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9 21:3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音正确认读“杂、惟、蛱、媪”等8个生字;根据字义准确辨识“兴、乐、剥、亡”的读音;通过观察比较正确书写“杂、蜓、疏、赖”等14个汉字。
2.借助注释及插图,想象并口述诗句描绘的乡村图景,从中感受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3.根据诗句的结构、意义及韵律特点,通过“停连、长短、轻重”的变化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三首诗词并正确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借助注音,熟读古诗
1.单元导语: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古诗词三首,写的是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乡村风景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退居家乡苏州后所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这是其中的第25首;《宿新市徐公店》是杨万里途经湖南攸县(一说浙江新市)投宿姓徐人家的客店时所写的一首诗;《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写的一首词。三首诗词所写的内容都是乡村田园的风景人物,后人称为“田园诗”。
2.借助文中的注音和注释,正确认读带点字的读音。
第一首:杂兴、篱落、惟有、蛱蝶。
要点:杂兴,随兴而写。兴,兴致的意思,读“xìng”;
惟有,只有。惟,现在常常写作“唯”;
蛱蝶,蝴蝶的一种。
第二首:徐公店、疏疏。
要点:疏疏,指篱笆稀疏。
第三首:清平乐、翁媪、锄豆、亡赖、卧剥。
要点:清平乐,词牌名,读“yuè”;
翁媪,老翁和老妇,媪,老妇人;
锄豆,锄去豆地里的杂草;
亡赖,同“无赖”,指小孩子顽皮、淘气;亡,读“wú”;
卧剥,卧在地上剥(莲子)。剥,读“bō”。
3.正确、流利地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诗词的节奏。
提示(1):根据诗句的“三字结构”,正确处理“停连”。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每一行的最后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七言诗的诗句停顿规律是:两字/两字/三字。
提示(2):根据古诗中“平长仄短”的朗读规律,诗句中的平声字(阴平、阳平)朗读时声音延长一些,仄声字(上声、去声)朗读时声音短促一些。
提示(3):根据每一首诗的的脚,朗读时略微加重语音。第一首诗中的“肥、稀、飞”,第二首诗中的“深、阴、寻”,第三首诗中的“小、草、好、媪;东、笼、蓬”。
4.采用“范读、齐读、男女生分行读、比赛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熟三首诗词。
【设计意图:简介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及内容主题,点明“田园诗”,为类化学习奠定基础;指导学生根据字义选择多音字的读音,培养辨识能力;根据古诗词的句式结构、平仄规律及押韵特点,教给学,生有节奏朗读的方法,让有感情朗读落到实处;在正确认读、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将三首诗词读熟,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板块二 抓住事物特点,
描述乡村画面
1.同样是田园诗,所写的景物却各不相同。“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景。怎么读田园诗呢?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问: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第二问: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第三问:这些事物和人物构成了怎样一幅乡村图画?
2.导学《四时田园杂兴》。
第一问:写的是哪一个季节?请你读一读,从诗句中寻找依据。要点:初夏时节。季节特征: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夏日长、农人忙。
第二问:写了哪些事物或人物?事物有什么特点?人物在做什么?请你参照注释、插图,将这些事物与人物列出来。
要点:所写的事物有:(1)金黄的梅子、杏子个大圆润;(2)雪白的麦花开得正旺;(3)金黄的油菜花稀稀落落;(4)蜻蜓、蛱蝶在篱笆边翩翩飞舞。
提示:唯独不见一个人,这是为何?初夏正是农忙时节,村民都在田地里劳作,篱笆小路上便不见人影了。
第三问:这些事物和人物构成了怎样一幅乡村图画 请按顺序说说看到的乡村景象,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整体印象。
(示例:房前屋后,黄澄澄的梅子和杏子成熟了,挂满了枝头;田野里,荞麦花开得正旺,雪白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已近尾声,稀稀落落,星星点点;白天一日比一日长,农人正忙,篱笆边的村道上空无一人,只有蜻蜓和蝴蝶在自由自在地翩翩飞舞。哦,好一个有声有色、有花有果的初夏时节!)
共学《宿新市徐公店》。小组合作,根据“三问”,借助注释与插图,梳理《宿新市徐公店》的阅读地图(见图1),并有序描述诗人途经新市。
提示:(1)阴,树荫;未成阴,树头刚刚长出来的枝叶还没茂盛,没有形成树荫;(2)走,奔跑的意思;(3)无处寻,黄蝶是黄色的,油菜花也是黄色的,黄蝶飞进了油菜花丛中,孩子们迷了眼,东张西望、无处寻找,一幅天真烂漫的儿童追蝶春趣图。
【设计意图:针对田园诗的特点,设计了“三问”阅读法,以此打开古诗的“缺口”,引导学生从“季节与环境、事物与人物、情景与画面”三个角度把握所写内容,做到“学有方法”先设计“导学”,教方法,再设计“共学”,用方法,并用一张阅读地图呈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做到“教有层次”。】
板块三 把握主从关系,领会诗人情意
1.《四时田园杂兴》与《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田园诗,季节不同,但都写到了飞舞的“蝴蝶”。请你再读一读两首诗,想一想:诗人是怎么写“蝴蝶”的?有什么用意?
