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说和做》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16: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单元
目录
01
02
03
04
05
名师导学
名师导读
名师导练
课外技法专练
群文阅读推荐
语文要素 夹叙夹议——记叙文中议论的形式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达形式:
1.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语文要素 2.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3.边叙边议(包容式):即一边叙述事实,一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正是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够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所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一课一法 【文本链接】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体会议论在本文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文:文章开头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2.承上启下:本文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几个议论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课一法 3.总结中心:本文结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技法点睛 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位置及其作用
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恰当的议论可以把人物和事件表现得更鲜明,把思想内容表达得更深刻。
1.议论用在记叙文开头的作用: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有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等作用。
技法点睛 2.议论用在记叙文行文中的作用:在行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之间穿插议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技法点睛 3.议论用在记叙文结尾的作用:
(1)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结尾是为了呼应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结尾一般是起到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1. 背景解读
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清城人,诗人。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他于1980年2月发表的这篇散文,虽只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的些许片段,但我们仍可从中看到闻一多先生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
写作背景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的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闻一多便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英勇地投身到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5日,他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2. 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闻一多先生刻苦的治学精神、无畏的革命精神,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本文用了几个点睛的议论句将众多的材料组织起来,使得整篇文章结构精当。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shū tóu( 梳头 )”。
(2)闻先生xīn bù zài yān(  心不在焉  ),bào qiàn( 抱歉 )地道一声:“zhì xù( 秩序 )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心不在焉 
抱歉
秩序
(3)shēn xiāo( 深宵 )灯火是他的bàn lǚ( 伴侣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深宵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xiǎo kǎi( 小楷 )。
(5)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 guǒ( 硕果 )。
(6)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zhuó yuè( 卓越 )的成绩。
小楷
硕果
卓越
(7)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 qǐ( 迭起 ),形势紧张。


(8)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péng pài( 澎湃 )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9)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dà wú wèi( 大无畏 )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 慷慨   )。


大无

慷慨淋漓
(10)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锲而不舍 )。
锲而
不舍
(11)他从唐诗下手,mù bù kuī yuán(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jìn xīn xuè( 沥尽心血 )。
(12)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ǒu niú(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目不窥

沥尽心

气冲斗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精益求精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法宝利器。
B. 多年来,欧洲上空战云密布,尖锐的冲突迭.起.,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C.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D.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D
2. D【解析】“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此处用错对象。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随着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相继圆满落幕,北京成为首个全球“双奥之城”。(将“首个”调到“全球”之后)
B. 重复利用的公筷公勺要及时消毒,确保安全卫生,防止各种疾病不“口口相传”,以守护大家的健康。(删去“不”)
C
3. C【解析】应在“光辉”后加上“历程”。
C. 南湖的红船、延河的波涛、西柏坡的翠柏……祖国的山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将“见证”改为“创造”)
D. 在第52个地球日到来之际,东江中学团委组织部分师生上街开展了大型的“呵护地球,和谐共生”的宣传活动。(将“大型”调到“宣传活动”之前)
4. (新题型)语言综合运用:班级拟写了一段“青春寄语”,准备出一期主题板报。请你参与对“青春寄语”的修改讨论。
有人说:“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只有当青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色彩才会更加绚丽,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疫情形势依然(yán jùn),需要我们青年挺身而出。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我们扛起如山的责任,践行誓言的铿锵。
小嘉:语段中“yán jùn”一词,“jùn”字的部首我有点没把握,你来写一下这个词吧。
你:好的,这个词应该这样写:(1)  严峻  。我还发现“在担当中历炼,在尽责中成长”中有个错别字,应该这样改:(2)  “炼”改为“练”  。
小舟:我感觉“寄语”中的最后一个句子读起来不太顺畅。
你:是的,这是个病句。应将(3)“  誓言  ”和“  铿锵  ”调换位置。
严峻 
“炼”改为“练” 
誓言 
铿锵 
新题特训
5. (新题型)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建党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学校开展以“百年伟业红色传承”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小华在活动中感叹胜利来之不易并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为此他作了上联,试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  创辉煌未来  
(2)任务二:下列诗句中,以赞扬英烈为主题的一项是( A )
A.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B. 西湖醋鱼何时美,独数杭州楼外楼。
C.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D.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创辉煌未来  
A
5. (2)A
【解析】B. 赞美西湖美景;C. 赞美春色;D. 赞美爱情的坚贞。故选A。
(3)任务三: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不能忘却中国历史上那些艰难的岁月,如名著《骆驼祥子》中反映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根据你对《骆驼祥子》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读书笔记。
小说 的主题   小说描述了中国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混战时期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祥子一生奋斗挣扎、最终沉沦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①  个人奋斗   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个人奋斗  
小说中 的人物   小说突出了祥子的形象,但并没有忽略其他人物的塑造。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人物,如泼辣的虎妞、精明的刘四、善良的②  小福子  、给过祥子帮助的③  曹先生  、老马祖孙以及敲诈过祥子的④  孙侦探  等,也都围绕着祥子的命运而出现,都服从于祥子形象的塑造。这种构思方法的优点是:线索集中明了,不枝不蔓,而且能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厚实。
小福子
曹先生 
孙侦探 
小说中的社会   小说中也写社会,不写社会无以塑造人物。作者围绕着祥子,描绘了⑤  车厂  、茶馆、大杂院、白房子等生存环境,叙写了⑥  军阀战争  、工人受剥削、进步知识分子受迫害等事件,给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具有浓郁故都色彩的风俗画卷,为人们认识二三十年代的北平提供了有益的钥匙。
车厂 
军阀战争 
课内精读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6.选文开头两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或:过渡)  。选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再次点题,照应了文章题目中的“  说  ”和“  做  ”。(6分)
承上启下
(或:过渡)


