5.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出示课件13)
(2)辨一辩“瑕、暇、遐”。(出示课件14)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金字塔夕照》,说一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出示课件15)
1.整体感知。
(1)自读体会
(2)交流探讨。
预设: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夕照下金字塔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师小结:主要写了夕照下金字塔的美景,赞扬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出示课件16)
2.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在这幅“开阔而雄浑的画卷”中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7)
出示句子“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指名读。(出示课件18)
预设:我看到了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
师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是金色的,金光闪闪、熠熠发光,十分美丽。
师小结:作者看到了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泛着金光的尼罗河河水,像用纯金铸成的金字塔。
师小结过渡:天上地下一片耀眼的色调,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吧。
4.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作者“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时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9)
出示句子: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出示课件20)
预设:作者想到了金字塔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是非常珍贵。
师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体会到金字塔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珍宝,比金子还要珍贵。
师小结:作者想到“金字塔”的“金”字很绝妙,金字塔在人们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全班齐读句子。
5.师引导:夕阳下的金字塔真是太美了!让我们陶醉了,也让作者陶醉了,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句子: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出示课件21)
抓住关键词“最令人难忘”“还是”,感受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全班有感情齐读句子。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22)
师引导:宏伟、壮丽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凝聚着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与赞叹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板书:外观
四、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3)
《金字塔夕照》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_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__及作者观赏时的_万千思绪__,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_喜爱与赞叹__。
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4)
师总结:金字塔,这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真是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与联想,下节课我们就走进《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去继续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本篇短文的学习,不需要作过多分析,教学时紧扣“金”字引导学生体会短文中的景色描写,身临其境的感悟体会,展开金色的遐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黏、刃”等6个生字。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了解金字塔的特点,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特点。
3.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出示课件25)
师引导:这一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到底是凭什么举世闻名的?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金字塔。
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读。(出示课件26)
提醒“刃”字是前鼻音。
2.识字方法“刃”。指事字。其字形是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的锋利的部分。
本义:刀口、刀锋。(出示课件27)
三、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师引导:为什么说金字塔不可思议呢?快速浏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观察短文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28)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出示课件29)
2.学习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师引导:小组合作,自读这一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出示课件30)
(1)这部分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2)这部分有几个图示?分别是什么类别?
(3)将短文和批注中的问题进行对照,可以发现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师引导: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把这部分的文字信息进行归类。
预设:这部分分别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建造年代、规模、材料、建造工艺等。
师追问:利用这些信息说一说胡夫金字塔的概貌。(出示课件31)
预设: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塔的重量约600万吨,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塔约用230万块石材砌成,石头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石头和石头之间贴合得很紧实,即使是锋利的刀刃也很难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出示课件32)
(2)师引导:这部分有几个图示?分别是什么类别?
预设1:地标指示图——点明金字塔的位置在开罗郊外。
预设2:胡夫金字塔立体图直观地说明塔底边长和塔高。
预设3:示意图直观地表现出石头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
师小结:图一是地标指示图,图二是胡夫金字塔立体图,图三是示意图,图示能够直观地说明信息。(出示课件33)
(3)师引导:将短文和批注中的问题进行对照,可以发现什么?(出示课件34)
预设1:我发现这些问题都源自文本信息,都是在阅读相应信息时对胡夫金字塔所产生的疑问。
预设2:我发现这些问题也是我读到这些信息时心里不由自主所产生的疑问。我也特别想去探索这些问题。
师小结:短文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个图示都给我们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相关信息,而旁边的批注所提出的问题,让我们觉得金字塔的建造真是十分“不可思议”,更让我们有了探究的兴趣。板书:结构
4.学习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1)师引导:自读这一部分,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哪两类信息。(出示课件35)生汇报
师小结:尼罗河的基本情况;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出示课件36)
把所有信息整合起来,试着运用表格、资料卡等形式进行信息的归类。(出示课件37)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出示课件38)
尼罗河的基本情况 古埃及人的文明成就
埃及的母亲河每年定期泛滥 在天文、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掌握精湛的造船技术发现采石场遗迹石窟陵墓、神庙等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师引导:观察结尾处的地图,结合地图、文字描述和前面所作的分类,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概况。(出示课件39)
预设:尼罗河水每年定期泛滥,淹没陆地,滋润土壤,使耕地肥沃,农业发达。埃及因此成为历史上最早不用将全部劳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剩余的劳动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比如建造金字塔。
师小结: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使河两岸的淤泥肥沃起来;人们在科学、造船、建筑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4)师引导: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出示课件40)根据给出的提示进行推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1: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铺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正是有了尼罗河,古埃及人才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逐步发展文化和技术,所以才会建造出金字塔。
预设2: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都给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
预设3:古埃及人的造船技术精湛,他们可以借助尼罗河,用船从上游的采石场运送建造金字塔所必须的材料。
预设4:古埃及还有很多的建筑成就,说明古埃及人的建造技术也很精湛,所以他们可以建造出金字塔。
师小结。(出示课件41)
(设计意图: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辅之以方法的指导,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展开学习,提取、整合信息,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测,从而习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四、对比阅读。
1.师引导交流:两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你更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出示课件42)
预设1:我更喜欢第一篇,因为语言更加优美,抒发了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我读的时候就被埃及的美景所吸引,特别想去亲自看一看这人类伟大的文明遗迹。
预设2:我喜欢第二篇,因为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大的探究兴趣。
2.师小结:《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浓墨重彩地抒发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重在说明事实,语言直观简明、概括性强。(出示课件43)
五、结构梳理(出示课件44)
六、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5)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描写了金字塔的_宏伟与精巧_,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_古埃及文明_,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对其未解之谜充满了兴趣,也抒发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
板书:敬佩 赞美
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7、4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再根据两篇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在教学《金字塔夕照》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在体会美景的同时身临其境的展开联想,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我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时能够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取、梳理、整合相关信息,并根据批注进行思考和推测,在了解金字塔相关信息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习得阅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