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1 11: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14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2.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知萧红,走近园子
1.出示作家卡片,了解《呼兰河传》。
萧红,1911年6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 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 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40 年完成了她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在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一百部中国百年长篇经典小说活动中,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评为前十强,名列第九。
著名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了这段对作家萧红的介绍,你能感受到什么?
2.读题,理清顺序。
圈出题目中心词,作者写了“园子”,哪些段落直接在描写园子?
题目中提到“祖父”,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到了祖父?根据题目中的这两个信息,你能快速读懂课文的层次条理吗?
根据讨论,归纳:
园子(1-3自然段)—“我”和祖父(4-14自然段)一园子(15-19自然段)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出示:这是一个( )的园子
【设计意图:作家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本文的板块教学就用“这是一个的园子”来串起这首歌谣。从“走近萧红”开始,从感受有“风土味”的园子开始,引导学生走进园子,走进萧红的童年世界。本环节的梳理文脉,从题目上做文章,把景物描写和叙事写人区分开来,借此了解文章的结构。】
二、品读体会,走进园子
1.感受“园中物”。
(1)问题与导学。
园子里有些什么呢?园子里的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默读课文第一、三部分,找出相关语句,在课本旁边写批注。写好后与同桌交流。
(2)汇报与梳理。
体会“园中物”之多(第1~3自然段))。
①感受数量多。
汇报:画出了哪些“物”?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樱桃树、李子树、榆树
......
抓住“样样都有”感受数量之多,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对这些景物充满的喜爱之情。(根据以上园中物的整理,利用下面的句式进行创造性朗读,读出自豪、兴奋的心情。)
园子里 ,样样
都有。
2感受颜色(种类)多。
抓住“白、黄、金、红、绿”等颜色的词,再次体会“样样都有”。
(加上颜色的词创造性朗读)
园子里__蝴蝶、__ 蝴
蝶、 蝴蝶,样样都有。
园子里__蜻蜓、____ 蜜
蜂、 蚂蚱,样样都有。
③感受姿态多。
读词语、句子,根据特殊的形式,读出词句的节奏感,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胖乎乎
圆滚滚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明晃晃 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理解比喻的写法,想象蜜蜂可爱的样子,体会喜爱之情。)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理解比喻的写法,想象榆树的不同姿态,体会喜爱之情。)
④有感情地朗读,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园中物”之活(第15~16自然段)。
①体会鲜活。
太阳是( )的,
太阳光是( )的,
在太阳底下的东西都是( )的( )的,大树会( )的,土墙会( )的。
抓住关键的词语,感受园子是鲜活的,体会小萧红的内心感受。
②体会活力。
出示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朗读,想象,通过句子的形式,感受诗意的、有活力的园子。
③体会自由。
抓住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感受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事物的“自由”
A.突出显示”……愿意……就.”,揣摩句子表达的特点。
质疑一:一段话中出现7个“愿意……就……”,是不是重复啰嗦?
(引导学生朗读、揣摩这种反复的写法写出了园中景物的自由自在,也表达出作者无拘无束的内心世界。)
质疑二:如果把这些“愿意……就……”都去掉,改写得简洁一些,可以吗?
