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易错题分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周周练——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易错题分析(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20:11: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周练——水和水的溶液(易错题分析)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1.如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蔗糖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2.将20℃时某KNO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a=b B.2a≤b C.2a≥b D.2a<b
3.如图所示,在已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漂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某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其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台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绳子提起物体B,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台秤示数为70g,并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体积是20cm3 B.物体B受到的浮力减少了0.8N
C.物体B的重力是1.2N D.物体B的密度是2.5×103kg/m3
5.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11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50 克 B.28 克 C.36克 D.40克
6.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7.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逐渐融化。小明为了探究冰山融化后海平面是否变化,就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冰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将比融化前(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9. 生活也离不开水.常用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吸附、消毒等,
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________.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________.
③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
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②④
10.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选填字母)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________(选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________球(选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11.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________。
12.将一合金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72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则合金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合金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酒精=0.8×103kg/m3,g=10N/kg)
1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________极。
(2)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 ________(填“A”或“B”)气体。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________(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发现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有 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15.如图1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装置:
(1)比较(b)、(c)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探究浸入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2)比较(c)、(d)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探究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3)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________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 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到浓硫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17. 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烧杯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利用表中数据,计算C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8.实验操作考查中,方方同学抽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方方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方方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19.“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150克,底面积为30厘米2,高度为15厘米,水的密度ρ水=1×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为多少?
(3)此浮力秤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20.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1)丙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________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________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上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上图丁)。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________N。
(3)按照此方法测得的浮力比真实情况将会 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若溢水杯内换成酒精,则如上图丙状态下金属块所受浮力将变化 ________N。(ρ酒精=0.8×103kg/m3)
22.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施工时,要向海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海水中(如图甲所示),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图中反映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________;
(2)该正方体构件浸入海水 ________米深后所受浮力不变;
(3)该正方体构件的体积 ________米3;
(4)该正方体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是多少牛顿?(海水的密度取1.03×103千克/米3,
g=10N/kg)
第3题
第4题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20题