7.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2)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 
 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8.选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4分)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或: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外貌(或: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9.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5分)
 “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先生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先生笃行务实、勇于牺牲。 
——抓评价性议论句,分析人物形象
我的祖父叶圣陶(15分)
叶兆言
①在纪念祖父诞辰100周年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一家老小,都盼过节似的惦记着祖父的生日。是不是整数无所谓,过阴历或阳历也无所谓,快到了,就掰着指头数,算一算还有多少天。
②有时候,祖父的生日庆祝,安排在阳历的那一天,有时候,却是阴历,关键是看大家的方便,最好是一个休息天,反正灵活机动,哪个日子好,就选那一天。祖父很喜欢过生日,喜欢那个热闹。有一年,阳历和阴历的这一天,都适合过生日,他老人家便孩子气地宣布:两个生日都过。想一想也简单,一个老人乐意过生日,原因就是平时太寂寞。老人永远是寂寞的,尤其是一个高寿的老人。而老人的寂寞,往往被我们忽视。
③祖父是最会排遣寂寞,最能享受寂寞的智者。
④我侄女的小学要给解放军写慰问信,没人会写毛笔字,于是自告奋勇带回来,让祖父给她写。同样,父亲想要什么内部资料,想要那些一时不易得手的马列著作,只要告诉祖父,祖父便会一笔不苟地抄了邮来。有一段时候,问祖父讨字留作纪念的人,渐渐多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祖父就挨个地写。唐人的诗,宋人的词,毛主席的教导,一张张地写了,寄出去,直到写烦了,人也太老了,写不动为止。
⑤在上初中的时候,我在祖父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给他当邮差,陪他散步,也陪他接待和拜访文化圈里的名流。记得我常常陪祖父去四站路以外的王伯祥老人处。这是一位比祖父年龄更大的老人,他们从小学时代就是好朋友,相濡以沫,风风雨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友谊。难能可贵的是祖父坚持每星期都坐着公共汽车去看望老朋友。
祖父订了一份大字版的《参考消息》,王伯祥老人也喜欢看,于是祖父便把自己订的报,带去给他看。每次见面大约两个小时,一方是郑重其事地还报纸,另一方是毕恭毕敬地将新的报纸递过去,然后就喝茶聊天。说什么从来不重要,话不投机,酒逢知己,关键是看这一点。
⑥有时候,聊天也是一种寂寞,老人害怕寂寞,同时也最能享受寂寞。明白的老人永远是智者。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些老人的寂寞中,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从老派人的聊天中,明白了许多旧式的情感。旧式的情感是人类的结晶,只有当它们真正失去时,我们才会感到它的珍重。老派的人所看中的那些旧式情感,今天已经不复存在。物是人非,生活的节奏突然变快了。寂寞成了奢侈品,热闹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
⑦祖父平时很喜欢和我对话,他常常表扬我,说我小小年纪,知道的事却不少,说我的水平似乎超过了同龄人。我记得他总是鼓励我多说话,说讲什么并不重要,人有趣了,说什么话,都会有趣。早在还是一个无知的中学生时,我就是一个善于和老人对话的人。我并不知道祖父喜欢听什么,也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曾经真的觉得是自己知道的事多,肚子里学问大,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源于老人的寂寞。
⑧祖父即使到了八十岁,还每天在写字桌前坐八个小时,在那里写信看书。家里的东西通常摆放得很整齐,但祖父的书桌上却经常堆满书和纸。他的那双手因常年写作,手指骨节分明,青筋毕露。他的腰也因年老变得佝偻了,他倚着椅背,但还是能透出一种坚定。祖父的一言一行,使我明白,写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坐在那里坚持写。一个作家写得怎么样,是一回事儿,不间断地写更重要。只有写出来,一切才有可能。
⑨老人最害怕告别,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祖父晚年时,每次和他分手,我心里都特别难受。于是大家就不说话,在房间里耗着,他坐在写字桌前写日记,我站在一边,有报纸,随手捞起一张,胡乱看下去。那时候要说话,也是一些和分别无关的话题,想到哪里是哪里,海阔天空,就这样静静地享受寂寞。