出示改写段落,引导对比:
倭瓜有的爬上架,有的爬上房。黄瓜有的开花,有的结瓜。玉米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
(引导体会:缺少“愿意”之后,少了拟人化的效果,感受不到鲜活的形象,更感受不到自由自在的样子。)
B.配合读一读,读出感觉。
示例:(男生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女生读)就爬上架……
C.想象其他景物也是如此随心所欲。
(榆树)愿意( )就( )
(谷穗)愿意( )就( )
( )愿意( )就( )
D.想象自己是园中的一样景物,有感情读。
引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倭瓜——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黄瓜——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玉米——
.……
(3)揣摩与感受。
说说这段话的哪些表达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机指导感受拟人化、反复、短句等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体会这些语言形式起到的表达效果。)
2.体会“物中情”
(1)概括与小结。
这是一个( ) 的园子。
(2)根据自己所填的词,说说你感受到园中景物包含着作者萧红怎样的情感,她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活的。
【设计意图:作家冰心曾说:“没有生活中真正感人的情境,写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感人。”萧红笔下的“园中物”,“样样都有”,也样样都饱含着她内心真实的情感,仔细品读才能发现这些景物在她内心深处刻下的烙印。本环节以对比、联想、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入园中,体会景物之多之鲜活,体会萧红内心对园子的渴望和赞美,去诠释王国维先生所说的 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谛。】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会,走进园子
1.感受“园中人”(第4~14自然段)。
(1)问题与导学。
默读课文,找一找小女孩在园中都做了些什么,小萧红和祖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汇报与讨论。
体会“园中人”之萧红。
小萧红做了哪些事?哪个词最能概括小萧红做事的样子。
栽花 拔草 种小白菜 铲地 浇菜 瞎闹 摘黄瓜 追蜻蜒 捉蚂蚱
(体会怎样“瞎闹”,通过朗读表现萧红淘气和活泼的样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和我都戴草帽,我和祖父都在栽花、拔草。”
(对比体会:感受原句描写所表现出的天真、淘气,突出孩子的形象,而改动之后的句子毫无孩子可爱的气息。)
“……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引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小萧红“帮倒忙”的形象。)
“……乱钩一阵……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体会幼稚无知却又顽皮可爱的形象)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体会小萧红在祖父身边放肆玩闹的样子,感受她也如园中的景物一样自由自在。)
概括:萧红是一个( ) 的孩子。
原来,萧红写“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除了写园子的景物,更多的是写自己呀,让我们把这句话用在萧红的身上,以她的口吻来说一说,读一读。
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愿意______,就____,愿意_____,就__,若是不愿意 ……
体会“园中人”之祖父。
过渡:萧红这样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不仅仅是因为她有这样的一个园子,更因为她有一个(祖父),一个疼爱她,对她无限宽容的祖父。瞧——(出示描写祖父的相关语段)
从“慢慢地”,我能体会到祖父对“我”的( )
从祖父三次笑的描写体会:“大笑起来一笑够了一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笑里隐藏着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犯错后大人们的反应,体会祖父的慈爱。
概括:祖父是一个( )的人。
(3)朗读与体会。
自由选择一个片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你心中萧红或祖父的形象。
A.栽花、拔草、种小白菜
B.铲地
C.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D.浇菜
2.体会“心中园”。
(1)概括与小结。
这是一个 ( )的园子。
(2)在作者心中,对园子、祖父有着怎样的感情?
把园子里的景物,萧红的瞎闹,以及祖父的宽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这座园子在她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设计意图:在萧红的生命记忆中,园子之所以刻骨铭心,更主要的是因为园中之人。尤其是那个对她无限慈爱、无限宽容的祖父。然而作者却用大量笔墨描写自己的“瞎闹”,紧紧扣住“瞎闹”展开教学,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只有充分感受小萧红的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才能感受到祖父的爱之无限。同时,教学中还须联系描写景物的片段的描写,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感受,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拓展,深入园子
1.萧红的童年令你羡慕吗?可是,你知道萧红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是怎样写的吗?(出示“阅读链接”)
2.配乐,师朗读。
3.谈谈感受,体会萧红的“回忆”与“向往”。
(引导学生理解“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揣摩句子末尾反复使用的“了”,去感受文本中流露着的伤感之情。)
4.概括:这是一个 的园子。
5.再次介绍《呼兰河传》,课外阅读原著,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课后的“阅读链接”是原著的尾声,也与本文内容形成呼应。它引导学生对“园子”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引导学生带着阅读期待去阅读原著。)
三、链接生活,走出园子
1.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你知道父母的童年是怎样的吗 采访父母,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2.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经历,哪些事还留在你的脑海中,整理一下,和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始终无论是体会景物还是感受人物,都紧扣这一要素展开,以“这是一个 的园子”串起整个课堂,让学生从“充满风土味的园子”开始,认识快乐的、自由的、生命的、无拘无束的、充满回忆的、流露忧伤的园子,课末让学生“走出园子”,是要学生走进生活,感受身边人的和自己的童年生活,让课文带来的情感体验更加丰满】