第21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周周练——水和水的溶液(易错题分析) 参考答案
1.如表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图所示,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蔗糖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解:甲、乙试管分别盛有20℃时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消失,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加入的物质溶于水是溶液温度升高。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错误。B、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C。
2.将20℃时某KNO3溶液均分为两份,第一份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a克晶体;第二份恒温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b克.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a=b B.2a≤b C.2a≥b D.2a<b
解:如果开始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则蒸发掉20克水,是蒸发掉10g水的2倍,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也是蒸发掉10g水析出晶体质量的2倍,即b=2a;如果开始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一开始蒸发的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要比析出晶体后,最后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小,即2a<b,所以a与b的关系是2a≤b。故选:B。
3.如图所示,在已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漂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平不倾斜 B.向左盘倾斜 C.向右盘倾斜 D.无法判断
解: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所以G=G排,即木块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有木块和没有木块的盛满水的桶一样重,故天平平衡,故A正确。故选:A。
4.如图所示,某圆柱形薄壁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其底面积为20cm2,将物体B放入水中时,通过台秤测得总质量150g;使用一绳子提起物体B,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此时台秤示数为70g,并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的体积是20cm3 B.物体B受到的浮力减少了0.8N
C.物体B的重力是1.2N D.物体B的密度是2.5×103kg/m3
解:(1)由“物体B刚好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保持静止不动,测得容器内液面下降了1cm。”
可得ΔV排==SΔh=20×10﹣4m2×0.01m,则物体B的体积为:V=4×10﹣5m3=40cm3,故A错误;
(2)第二幅图中液面比第一幅图中液面降低了1cm,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水,底面积为20cm2,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物体B受到的浮力减少了:ΔF浮=ΔG排=ρ水gΔV排=ρ水gSΔh=1.0×103kg/m3×10N/kg×20×10﹣4m2×1×10﹣2m=0.2N,故B错误;
(3)第一次通过磅秤测得总质量150g,则有G=mg可知,
G杯+G水+GB=m1g=0.15kg×10N/kg=1.5N…①
物体B全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ρ水gV=1.0×103kg/m3×10N/kg×4×10﹣5m3=0.4N,
第二次此时磅秤示数为70g,这里一半体积浸入,故此时的浮力为 F浮,则G杯+G水+GB﹣F拉=G杯+G水+F浮=m2g=0.07×10N/kg=0.7N…②
由①﹣②得,GB﹣F浮=GB﹣×0.4N=0.8N,解得GB=1N,故C错误;
(4)由G=mg知B物体的质量为:mB===0.1kg=100g,
则物体B的密度为:ρ===2.5g/cm3=2.5×103kg/m3,故D正确。 故选:D。
5.有一杯t℃时的硝酸钾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27克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有11克没有溶解;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冷却至原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50 克 B.28 克 C.36克 D.40克
解: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x,即100g水中可以溶解xgKNO3;所以:,解得x=40g,所以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g,即D正确;
故选:D。
6.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C.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解: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溶解度会变小,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故B符合题意;
C、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半潜船可用来运输超大型货物,空载时漂浮于海面(如图甲);装载时需向船体水舱注水,船体重力增加,巨大的甲板下沉至海面以下(如图乙);待货物被拖到甲板上方时,排出水舱中的水,船体重力减小,甲板上浮至海面,完成货物装载(如图丙)。半潜船在甲、乙、丙三种状态时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3>F2 B.F2>F3>F1 C.F3>F1=F2 D.F3>F2>F1
解:由图可知,乙图中半潜船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其次是丙图,甲图排开水的体积最小,水的密度不变,
由F浮=ρ水gV排可知,乙图中船受到的浮力最大,其次是丙图,再次是甲图,即浮力大小关系是:F2>F3>F1。故选:B。
8.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逐渐融化。小明为了探究冰山融化后海平面是否变化,就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冰融化后,杯中的液面将比融化前(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解:因为冰漂浮在盐水中,所以F浮=G冰,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盐水gV排可知,又因为冰化为水后的重力G水=G冰=ρ水gV水,则ρ水gV水=ρ盐水gV排,又因为ρ水<ρ盐水,所以V排<V水.所以液面上升。故选:B。
9. 生活也离不开水.常用的净水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吸附、消毒等,
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①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 蒸馏 .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
②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 滤纸 .
③在野外和灾区可用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热煮沸.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 B 
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②④
解:①蒸馏得到的水中几乎不含有任何杂质,上述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水时吸附常用的物质是活性炭;
②茶叶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水是液体,纱网是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利用过滤的原理;该纱网相当于过滤实验用品中的滤纸;
③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由河水生产成自来水,依次需要经过的步骤是静置沉降大颗粒物质、化学沉降(用明矾)、过滤除掉小颗粒不溶于水的物质、吸附去掉有味的物质,消毒杀菌(漂白粉)、加热煮沸.
故答案为:①蒸馏;活性炭; ②滤纸; ③B.