要点:(1)《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蝴蝶”是“闲”,因为无人经过打扰,诗人借此表达乡村生活的一个“静”字;(2)《宿新市徐公店》中的“蝴蝶”是“慌”,因为儿童追逐嬉戏,诗人借此表达乡村生活的一个“趣”字;(3)无论是“静”还是“趣”,都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四时田园杂兴》与《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田园诗所描绘的画面中,“蝴蝶”是“主角”吗?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要点:(1)这两首田园诗先描绘静态的景物作为一个背景,而后在背景中点画一个动态的人物场景,一静一动,画面就生动了;(2)《宿新市徐公店》中的“主角”是“儿童”,“蝴蝶”只是“配角”;《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蝴蝶”和“蜻蜓”却成了“主角”,因为作为“主角”的“农人”因忙碌而隐身了。
3.阅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说说这首诗的“背景”和“主角”。
要点:这首诗的“背景”是乡村的男男女女都在日日夜夜地忙碌着农活;“主角”是不懂事的孩子,在树荫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诗人借此描绘了一幅乡村男女老少的勤耕图,表达了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以“蝴蝶”串起两首诗的作者用意,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情感表达所依托的意象;以“背景”与“主角”来形象地区分田园诗的静态画面与动态场景,根据田园诗的写作构思来把握思想内容,从而学会阅读;延伸阅读,旨在让学生运用这样的阅读思路,尝试解读田因诗,形成阅读能力。】
板块四 比较诗词异同,自读自悟辛弃疾的词
1.《四时田园杂兴》和《宿新市徐公店》是诗,而《清平乐·村居》是词,比较一下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要点:(1)诗的每句字数相等,词的每句字数不等,有长有短,所以称为“长短句”;(2)这首词有46个字,分为上下阕。
2.根据田园诗的“三问”,借助注释与插图(引用其他版本插图)自读自解,依次说说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要点:(1)季节:夏末。词中写到“溪头卧剥莲蓬”,莲蓬一般在八九月份成熟,可以剥莲子吃,此时正是夏末时节。词中还写到“锄豆、织鸡笼”,这是在农闲时干的活,也证明是夏末时节。(2)环境:江南农村。低矮的茅屋,清澈的溪流,碧绿的青草,勾勒了一个清新自然的吴地(江南)村落。(3)人物:一家五口。白发苍苍的老翁和老妇在饮酒聊天,勤劳的大儿子在溪东的田里锄豆,懂事的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顽皮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吃莲蓬。(4)图景:安宁乡村。一家五口自得其乐,无忧无虑,营造了一幅和平安宁、静谧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提示:相媚好,就是相互说着好听的话,说明这对老夫妻非常恩爱和谐;醉,喝醉。一说是老夫妻喝醉了,说着醉话;一说是诗人喝醉了,醉意朦胧之中听到老夫妻的吴侬软语,倍觉亲切动听;大儿、中儿、小儿,一说是老夫妻的三个儿子;一说是泛指村落里三个年龄段的男孩子。下图化用了《汉乐府》中的《相逢行》;“天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
3.诗有诗眼,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那个字。这首词哪一个字最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1)喜,直接表露了词人的喜爱之情;喜爱的是小孩子顽皮、淘气中的天真烂漫;(2)醉,间接表达了词人的内心之情,或因安宁温馨的乡村生活而乐醉,或因难以实现抗金北伐之志而愁醉。
【设计意图:区别诗与词的形式,建立“长短句”的概念;鼓励学生借助“三问”独立解读《清平乐·村居》,增强自读能力与阅读自信,教师的必要提示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紧扣单元阅读要素“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设计寻找“诗眼”的探究活动,磨砺学生的阅读眼光和思辨能力。】
板块五观察汉字构件,正确书写
1.观察易写错的字,找到最易出错的构件,放大后示范书写。提示:(1)杂,下半部分不是“木”,而是左右两点;(2)蜓,右半部分不是“延”,而是“廷”,里面是“壬”,要注意两横是上长下短;(3)疏,左半部分不是“止”,也不是“正”,要注意这个陌生的构件;(4)赖,右半部分不是“页”,而是“负”。
2.将四个易错字各描红三遍,再书写三遍。
3.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提示:阴,不能写成“荫”。
【设计意图:准确判断学生最易写错的汉字,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构件中的易错细节,并作示范书写与要领提示,在描红与临摹的基础上,正确书写与熟记字形,把每一个汉字都学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