(有删改)
1.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祖父的很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结合相关内容简要概括。(3分)
 作者以自己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 
 作者以自己对祖父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 
2. 作者是如何塑造祖父这一形象的?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分析人物写法】
内容分析 人物形象 写法总结
  写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坐在那里坚持写。一个作家写得怎么样,是一回事儿,不间断地写更重要。只有写出来,一切才有可能。   (1)  凸显了祖父一生笔耕不辍,坚持读书写作的勤勉形象。     (2)通过  评价性语句  塑造人物形象。
凸显了祖父
一生笔耕不
辍,坚持读书
写作的勤勉形象。
评价性语
句 
内容分析 人物形象 写法总结
  家里的东西通常摆放得很整齐,但祖父的书桌上却经常堆满书和纸。   表明祖父钻研学问时大量查阅书籍资料,突出其潜心治学的专注和刻苦精神。   (3)通过  对比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
对比手法
内容分析 人物形象 写法总结
  (4)文章叙写诸多“小事”,如  过生日、写毛笔字、访友、和“我”对话以及和“我”进行特殊告别等。     凸显祖父个性温和、善良可亲的人物形象。   通过典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过生
日、写毛笔字、访友、
和“我”对话以及和
“我”进行特殊告别
等。  
3.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试以第⑧段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分)
 ①通过记叙祖父晚年的日常生活及他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祖父的敬佩与怀念之情。②通过描写祖父晚年的日常生活,刻画了祖父人到高龄仍写信看书的形象,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我”对祖父的敬仰之情。③通过自然而恰当的议论,表达了“我”对祖父“身教胜于言传”的钦佩之情和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写出两点即可) 
 ①通过记叙祖父晚年的日常生活及他对“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祖父的敬佩与怀念之情。②通过描写祖父晚年的日常生活,刻画了祖父人到高龄仍写信看书的形象,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我”对祖父的敬仰之情。③通过自然而恰当的议论,表达了“我”对祖父“身教胜于言传”的钦佩之情和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写出两点即可)
4. 本文原标题为《旧式的情感》,以第⑤段为例,结合原标题简要分析文中写王伯祥老人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祖父与王伯祥老人的交往,最能体现“旧式的情感”。从小学时代起就是好朋友;经得起风雨,能一直相濡以沫;守约讲信用,每星期看望,按时送还《参考消息》;讲究礼仪,毕恭毕敬。两个老人之间真挚感人的交往经历,能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旧式的情感”是人类感情的结晶,弥足珍贵。 
 祖父与王伯祥老人的交往,最能体现“旧式的情感”。从小学时代起就是好朋友;经得起风雨,能一直相濡以沫;守约讲信用,每星期看望,按时送还《参考消息》;讲究礼仪,毕恭毕敬。两个老人之间真挚感人的交往经历,能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旧式的情感”是人类感情的结晶,弥足珍贵。 
阅读 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
推荐
相同主题 《于敏: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王梦悦) 梳理结构:多角度把握人物特点。 《回忆齐白石先生》
阅读 意图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相同风格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 品味语句:赏析精美语言,感受语言风格。 《回忆齐白石先生》
赏析语言 《走进吴冠中》(陶咏白) 精彩细节: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