10.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分别与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相连。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待液体和球都稳定后,观察到如图所示情况,乙球下方的弹簧长度等于原长。
(1)这三个球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C (选填字母)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2)这三个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 (选填字母)。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甲=ρ乙=ρ丙
(3)其中  乙 球(选填“甲”“乙”或“丙”)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
解:(1)已知三个实心球体积相同,由于三个球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F浮甲=F浮乙=F浮丙;故选C;
(2)根据题意可知,乙球下方弹簧长度等于原长,则弹簧对乙球没有作用力;
观察如图情况可知,甲球下方弹簧长度大于原长,则弹簧对甲球有向下的拉力F拉;
丙球下方弹簧长度小于原长,则弹簧对丙球有向上的支持力F支;
由题知,三个球处于静止,所以F浮甲=G甲+F拉,F浮乙=G乙,F浮丙=G丙﹣F支,
比较可知,F浮甲>G甲,F浮乙=G乙,F浮丙<G丙,由于它们所受浮力相等,所以三个球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根据重力公式可知,三个球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又三个球的体积相同,根据ρ=可知:ρ甲<ρ乙<ρ丙,故选A。
(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弹簧对乙球没有作用力,浮力与重力平衡,乙球处于悬浮状态,所以,ρ乙=ρ液。故答案为:(1)C;(2)A;(3)乙。
11.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漂浮 。
解:甲图中,木块A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V排=VA,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A,则:ρ液gV排=ρ木gVA,ρ液g×VA=ρ木gVA,
则液体的密度:ρ液=ρ木=×0.6×103kg/m3=0.8×103kg/m3;
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VB=VA),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
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F浮′=GA+GB,
则:ρ液gVA=ρ木gVA+ρBgVB,ρ液gVA=ρ木gVA+ρBg×VA,
化简可得:ρ液=ρ木+ρB,则B的密度:ρB=2(ρ液﹣ρ木)=2×(0.8×103kg/m3﹣0.6×103kg/m3)=0.4×103kg/m3<ρ液,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漂浮。故答案为:漂浮。
12.将一合金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72g水溢出,再将其捞出擦干后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当其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则合金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0.64 N,合金块的密度为 0.9×103 kg/m3.(ρ酒精=0.8×103kg/m3,g=10N/kg)
解:该物块放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0.072kg×10N/kg=0.72N;
该物块放在酒精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0.064kg×10N/kg=0.64N;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小于物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而物块的重力不变,因此物块在水和酒精中不可能都漂浮,只能是一漂一沉或两个都浸没;
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物块放入酒精中一定是下沉的,
则根据F浮=ρ液gV排得物块的体积:
V物=V排酒精===8×10﹣5m3=80cm3,
物块在水中时,其排开水的体积:
V排水===7.2×10﹣5m3=72cm3;
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小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物块在水中漂浮。
因为物块在水中漂浮,
所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排开水的重力),则mA=m排水=72g=0.072kg。
则A的密度:ρA===0.9×103kg/m3。故答案为:0.64;0.9×103。
1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负 极。
(2)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  A (填“A”或“B”)气体。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 (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4)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解:(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氢气),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故填:负。
(2)两种气体中能点燃的是A气体,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故填:A;可燃性。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故填:水氢气+氧气。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所示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C (填字母)。
(2)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DACB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4)该小组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发现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不可能有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解:(1)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2)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ACB。
(3)操作B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造成实际取用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1)C;(2)DACB;(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15.如图1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装置:
(1)比较(b)、(c)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探究浸入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 排开液体的体积 是否有关。
(2)比较(c)、(d)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探究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 液体密度 是否有关。
(3)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等于 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1)(b)、(c)两幅图,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且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2)(c)、(d)两幅图,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受到的浮力不同,可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所以(c)、(d)是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甲=F乙;
故答案为:(1)排开液体的体积;(2)液体密度;(3)等于。
16. 某同学在实验室观察到浓硫酸瓶上的标签如表所示。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g/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1)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解:(1)500毫升=500厘米3,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500厘米3×1.84g/厘米3=920g;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920g×98%=901.6g
答:这瓶浓硫酸溶液的质量是920克;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是901.6克;
(2)设需要这种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1000g×19.6%=x××98%x=200g
则这种浓硫酸的体积为200g÷1.84g/厘米3≈108.7cm3=108.7mL需要水的质量为1000g﹣200g=800g
则所需水的体积为800g÷1g/mL=800mL
答:需要这种浓硫酸108.7毫升;需要加水800毫升。
17. 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烧杯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填编号)。
(2)利用表中数据,计算C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1)由表中B、C数据可知,50g水中溶解18g氯化钠恰好饱和,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故答案为:A。
(2)C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6.5%。
答:C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6.5%。
18.实验操作考查中,方方同学抽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方方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
(1)方方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在左盘继续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
(2)下列操作会导致他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有  BC (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
D.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
解:(1)在称量食盐质量时,将砝码、食盐放在天平正确位置后发现天平向右倾斜,说明右边质量偏大,所以需在左盘继续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
(2)A、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少,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使用的砝码生锈了,造成溶质的质量偏大,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C、将量图中的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有少量水残余造成溶剂偏少,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用已有少量水的烧杯溶解氯化钠造成溶剂偏大,导致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BC。
故答案为:(1)在左盘继续加入食盐,直到天平平衡;(2)BC。
19.“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150克,底面积为30厘米2,高度为15厘米,水的密度ρ水=1×103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
(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为多少?
