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 认识工程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2 认识工程 教案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10 14: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认识工程》教案设计
课题 认识工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到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认识到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认识到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相类似的建设过程。 科学思维: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人类的好奇以及社会的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探究实践: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工程建设需要面临的限制条件有哪些,又是怎样解决难题的。能根据工程案例归纳出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能了解工程建设所需的科学技术支持,分析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态度责任:认识到工程建设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建设者的敬仰之情。进一步唤起学习工程的兴趣,激发做一名小小工程师的愿望。
重点 总结归纳工程建设的过程与步骤
难点 了解工程需要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支持,意识到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回顾引入:在第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住房建设工程及其系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套住房的建成需经历哪些过程? 聚焦主题:其他工程的建设过程又是怎样的?它们在建设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这节课从更宽广的角度认识工程。 【演示ppt4】 3.出示本节课的重难点,引领学生快速阅读。 预设: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 帮助学生回顾住房建造实施过程。 聚焦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探索 了解港珠澳大桥工程 播放视频,提问:视频中展示的是我国哪一项工程? 追问:关于港珠澳大桥,你知道些什么? 出示资料及阅读任务: 观看港珠澳大桥的视频,阅读教材资料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 ②大桥的建造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 ③这些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④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提问:通过资料分析,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建造港珠澳大桥吗? 讲述: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建成通车,使得香港、澳门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交通距离大幅缩短,为粤港澳大湾区搭建出大动脉,为要素和资源的快速流通奠定基础。它缩短的不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更是人与人、资金与资金、资源与资源之间的距离,各种生产要素均会在此刺激下加速化学反应,形成优势互补,并辐射至珠江西岸城市群,带动整个区域联动发展。 追问:这么宏大的工程,它的建造过程是一帆风顺的吗?在建造时面临了哪些限制和挑战?又如何解决的? 出示表格,与学生一起探讨。 提问:那大桥的建造经历了哪些主要过程? 播放视频,引导:现在我们来通过一个视频了解大桥的建造过程。 小结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 (二)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相似步骤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住房的建造过程,现在请大家对比住房建造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建造工程,讨论两个工程的相同点。 提问:当我们明确一项任务后,工程师直接就建造吗? 提问:是的,在明确问题后,我们要先根据限制条件进行设计。这个限制条件包括时间、费用、可用材料、环境、抵抗 自然界破坏能力等。 追问:那设计后我们需要怎么做?是马上就建造吗? 出示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流程图,引导:没错,一项工程从明确问题到实施建设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设计—建立模型—测试—改进—再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循环过程。 (三)认识其他宏伟工程 1.出示图片,提问:你了解这些工程吗? 图文介绍这四项工程: ①“中国天眼”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中南部,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 ②“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 ③中国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④鸟巢,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工程建造目的与意义、工程建造过程、工程建造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工程与科学进步、工程与科技创新突破等方面进行交流。 提问:从这些工程中,你能分析工程与技术的关系吗? 小结:每一项工程的建设过程,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是不可能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与此同时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各项困难和技术难关也是对科学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前进。可以说,科学技术进步支持工程的实施,工程的实施也推动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预设:港珠澳大桥。 举手发言。 阅读资料,思考讨论。 预设:大桥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举手发言。 分享交流。 观看视频。 交流讨论。 预设:不是。要先根据条件进行设计。 预设:也不是,工程师要制作、测试、改进模型,确定模型满足了需求之后才能开始建造。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从文献资料中学习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突破技术难关、攻坚克难的,从中初步体会“工程的核心是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这一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工程建设步骤示意图,体会设计—建立模型—测试—改进—再建立模型—再测试—再改进完善……这一循环过程。使学生理解从明确问题到实施建设是十分复杂的过程,体会工程建设中设计的重要性、复杂性、闭环性。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无论哪一类的工程项目,都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利用了大量的科学发现,使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发明。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相辅相成的关系。
研讨 引出话题: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工程有了哪些认识?这些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引出话题:完成一项工程要经历哪些重要的工作阶段? 引出话题:工程与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 再次引出话题:假如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的工程师,我们都要完成哪些工作呢? 预设:在工程中的设计往往是有限制条件的,比如材料、环境等。 预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一个模型(解决方案),测试模型,评估改进,重新进行设计,实施建设…… 预设: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预设: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制作模型测试、评估、改进、修改设计,不断循环往复。 从对工程整体认识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梳理,培养学生将结论与事实相关联,强化证据意识。 检查学生对前面内容的学习情况,又对下一课进行建造工程做准备。
拓展 1.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提问:埃菲尔铁塔1889年建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经历了风吹雨打的埃菲尔铁塔为什么如此牢固稳定?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收集塔的图片,观察塔的结构特点。 观察图片,交流讨论。 预设:埃菲尔铁塔整体结构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且主要是三角形框架结构。 为后几课设计、制作塔台模型做知识储备。
小结 练习 进行小结。 结合活动手册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