(3)此浮力秤一次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解:(1)杯子的重力:G=mg=150×10﹣3kg×10N/kg=1.5N,
因为杯子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杯子受到的浮力F浮=G=1.5N;
(2)由F浮=ρ水gV排得此时杯子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1.5×10﹣4m3,
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h===0.05m;
(3)当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5cm时,此时杯子受到的浮力最大,
则最大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0×10﹣4m2×15×10﹣2m=4.5N,
浮力的增大量:ΔF浮=F浮′﹣F浮=4.5N﹣1.5N=3N,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称量物体的最大重力G物=ΔF浮=3N,由G=mg得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为:mmax===0.3kg。
答:(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杯子受到的浮力是1.5N。
(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是0.05米。(3)此时浮力秤的最大称量为0.3kg。
20.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
(1)丙图中圆柱体所受浮力为  5 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液体的密度 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
解:(1)由甲图知,G=6N;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1N,则丙图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6N﹣1N=5N。
(2)换用饱和食盐水或酒精重复上述的实验,保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的关系;
(3)要探究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量的量有四个:物体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所以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故答案为:(1)5;(2)液体的密度;(3)测出空桶的重力、小桶和溢出液体的总重力。
21.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
(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上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
(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上图丁)。根据图示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1.2 N。
(3)按照此方法测得的浮力比真实情况将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4)若溢水杯内换成酒精,则如上图丙状态下金属块所受浮力将变化  0.24 N。(ρ酒精=0.8×103kg/m3)
解:(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金属块、粗铁丝框、小杯的总重力,图乙、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金属块对测力计的拉力、粗铁丝框、小杯和溢出水的重力之和,由于金属块对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所以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由图丙、丁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图丁G=4.4N,图丙F示=3.2N,
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F浮=G﹣F示=4.4N﹣3.2N=1.2N;
(3)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测的数值偏大,根据F浮=G﹣F示可知,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偏大;
(4)因为金属块浸没,则金属块体积为:
V=V排===1.2×10﹣4m3,则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ρ酒gV排酒=ρ酒gV=0.8×103kg/m3×10N/kg×1.2×10﹣4m3=0.96N,
则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变化为:ΔF浮=F浮﹣F浮'=1.2N﹣0.96N=0.24N。
故答案为:(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2)1.2;(3)偏大;(4)0.24。
22.如图所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大桥施工时,要向海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海水中(如图甲所示),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图中反映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  ② ;
(2)该正方体构件浸入海水  2 米深后所受浮力不变;(3)该正方体构件的体积  8 米3;
(4)该正方体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是多少牛顿?(海水的密度取1.03×103千克/米3,g=10N/kg)
解:(1)由图知道,构件在下沉过程中,浸没前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此过程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此过程浮力不变,所以浮力是先变大后不变,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
(2)由图乙可知,正方体构件浸入海水2m深后所受浮力不变;
(3)乙图知道,当构件刚淹没时浸入深度为2m,说明正方体构件的边长为2m,则正方体构件的体积为:V=(2m)3=8m3;
(4)构件完全淹没时,V排=V=8m3,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8m3=8×104N。故答案为:(1)②;(2)2;(3)8;(4)正方体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104N。
第3题
第4题
第7题
第8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20题
第21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